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甘肃东乡族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46599
  • 作      者:
    马志勇编著
  • 出 版 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作“家和万事兴”,这是一种民间智慧,一种宝贵的经验。昆仲比肩,力可支倾扶危;兄弟阋墙,则微隙酿成灾祸。和谐形成合力,团结就是生产力。为使人们系统地了解甘肃现存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曲折来路与现状,习俗与文化,人物与秉性,增加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彼此知解。作者策划了《甘肃东乡族史话》,对甘肃省中东乡族的历史作了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东乡族概况
    在黄土高原的尽头,洮河和大夏河的最下游与黄河刘家峡水库之间,夹着一块中间高、四周低平的土地。这里黄土山峦起伏,村落棋布,炊烟袅袅,层层碧绿的梯田直插蓝天,一辆辆汽车、农用车在山巅白云间飞驰;草坡上羊欢牛叫,山湾里“花儿”声声。黄河、洮河、大夏河沿岸,绿树掩映,花果喷香,渠水哗哗,庄稼繁茂。这里就是东乡族聚居的地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是以地理方位命名的一个民族。在清康熙年间,以州城河州(今临夏市)为中心,分出东、南、西、北四乡,在州城以东便呼为“东乡”。东乡族自称“撒尔塔(Sarta)”,历史上以“东乡回”或“回回”见称。历代统治阶级不承认东乡民族,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定名为东乡族。
    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东乡族人口,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统计为513805人,现在已达60万人。临夏州有48万,其中东乡县有25万人,其余的东乡族人居住在周邻各市县。在新疆、青海、宁夏,亦或集中或分散居住着部分人口。
    临夏州有两个民族自治县,分别为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州内辖4个东乡族乡,分别为广河县阿力麻土东乡族乡、和政县梁家寺东乡族乡、临夏县安家坡东乡族乡和井沟东乡族乡。此外,甘肃省玉门市小金湾也有个东乡族民族乡。
    东乡族的先民于13世纪从中亚长途跋涉而来,定居在中国大西北的一角。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地殖垦劳作,奇迹般地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表现出顽强的生存能力和进取务实的民族性格。
    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东乡族族源观点逐渐趋于一致:东乡族是以撒尔塔人为主,与周边回、汉等民族逐渐融合而成的民族。
    东乡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东乡族先民在始迁河州东乡时同时使用多种语言。以后在蒙古人统治下演变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至今,东乡族语言还含有不少阿拉伯、波斯、突厥、汉语词汇,形成明显区别于蒙古语的语言基层。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撒尔塔语”。锁南、龙泉、那勒寺几处的东乡人语言稍有差异。大多数东乡族都兼通汉语,汉文是东乡族的通用文字,许多东乡人还使用“消经”文字。
    东乡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渗透到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经济生活各方面,起着维系民族的第一纽带的作用。没有伊斯兰教,就没有东乡族。
    东乡族不论是生婚丧葬,还是饮食服饰,无一不受伊斯兰教影响。他们信奉真主,尊行礼拜、封斋,今世、后世并重。他们时刻谨记着穆罕默德圣人的那句话:“人们哪!在你们暮年来临之前利用好青春,在你们贫穷来临之前利用好你们的富有,在你们疾病来临之前利用好健康,在你们死亡来临之前利用好生命”,去努力,去打拼,去生活。
    东乡族人有自己的生活习俗。食用的牛羊鸡鸭等须念经人屠宰,禁食凶禽猛兽和自死物。饮水特别讲求洁净。东乡人讲究礼节,尊敬老人,热情好客。客人到家,立即请到炕上,沏上冰糖桂圆三香茶,端上脆酥香甜的油香、馓子、油果,美味可口的手抓羊肉。对尊贵的客人还要宰鸡相待。东乡族吃鸡特别讲究,将鸡解成13块,客人按辈份尊卑享食。鸡尾最珍贵,要让年长者或最尊贵的主客品尝。
    元、明时,东乡族妇女服饰相当漂亮。上着圆领对襟绣花长袍,下穿绣花滚边套裤,足登高跟绣花鞋,头戴盖头。后来,东乡族服饰渐与西北回族相仿,简洁、朴素、大方。东乡族女子的盖头通常有绿、黑、白三种颜色,有青年、中年、老年之分。一般少女和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端庄沉稳、质朴厚重,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东乡族妇女的盖头讲究精美,大多选用丝绸、乔其纱等中高档细料制作,中青年人的盖头多为同色的团花面料,老年的一般为平面面料。中老年妇女在盖头下戴着白色小圆帽。小女孩爱戴圆形折皱帽,帽沿一侧有小穗子。
    男子多穿长袍,束腰带。腰带上挂有腰刀、荷包、眼镜盒。念经人多穿或白或黑的“准拜”大衣。近年大都爱穿短衣,白衬衣,上套青夹夹,头戴平顶帽,分黑白二色,以白色最广。东乡族成年男子喜留胡须,他们常常以有一副漂亮的胡须而自豪。
