第一章 儒教传统及其式微中的影响
第一节 “儒学”与“儒教”
“儒教”一词,在今天的很多学者听来,其实并不是一个十分顺耳的概念。尽管自公元前二世纪中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策,至二十世纪早期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这之间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由孔子创立于春秋末期并经历代衍化发展的儒教信仰体系长期统治着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之大,丝毫不逊色于基督教对西方文化所发生的意义,但近现代的多数中国学者却不仅一般地否认“儒”的“国教”地位,而且对“儒教”(因该教以孔子为尊,故有时亦被称为“孔教”)具有宗教性质的说法也颇不以为然。
这样的意见不胜枚举,倘举个中要者撮述,则有:(一)在其1899年译出的《支那教案论》—书所加按语的第四条中,严复指出,“儒教”之“教”字的本义,乃“文行忠信授受传习已也”,但“目下所用教字,固与本意大异。名为教者,必有事天事神及一切生前死后幽杏难知之事”,而“孔子不语神,不答子路事鬼之间,不若耶稣自称教主,谟罕穆德自称天使之种种炫耀灵怪也”,“故中国儒术,其必不得与道、释、回、景并称为教甚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