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梦想
1月1日 对英语的兴趣
“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游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2007年5月23日接受采访
深度解析:
其实,学习语言只是马云开阔视野的一种手段。正如了解拉丁语,就知道英语词根的源头;读懂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就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从典故谚语中学习日语,就可以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马云加强对英语的学习,就在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这对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他而言,益处甚广。
以英语学习为切入点进行西方科技文化的学习,似乎可以让马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同时是了解外国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开阔视野的过程。
其实,学习英语不仅开阔了视野,还为马云聚集了人气。据说,杭州西湖边上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它在当时还颇有名气,不仅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慕名而来的中国年轻人更成了这里的主角。很多人由此开始崇拜马云,并在他创业后开始追随其左右——这可能是马云意料之外的收获。
马式箴言:
很多时候,可能出现意料之中的结果,也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1月2日 总想做点什么
“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当时杭州位居榜尾的杭州师范学院录取。在大学里,我有幸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但那时,我的未来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学英语老师上。毕业时,我成为5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我的工资是每月人民币100~120元,相当于12~15美元。在5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如饭店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我就是想做点什么。1992年,商业环境开始改善,我应聘了许多工作,但没有人要我。我曾经应聘过肯德基总经理秘书的职位,但被拒绝了。”
——2007年5月23日接受采访
深度解析:
其实,不仅是大学,之前的小学、中学,马云就读的学校都不是有名的。在那时的马云看来似乎有点遗憾。但成功者不只有“天资异于常人,从小就显示出才华”的一种人,还有一种,那就是平时与常人无异,但当时机出现的时候,就会作出异于常人的举动者,如马云。
每每回忆考大学的过程,马云都会笑言退休之后要写一本关于自己这段经历的书。但也是这段经历,让马云深刻认识到了一点:凡事不能放弃。这或许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以“想做点什么”为引子,马云开始了自己追求卓越的历程。
马式箴言:
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千万不要放弃。
1月3日 稀里糊涂创业
“1995年,我发现互联网有一天会改变人类,可以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但是谁可以把它改变掉?它到底该怎么样影响人类?这些问题我在1995年没有想清楚,但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将来我想干的事情……我请了24个朋友到我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我说我准备从大学里辞职,要做一个互联网,叫Internet。那个时候的互联网还不叫互联网,我们把它翻译成因特耐特,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所以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服24个人。现在想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时以内,我肯定没讲清楚,他们肯定也听得糊里糊涂。两个小时以后,大家投票表决,23人反对,1人支持。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肯定不靠谱,(建议我)别去做那个,(我)电脑也不懂,而且根本不存在有这么一个网络。但是我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第二天早上还是决定辞职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我看见很多游学的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出门之前说明天我将干这个事,第二天早上仍旧走自己原来的路线。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所以,我(是)稀里糊涂走上了创业之路的。”
——2007年在“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活动”上的演讲
深度解析:
要创业,首先你必须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下定做成功的决心,无论日后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能轻言放弃。因为,从创业的第一天起,甚至在你刚刚萌生创业想法之时,就要面对困难、失败以及各种打击。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困难是不会放过任何人的,包括马云。
所有的困难都必须自己去面对,所有的打击都必须自己去承受——所以,我们要明了坚持下去的意义。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会在某一时刻产生一个奇妙的创意,但却拖延退却,不敢于实践,这样就将自己的创意归为零,这是很可惜的。一定要明白,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是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因为大到人造卫星,小到零件上的螺丝钉,都是由想法付诸实践才得到的结果。
不可否认,心思细腻、准备周密也是应该的,可成功的机遇稍纵即逝,不会停下来等人。在你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时,机遇可能已经跑到千里之外了。要成功,我们总需要冒一点险,不要想着去回避困难,而是要在遭遇困难时想办法克服。
美国管理学家史华兹曾说:“我们对于一件事的完美要求必须折中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马云的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他自己说是“稀里糊涂”创业,但“稀里糊涂”背后是坚持自己梦想的坚定决心。在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之后,不犹豫徘徊,而是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这就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相信如果在众多有梦想的人中多些有这般勇气者,那么梦想成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马式箴言:
给自己的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就等于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
1月4日 创业不为挣钱
“很多人以为我创业是为了赚钱,因为很多人说创业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挣更多的钱。(其实)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是希望将来能够把最好的经验带回到大学里教书,因为我自己在教了6年书以后突然发现,我爱上了教书这个行业。在教书的过程中,你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得到很多东西。如果你尊重你的学生,学生也会尊重你,这是教学相长的。但是,我想到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年以后我马云还能不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那么)我必须要去学习,而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呢?书本上我们在学,但如果我在实践中也能学到点东西,(那就更好了)。所以,我就(决定)出去花10年的时间,用10年的时间建立一个企业,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我都能把这些经验带回到学校教书,也许20年后的竞争我比一般的大学老师多一点经验。这是我当时的出发点。”
——2006年4月28日母校杭州师范学院演讲
深度解析:
为了遵守对老校长的承诺,为了以后的师弟、师妹能得到的工作机会更多,马云在客观原因的支配下“被迫”教书6年。经受着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看着经商、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马云不是没有眼热过,但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马云“沸腾”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课堂上热烈的互动氛围让马云将自己深深投入其中,全身心地展示着自己的“表演”——马云爱上了自己的教育事业。
正是这种对教育的真心热爱,让他工作起来充满热情,也因此被学校评为“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并被破格提升为讲师,甚至连校长都对他另眼相看,许诺将来让他做“校办主任”。在学生当中,马云也“聚敛”了自己的人气,吸纳了创业团队的得力干将。
可以说,6年教书的过程是马云个人价值的积淀。在这6年的时间中,马云懂得了怎样去平静自己起伏的心境,懂得了怎样去跟别人沟通,懂得了怎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去,懂得了怎样信任别人,也懂得了怎样去获取别人的信任……在教别人的过程中,马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东西,这让他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受益无穷。
不管“我要把实践的经验带回学校教书”这句话是否是马云的肺腑之言,以后来的实际情况来看,马云创业确实不是为了钱。当时,盛大、网易的经营模式让我们看到“网游”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但马云却坚持不做“网游”。在金钱与社会责任之间,马云似乎总是首先考虑责任。就单凭这一点,在当今的物质社会中他就是一位难能可贵的企业家。
马式箴言:
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总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展开
——软银集团董事局主席 孙正义
我跟马云第一次见面是在1997年。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他很诚恳,很有雄心,那时我觉得他以后肯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雅虎前董事局主席 杨致远
马云的知识面比我宽,我的知识面比他窄。马云对好多领域感兴趣,我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研究很深。这是我们之间很大的区别,但马云总体上比我强。
——巨人网络董事长 史玉柱
对于马云来说,持股多少并不是很关键,只要他能控制董事。就像微软的比尔?盖茨,只持有微软10%的股份,但他永远是这个公司的核心。
——新华都集团CEO 唐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