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闽都文化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4301
  • 作      者:
    薛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闽都文化述论》除对闽文化作全面的综合性的专论外,还对五个次区域民系文化和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分别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我们期望这种把区域文化事象视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对闽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会有所推进,对地域文化知识的普及也有所裨益。令人高兴的是,2007年6月,福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福建地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在促进新一轮的福建地域文化研究热潮的到来。<br>    闽文化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也是一个当代文化概念。如何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具有现代文明的闽文化,既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课题。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在闽文化的再出发中,无论实践或者理论,我们都会有新的更多的创获。
展开
精彩书摘
    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必然促进原始手工业的发展,陶器烧造是其时原始手工业的主要部门。从昙石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看,主要是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也有一定数量的夹砂粗红陶、泥质红陶、橙黄陶、泥质黑陶等。纹饰多为拍印条纹,还有绳纹、交错条纹、方格纹、篮纹、回纹、云雷纹、划纹、刺点纹、圆圈纹、镂孔、附加堆纹、彩绘等。器形有釜、簋、罐、碗、壶、杯、豆、鼎、盆、钵等。制作技术是手轮兼用,其中轮制陶器不仅造型浑圆、规整,而且器壁厚薄均匀,有的壁薄仅0.1厘米左右,且遍体布满整齐旋纹,足见其时制陶技艺之精湛,也因此促使了专门从事制陶手工业者的出现及其从农业中的分离。此外,昙石山遗址发掘的5座陶窑,分布比较集中,相互毗邻,连成一体,都是利用缓坡地面直接挖掘而成,方向朝东或东偏南,估计是一处氏族公社的公共制陶工场。从窑的形状和结构看,它们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窑址十分相似,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统一性以及福州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②昙石山文化遗存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大体属于父系氏族公社,从已发掘的昙石山文化的墓葬中看,大多数是单人埋葬,随葬品多寡不一。例如在1976年闽侯白沙溪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女性墓中,除一座老年妇女墓有少量随葬品外,其他皆无随葬品,而男性墓中则普遍都有随葬品。在夫妻合葬墓中,男子仰身直肢,女性侧身屈膝面朝男性。
展开
目录
    导论<br>    一 闽都文化界说<br>    二 学术史回顾与研究旨趣 <br>    <br>    第一章 生态环境<br>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br>    一 闽都的地势地貌 <br>    二 闽都的气候 <br>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br>    一 隋唐以前闽都经济的开发 <br>    二 隋唐五代时期闽都经济的发展 <br>    三 两宋时期闽都经济的繁荣 <br>    四 明清时期闽都商品经济的发展 <br>    五 清末民初闽都经济的转型 <br>    六 小结 <br>    <br>    第二章 文化渊源 <br>    第一节 史前文化<br>    一 新石器时代 <br>    二 青铜时代 <br>    第二节 闽越国文化<br>    一 相关问题的探讨 <br>    二 闽越国文化 <br>    三 闽越文化的特质及其成因 <br>    <br>    第三章 宗教信仰 <br>    第一节 道教 <br>    一 道教信仰的古老渊源 <br>    二 魏晋南朝闽都道教的萌发 <br>    三 隋唐五代闽都道教的兴盛与发展 <br>    四 宋元时期闽都道教的鼎盛与分衍 <br>    五 明清以后闽都道教的衰微与世俗化 <br>    六 闽都道教的文化建树与社会影响 <br>    第二节 佛教<br>    一 东汉两晋南朝佛教传入闽都及其初步发展 <br>    二 隋唐五代闽都佛教曰趋繁荣 <br>    三 两宋时期闽都佛教鼎盛<br>    四 明清时期闽都佛教式微与远播<br>    第三节 伊斯兰教<br>    一 伊斯兰教在闽都的历史发展<br>    二 奉教活动<br>    第四节 基督教<br>    一 基督教传入中国——唐代景教和元代“也里可温” <br>    二 明末清初闽都天主教的发展<br>    三 鸦片战争后闽都天主教的复苏<br>    四 鸦片战争前后闽都基督教(新教) 的发展<br>    五 基督教与闽都社会的冲突<br>    六 基督教对闽都社会的影响<br>    第五节 民间信仰<br>    一 闽都城隍信仰<br>    二 临水夫人信仰<br>    三 闽都民间信仰的特色<br>    四 闽都民间信仰中的其他神祇<br>    <br>    第四章 闽都教育<br>    第一节 两晋南朝时期闽都教育的萌蘖<br>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闽都教育的发展<br>    第三节 两宋时期闽都教育的繁盛<br>    一 州县官学普遍设立<br>    二 书院勃兴<br>    三 人才辈出<br>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闽都教育的继续发展<br>    一 元朝<br>    二 明朝<br>    三 清朝<br>    第五节 闽都近代教育之滥觞<br>    一 洋务教育<br>    二 教会教育<br>    三 维新教育与新式学堂<br>    <br>    第五章 民俗风情<br>    第一节 闽都民俗概述<br>    第二节 生产习俗<br>    一 农业<br>    二 渔业<br>    三 商业<br>    四 手工业<br>    第三节 生活习俗<br>    一 饮食<br>    二 服饰<br>    三 居住<br>    四 出行<br>    第四节 礼仪习俗<br>    一 婚嫁<br>    二 生育与寿诞<br>    三 丧葬<br>    第五节 岁时习俗<br>    一 春节<br>    二 元宵节<br>    三 拗九节<br>    四 寒食节<br>    五 上巳节<br>    六 清明节<br>    七 浴佛节<br>    八 端午节<br>    九 七夕节<br>    十 中元节<br>    十一 中秋节<br>    十二 重阳节<br>    十三 冬至节<br>    十四 祭灶节<br>    十五 除夕<br>    <br>    第六章 文史艺术<br>    第一节 闽都方言<br>    一 闽都方言的形成与主要特征<br>    二 以闽都方言为纽带的十邑华侨<br>    ……<br>    结语<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