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闽北五千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93692
  • 作      者:
    林忠干著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忠干,原名林忠淦,福建福州人。现任福建博物院陈列部主任、研究员。1949年4月出生。福州一中1968届高中毕业,1969年到建阳县黄坑乡插队。197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教研专业,1976年毕业。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地方史研究、博物馆陈列及文物鉴定工作。主要著述有:《武夷悬棺之谜》、《福建陶瓷》、《闽台陶艺文化》,、《建窑瓷鉴定与鉴赏》、《德化窑瓷鉴定与鉴赏》(以上均合著)。 
展开
内容介绍
  《闽北五千年》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考古发现资料,论述福建省北部地区社会发展、政治沿革、重大事件、经济成就和文化特色,比较系统地展现了自远古时期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闽北社会历史面貌。内容丰富,图片精美。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上的闽北,以现在的南平市(地区)为主要行政单位,还包括现在的三明市(地区)以及宁德市(地区)的一部分。 
  这是一块美丽富饶、古老神秘的土地! 
  这里山峦起伏,重峦叠嶂。绵亘千里的武夷山脉北接仙霞岭,成为闽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素称华东大陆的屋脊。黄岗山的东南麓,是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景区碧水丹山形胜天成,秀甲天下。 
  福建北部地区溪流纵横,沟壑万千。福建省主干河流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上游分支为建溪、富屯溪、沙溪水系,在南平交汇进入闽江奔腾向海。缘溪流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峡谷、丘陵和盆地,它们提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 
  福建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旺盛,自然资源蕴藏丰富。物华天宝的闽北大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卷中,描绘了绚丽多彩的图景。 
  自古以来,闽北就以福建与中原文化的交通走廊而著称。距今5000多年以前的洪荒时代,勤劳勇敢的先民就在这里拓土开疆。夏商时代,这里是江南印纹陶文化的兴盛地和土墩墓的起源地。西周以后,受中原与吴越文化的影响,闽北的部落方国逐渐强盛。秦汉时代,闽北崛起为闽越国的政治重心,武夷山城村汉代城址,誉称“江南第一城”。经历了秦皇汉武统一战争洗礼之后的漫长岁月,南迁徙居的中原汉族百姓,往往移民闽北,并通过这里分散到福建各地,封建郡县制也逐渐从闽北推广到福建各地。闽北的政治形势,传递了中州大地的风云气象,成为福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朝代更替的晴雨表。 
  闽北界连赣浙,素称八闽屏障。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上,山关雄峙,孔道贯穿,以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显赫。从汉武帝平定闽越到三国东吴政权征伐山越,从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武装进军福建到近代太平天国起义军入闽,无不以闽北作为驰骋的战场。历史活动家在这个舞台上导演了有声有色的精彩剧目。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筚路蓝缕——远古至商周时期的闽北 第一节 武夷山的创世神话 第二节 开拓在洪荒年代 一、牛鼻山文化遗址 二、披荆斩棘逐水而居 三、山与海的对话 第三节 印纹陶文化的兴盛 一、马岭与白主段类型 二、土石砺炼,竹木为巢 第四节 方兴未艾的青铜文明 一、管九土墩墓与七闽方国 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三、火耕水耨,渔猎山伐 第五节 神奇的崖葬习俗 一、悬棺数十具 二、停棹几何年 三、何处寻主人 四、何以独凌虚 五、崖葬类武夷  第二章 撞击光华——秦汉三国时期的闽北 第一节 闽,东南越,蛇种 第二节 “越王台上越王游” 第三节 古粤雄风,故国文明 一、王城的形胜英姿 二、王殿的恢弘华丽 三、都市的繁华气象 第四节 刀光剑影的洗礼 一、秣马厉兵治楼船 二、四路鏖兵下泉山 三、徙民江淮开新篇 第五节 民族同化的里程碑  第三章 旷土渐辟——两晋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闽北 第一节 “大率流寓者居多” 第二节 “建备五方之俗” 一、梦笔生花的传响 二、佛道文化的滥觞 三、事死如事生的风气 第三节 从安康到动荡 一、“令我州郡泰”,“令我稻满困” 二、“刊山开道七百里” …… 第四章 隆盛气象——宋元时期的闽北 第五章 风云流霞——明清时期的闽北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