    东乡族的婚俗也颇具特色。“阿哈交”(同宗祖)不通婚。娶亲时由双方德高望重的长者说“告比”(祝词),互致祝贺,表达美意。新郎还要到厨房去“偷”一件炊具,象征掌握烹调技术,使新娘心灵手巧。娶亲到村口,要赛马以显示新郎的智慧和勇敢。在婚礼上有呼“哈利”唱“宴席曲”的习惯。“哈利”是婚礼中唱的一种曲调,祝贺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吉祥如意。由“纳都赤”(表演者)领唱,众人和,并转圈,伴随简洁明快的舞步,热闹而有情趣。
    “花儿”是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歌,几乎人人会唱。“花儿”音调高亢嘹亮,自由奔放,表现了西北高原人民豪放剽悍的民族性格。
    东乡族人民有反抗统治压迫的光荣传统。清顺治五年(1648年),以东乡人闯塌天为首的东乡族和回族人民,响应甘州回族军官丁国栋、米喇印的反清斗争,攻下临洮,挥师西进,攻下河州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循化撒拉族人苏四十三领导的反清义军到东乡时,以马得明阿訇为首的东乡人民参加义军,拆房梁、扎筏子、运粮送水,支援起义部队渡过洮河进攻兰州。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东乡人民在东乡达板打响了河湟起义的第一枪。后来,东乡族人马悟真、闵殿臣等与马占鳌、马永瑞联合,狠狠打击了清政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东乡族起义军折桥营阻击清军,围攻河州城。在撒拉、东乡、回族人民合力打击下,双城清军全军覆没。民国18年(1929年),东乡族起义军参加了以马仲英为首的反对国民军刘郁芬、赵席聘的斗争。起义军800多人在马八个、马撒哥带领下,在唐汪牛心山给刘郁芬部师长陈毓耀以沉重打击。1942年,东乡族马木哥、汉族张英杰等人带领东乡族人民参加了“甘南农民起义”。在民族解放事业中,东乡族马和福、穆德彪、马泳、马锋等人做出了贡献,有的献出了生命。
    东乡族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也做出过贡献。清代同治年问,东乡族爱国英雄妥明在新疆英勇抗击阿古柏侵略军。1900年,东乡红泥滩马福寿和巴苏池马忠孝统帅的500名东乡族士兵,作为甘军一部,在北京抗击八国联军,挖地道,炸使馆,防守北京广安门、东便门、朝阳门一带。在这次战斗中,马忠孝等100多名东乡人英勇牺牲。连俄国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勇敢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东乡族马长寿连长跟随师长马彪挺进鲁豫皖,严惩日本侵略者。1950年初,300多东乡族热血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与拥有先进装备的美军浴血奋战。
    东乡地区在明代设立过屯寨制度、里甲制度,清代设立过会社制度,民国设立过保甲制度。民国时,统治者对东乡族实行“分而治之”的手段,东乡地区归临夏、永靖、宁定、和政四县分辖。人民生活很苦,“民犁龟背驼峰之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人民从此当家做主。在自治地方政府中,主要领导由东乡族公民担任。
    东乡族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靠自己努力奋斗,发展了本民族经济文化。农作物有小麦、洋芋、青稞、玉米、糜子、蚕豆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等。黄河、洮河、大夏河沿岸的桃杏、苹果、西瓜、花椒都很有名气。东乡族历来善于擀毡、织褐子,手工生产的地毯图案精美,远销国外。妇女们一般都擅长刺绣、剪纸。
    东乡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干旱缺水,山大沟深,自然条件的恶劣程度甚于陇中。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东乡工农业生产都有了很大发展。东乡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起兴修了三塬电灌、塔山电灌、大塬电灌、唐汪渠、达板渠、东干渠、南阳渠、王家水库,使数万亩干旱土地变成了水地。全县95%的农户都用上了电,乡乡通汽车。公路四通八达。有30余处集市,使传统经营方式焕发生机。2008年,有各级各类学校181所,学生2.7万余人,教师1600余人;卫生机构91个,卫生技术人员151人。畜牧业、林业也生机勃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东乡县工业异军突起,产值超农,发展势头强劲。
展开
目录
沧桑岁月
东乡族概况
拨云去雾看族源
东乡族自治县自然地理
斡脱商人走四方
工匠地名与传统手工业
反清斗争
抗击八国侵华军
反抗国民军
英勇抗日
甘南民变
民族区域自治
人物春秋
哈穆则带经传教
张门门宦创始人张玉煌
高山门宦创始人马哈三
胡门门宦创始人马伏海
北庄门宦创始人马葆真
依黑瓦尼教派创始人马万福
深明大义的妥明
河湟回民起义军首领闵殿臣
反清首领马悟真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
周阿訇斥马提帅
文化掠影
新月下的清真寺
东乡的拱北
东乡语
阿文书法
花儿
宴席曲
诙谐的打调词
脚户哥
筏子客
东乡叙事歌《武列成征叛》
风土人情
民族节日
传统的民族婚俗
告比仪式
东乡刺绣
大热炕
撒尔塔的汤瓶壶
压走骡
袖筒捏码做生意
独特的吃鸡风俗
东乡毛毡
东乡手抓羊肉
唐汪大接杏
酸乳醇香的浆水拉什哈
东乡洋芋
东乡人长寿之谜
辉煌成就
南阳渠水绕山巅
移山填沟造山城
办学兴教播文明
绿树成荫东大坡
众志成城幸福路
东乡铁军修天路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