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转折:中国1977-197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55366
  • 作      者:
    张树军主编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转折:中国1977-1978》通过收录于光远的《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与政研室的命运》、沈宝祥的《耀邦指导我们办〈理论动态〉》、吴兴唐的《“三个世界”写作班子的回顾》、胡福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产生经过》、孙长江的《我与真理标准讨论的开篇文章》、孟凡的《回顾胡耀邦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雷声宏的《〈红旗〉发表谭震林文章的前前后后》等当事人的回忆,详细记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人摆脱精神枷锁,以及由此带来经济、社会等一系列深刻变革,从而为中国历史发生伟大转折奠定思想基础的情况。1975—1978这四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和国由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转折:中国1977-1978》选编了陈大斌的《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报道》、沈宝祥的《1977年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始末》、傅颐的《1977年中央军委全体会议纪实》、于光远的《1978年的国务院务虚会》、陈鹤桥的《我所亲历的党的中央工作会议》等,为读者深入了解和认识转折时期党的会议的基本情况、更深刻地了解这些历史性转折的伟大意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br>    《历史转折:中国1977-1978》选辑了刘道玉的《拨乱反正当为先》、张瑞芳的《“而今迈步从头越”》、沈容的《钓鱼台杂忆》、武建华的《将"四人帮"押解秦城实录》、于光远的《"天安门事件"平反真相》、汪东林的《政协委员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呼吁纪实》、陈丕显的《平反冤假错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温济泽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期间》、刘回年的《"西单墙"面面观》等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党拨乱反正的勇气和决心。<br>    《历史转折:中国1977-1978》选辑了吉伟青的《发表的前前后后》、李琦的《1977:570万青年是怎样走进考场的》、沈宝祥的《中央党校的新生》等,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这是思想解放的春天,是中国拨乱反正、走出困境之年,是转折之年,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由胡耀邦主持,邓小平支持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对一两个凡是一的有力回击,揭开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序幕,打破了精神枷锁,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曙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方针,及时解决了全党自1957年以来未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展开
精彩书摘
    思想解放<br>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与政研室的命运 于光远<br>    同政研室的建立一样,政研室的更名也同邓小平直接相关。如果说政研室的建立是他第一次复出的结果。那么。政研室的更名就是他第二次复出的结果。政研室的更名实际上远不止是一个机构名称的改变问题,而是一场关于这个机构的存废之争。“四人帮”被粉碎于。遭“四人帮”围攻的政研室本该从政治上翻身,怎么还会面临存废的问题呢?事情还得从粉碎“四人帮”讲起。<br>    1976年10月6日晚,身居党和国家领导层高位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被隔离审查。史称粉碎“四人帮”。隔离审查“四人帮”的行动两个小时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br>    我是第二天知道粉碎“四人帮”的消息的。那天。司机借来一辆吉普车,我去了唐山。唐山大地震后,我一直很想去看看这座城市灾后的情况,这时正好没有人管我,找到了机会。从唐山回到北京已经是晚上,一到家,老伴就告诉我那四个人被抓起来了,真是天大的好事。<br>    ……
展开
目录
    思想解放<br>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与政研室的命运 于光远<br>    耀邦指导我们办《理论动态》 沈宝祥<br>    “三个世界”写作班子的回顾 吴兴唐<br>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产生经过 胡福明<br>    我与真理标准讨论的开篇文章 孙长江<br>    回顾胡耀邦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 孟凡<br>    《红旗》发表谭震林文章的前前后后 雷声宏<br>    <br>    转折会议<br>    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报道 陈大斌<br>    1977年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始末 沈宝祥<br>    1977年中央军委全体会议纪实 傅颐<br>    1978年的国务院务虚会 于光远<br>    我所亲历的党的中央工作会议 陈鹤桥<br>    <br>    拨乱反正<br>    拨乱反正当为先 刘道玉<br>    “而今迈步从头越” 张瑞芳<br>    钓鱼台杂忆 沈容<br>    将“四人帮”押解秦城实录 武健华<br>    “天安门事件”平反真相 于光远<br>    政协委员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呼吁纪实 汪东林<br>    平反冤假错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陈丕显<br>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期间 温济泽<br>    “西单墙”面面观 刘回年<br>    <br>    教育改革<br>    《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发表的前前后后 吉伟青<br>    1977:570万青年是怎样走进考场的 李琦<br>    中央党校的新生 沈宝祥<br>    <br>    经济改革<br>    “穷过渡”的最后挣扎 陈大斌<br>    1977年安徽“省委六条”出台前后 周日礼<br>    包产到户第一村——小岗村风云 张冠生<br>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改革报道琐忆 陈大斌<br>    我们随万里在农村改革前沿搏击 张广友<br>    新中国第三次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和上海宝钢的决策、建设历程 陈锦华<br>    <br>    宣传动态<br>    一个起了重大作用的小刊物 沈宝祥<br>    徘徊中前进的人民日报 李庄<br>    《光明日报》的新生 苏双碧<br>    我对《未定稿》创刊的一点回忆 李凌<br>    <br>    对外交流<br>    礼遇与怀念——记邓大姐1977年出访缅甸及两次接待吴奈温 程瑞声<br>    美国驻华大使在1977 王立<br>    揭开“阿波丸”之谜 叶飞<br>    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散记 曾建徽<br>    中美建交亲历记 柴泽民<br>    记1978年邓小平副总理出访周边邻国 江培柱<br>    开放前夕的一次重要出访 杨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