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名流沧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50867
  • 作      者:
    《名人传记》编辑部编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高端访问、亲历历史、内幕真相、文化名流、海外风云、名流昔照……通过《名流沧桑》展现领袖元帅将军大师的风采与智慧,品味政治经济文化名人的沉浮与坚韧。

展开
内容介绍

    胡秋原是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第一位来访的台湾上层人士,也因此被李登辉当局开除国民党党籍。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李敖,正是因与胡秋原的文化论战而名声大震。《名流沧桑》详细介绍了双方长达四十一年的文化官司,该缠讼创下台湾文化官司的三项台湾之最:影响最大、第一宗、缠讼时间最长。《名流沧桑》通过高端访问、亲历历史、内幕真相、文化名流、海外风云、名流昔照展现领袖元帅将军大师的风采与智慧,品味政治经济文化名人的沉浮与坚韧。

展开
精彩书摘
    郑苹如是电影《色·戒》中王佳芝的原型。她1918年生于浙江兰溪,父亲郑越原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可以说是国民党的元老。
    他在东京时结识了日本名门闺秀木村花子,两人结婚后花子随着丈夫回到中国。郑苹如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又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抗战爆发后,郑苹如毅然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
    上海沦陷后,郑苹如以自身的优越条件、良好的社会关系,担任抗日地下工作。她加入“中统”时只有十九岁。郑苹如容貌秀丽,风姿绰约,是上海滩有名的美女,当时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报《良友画报》,1937年7月就用她的照片作为封面女郎。
    郑苹如是位优秀的情报员,曾在探听到汪精卫“将有异动”的重要情报后,通过秘密电台上报重庆,因此,国民党政府对她颇为倚重。于是,他们把制裁汉奸丁默村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她。
    日伪时期,汪精卫政权在当时的上海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七十六号设立了特工总部,主任丁默村是国民党原军统第三处处长,在汉奸李士群撮合下投靠日伪,破坏抗战。为此,“中统”上海潜伏组织负责人决定抓住丁默村好色的弱点,施“美人计”除掉他。郑苹如在明光中学读书时,丁默村当过这个中学的校长,两人曾有师生之谊,丁对郑苹如的美貌垂涎已久。因此,派郑苹如去刺杀丁默村,实在是不二的人选。
    丁默村见如花似玉的郑苹如向他暗送秋波后喜出望外,而郑苹如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不时恃宠撒娇,逗得丁默村神魂颠倒。“中统”见时机成熟,布置下手。第一次行动,由郑苹如请丁默村到她家做客,在郑家附近安排了狙击人员。然而丁默村诡计多端,当他乘坐的轿车快到郑家时,他突然改变主意掉头离去,计划遂告失败。紧接着,“中统”上海区负责人又策划了第二次行动,他安排郑苹如以到西伯利亚皮货店购买皮大衣为由,把丁默村诱杀在店里。1939年12月21日,丁默村和郑苹如应邀到沪西一个朋友家吃中饭直到傍晚。从朋友家出来后,两人同车而行,当汽车驶至静安寺路西伯利亚皮货店时,郑苹如突然提出要丁默村陪她一起下车买件皮大衣。丁默村的职业反应是:到一个不是预先约定的地点,停留不超过半小时,照理说是不会有危险的。于是他便随郑苹如下车,但当郑苹如挑选皮大衣时,丁默村突然发现玻璃橱窗外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正向他打量,顿觉情形不对,便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扔到柜台上说:“你自己挑吧!我先走了。”说完就急转身向外跑。郑苹如见丁默村突然向外跑,起初一愣,本想追出去,但走了两步又停住了。
    此时徘徊在店外人行道上的“中统”特务,没料到丁默村会突然冲出店来,因此稍微踌躇了一下,竞让他冲过了马路。丁的司机非常机敏,见他狂奔而出时,早已发动引擎,打开车门。等到枪声响起,丁已钻人车内,拉上了车门。子弹打在防弹车门上,丁毫发无损,扬长而去。这一次的暗杀行动又告失败。但郑苹如不甘心,决定深入虎穴,孤身杀敌。在第二次暗杀行动失败后的第三天,郑苹如身上暗藏一支勃朗宁手枪,独自驱车来到七十六号要见丁默村,却被丁的亲信林之江给扣住,关进了七十六号的囚室。
    郑苹如被严刑审讯时,坚决否认她与“中统”的关系,只承认暗杀丁默村是因为她不甘心被玩弄。丁默村虽然恼恨郑苹如参与对自己的谋杀行动,但又着实迷恋她的美色,因此他并没想要置她于死地,只是想关她一阵子,再把她放出来。但丁默村的老婆赵慧敏恨透了郑苹如,悄悄找到林之江,并对他面授机宜。
    1940年2月一个星月无光的晚上,林之江从囚室里“请”出郑苹如,来到沪西的一片荒地。郑苹如连中三枪倒下了,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
展开
目录

高端访问
中国“铁娘子”吴仪的精彩人生
邵华将军镜头外的故事
吴建民在日内瓦的日子
王毅:国台办新“掌门”
路甬祥:为科学家服务的科学家
万千感慨归于淡
——许延滨将军回忆父亲许光达大将

亲历历史
怀念父亲任弼时和他的生死战友
项苏云:我在延安的那段日子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之女项苏云回忆录
邬吉成:我所经历的1976年
胡福明追忆三十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幕后故事
溥仪被迫出宫之后
——润麒目睹清王朝最后落寞的背影
金默玉讲述:我的姐姐川岛芳子

内幕真相
访台湾倒扁领袖——百万红衫军总指挥施明德
从细节看蒋孝严与马英九
孙继先将军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现代文学和革命史上的失踪者——周文
台儿庄战役守城总指挥王冠五的生前身后
黄继光遗照之谜
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被刺之谜
张宗昌被刺内幕
韩复榘伏法记
胡适与蒋介石在抗战前的恩恩怨怨
蒋梦麟何以被称为北大“功狗”

文化名流
韦韬眼中的父亲——茅盾
曾卓:从“小雪莱”到“老水手”
文坛双星贾芝、贾植芳兄弟的“红”“黑”人生
张季鸾与陈布雷:民国国士的半世情缘
文坛老儒与文化顽童的恩恩怨怨
——胡秋原与李敖打官司始末
姑姑孙多慈与徐悲鸿的悲情往事
郁达夫与结发夫人孙荃
红色歌坛艺术伉俪——周巍峙与王昆
末代国舅润麒见证的“梅孟之恋”

海外风云
喜获文坛殊荣的英国老祖母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李明博:垃圾堆里走出的韩国新总统
虎弟接替龙兄
——记古巴新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
克里姆林宫内最年轻的国家元首
——记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
“皈依”平民的末代君主
——记尼泊尔退位国王贾南德拉
东西方文化的一条“引渠”
——记德国汉学家、诗人顾彬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

名流昔照
“红色洋人”李敦白与他的“偶像”毛泽东
王士光夫妇:真实版的“李侠”、“何兰芬”
梅兰芳与卓别林的友谊
王昆与松山树子:中日两国“白毛女”的合影
两个杨惠敏共同演绎《八百壮士》壮歌
唐山大地震后向中南海报信第一人李玉林
巴顿将军的奥运之战
荣高棠与《兄妹开荒》
冰心与吴文藻的婚礼照
李霞卿:从电影明星到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刺杀汉奸丁默村的美女特工郑苹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