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历史功绩与个人悲剧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卫国的疏远贵族,原姓姬氏,名鞅,亦称卫鞅、公孙鞅。后在秦国以功封于商,史称商鞅。文献记载,他少好刑名之学,曾任魏国名相公叔座的中庶子,很得公叔座的赏识。虽是这样,文献并未记载他在魏国有什么建树;而他的建树是在后来的秦国。他在秦国发动并实行的变法,包括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改革,时长达十九年,成效巨大,可称之为历史性功绩。不仅使秦国由弱变强,而且还为秦日后连败关东六国,并最后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的这项功绩在中国四千余年的古代史上,能与他相比的人物实在不多。可悲的是,商鞅虽有巨大功绩于秦国,却被后来秦国的国君杀掉了,而且还杀掉他的全家,这真是历史上少有的悲剧。
以往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就事论事者居多。对变法的背景,尤其是对自春秋至战国、包括关东各主要国家的情况在内的这一大背景,联系、分析甚少,因之,叙事孤立,所论不深,对商鞅个人的才智、品德及应如何看待商鞅所遭遇的不幸,更少谈及。本文拟将“商鞅变法”一事,在时间上纳于自春秋至战国这一大时代之中,在空间上置于自关中至关东这一大范围之内,比较全面、深入地进行考察;对商鞅个人的聪明才智及其政治品德做出适当的评价;对他个人的历史悲剧亦做出必要的反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