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日本没有外交关系,因而,很少有学者进行抗战损失的研究。整个20世纪50—70年代,是抗战损失研究的空白期。
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拓展,中国抗战损失史研究重新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而日渐受到重视。
较早关注抗战损失史研究的是台湾学者。1974年,沈云龙在编辑《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时影印了韩启桐的《中国对日战争损失之估计(1937—1943)》一书。此后不久,1978年,黄大受发表了《日本侵华损害估计》一文。抗战损失问题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981年,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大型史料丛书时,专门列目刊载了与抗战损失问题直接相关的档案和调查研究报告,为学者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
周一行在《日本侵华史实录》一书中,对抗战时期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了重新估测,认为中国平民伤亡人数约2842万,军费开支99542531137美元,民间损失31330136000美元。
此后不久,迟景德出版了《中国对日抗战损失调查史述》一书,对中国抗战期间以及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调查进行了深刻的历史考察,是继韩启桐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抗战损失史的专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