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研究范围
(一)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的断代问题
(二)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的分期问题
(三)中国现当代舞蹈编导的“代际”划分
(四)解读舞蹈创作的精神实质
(五)舞蹈创作和演出的关系
二、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
三、知识空白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创作舞蹈”的生态环境与生态项
二、理论基础和分析:作为研究方法的政治文化视角
(一)西方学者有关“政治文化”的概念
(二)中国学者有关“政治文化”内涵的界定
(三)引入“政治文化”视角的原因
三、研究设想: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使用哪种政治文化分析方法的问题
(二)关于如何进行具体分析的问题
四、实验设计(研究过程)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政治文化角度之于研究的目的
二、政治文化角度之于研究的意义
三、政治文化角度之于研究的预期结果
第一章 历史回顾:(20世纪上半叶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前)
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结缘方式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舞蹈艺术和政治文化的自觉联姻
一、在西方多元舞蹈文化的传播中滋生的中国舞蹈
二、战斗文艺的孕育--从“进步舞蹈”到“革命舞蹈”
三、抗战期间的战争文艺文化传统--“救亡”
四、抗战后的舞蹈文化新格局--“翻身”
第二节 建国后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与舞蹈艺术创作氛围
一、建国后十七年中国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语境
(一)“十七年”的舞蹈创作观
(二)舞蹈职业化的第一步--无产阶级舞蹈人的组织建构
(三)政府主持下的舞蹈演出
二、建国后十七年中国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结缘--无产阶级舞蹈艺术一枝独秀
(一)无产阶级舞蹈作品
(二)舞蹈创作主体的自我改造
第三节 “文革十年”政治文化浩劫和舞蹈艺术性质的裂变
一、“文革十年”中国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语境
二、“文革十年”中国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结缘结缘--阶级斗争为纲
第四节 文革后恢复期的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批判”与“恢复”
小结
第二章 新启蒙:80年代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结缘方式
第一节 80年代中国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语境
一、80年代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语境的重建
(一)文艺创作指导思想“政治合法性”的重新建构
(二)寻求对“文革”前、中、后三个时期舞蹈创作的“政治判断”
二、8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对舞蹈艺术创作氛围的影响
(一)党对新时期舞蹈文艺工作领导权的重组
(二)舞蹈院团体制的重新建构
(三)80年代中国舞蹈演出类型
(四)在变化的政治文化生态下展开的舞蹈论争和讨论--中西舞蹈大讨论
第二节 舞蹈新启蒙意识:80年代舞蹈的政治文化意义和编导的政治文化心态
一、80年代传统舞蹈艺术创作的文化意识和本体意识启蒙
(一)对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重新认知
(二)超越了政治符号的民间话语
(三)中国舞剧诠释文学意义
(四)舞蹈创作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舞蹈话语再次登场
(一)现代舞蹈话语再次登场的人文意义
(二)现代舞蹈话语再次登场的“现实主义”特色
(三)现代舞蹈话语再次登场的主题类型
三、舞蹈创作主体意识的启蒙
(一)创作主体意识启蒙与艺术创作意识
(二)政治文化生态下的艺术创作主体及其道路选择
小结
第三章 一体多元的端倪:90年代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结缘方式
第一节 90年代中国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语境
一、90年代中国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语境的特点
二、9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对舞蹈艺术创作氛围的影响
(一)舞协系统建构上的变化
(二)90年代中国舞蹈演出类型
(三)中国“计划式”和向“市场式”初步过渡的舞蹈演出体制
(四)“一体多元化”初露端倪
(五)舞蹈论争和讨论
第二节 90年代中国舞蹈创作新走向的政治文化意义
一、中国传统舞蹈创作的主题嬗变和题材拓展
--“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中“公共话语”精神内容的自觉推进
(一)“寻根舞蹈”--“民族文化寻根”
(二)“主旋律”的谱写--探求“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美学形态
(三)舞剧题材的视角创新
二、舞蹈创作话语体系的变化
--从“范式话语”到“个人话语”美学形态的自觉推进
(一)编舞技法的渗透
(二)民间舞的“现代”话语体系
(三)对既往古典舞话语体系的质疑
(四)现代舞的“身份”认定
第三节 90年代舞蹈艺术工作者的政治文化心态和艺术道路选择
一、尴尬的“市场化”转型
二、编导类群的特点
小结
第四章 多元化的铺开:21世纪初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结缘方式(2001-2008)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政治文化的新气象与舞蹈艺术创作氛围
一、21世纪初中国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语境的新气象
二、21世纪初政治文化语境对舞蹈艺术创作氛围的影响
(一)舞蹈市场化的发轫
(二)舞蹈演出类型的分析
(三)对舞蹈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四)多元化的铺开
(五)舞蹈创作论争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舞蹈创作新走向的政治文化意义解读
--从“范式话语”到“个人话语”美学形态的加速推进
一、舞蹈创作的话语变革
(一)“民间”话语的现代化
(二)“民间”话语的原生化
(三)“民间”话语的时尚化
(四)“古典”话语的多样化
(五)“西方现代”话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六)“西方古典”话语的本土化与现代化
二、舞蹈创作的技法革新
(一)构筑新的舞剧“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结构模式”
(二)摆脱风格性舞种的限制
三、“现代大歌舞”体裁的变迁
第三节 21世纪初中国舞蹈创作新走向:政治意识与市场意识的互动
--21世纪初舞蹈编创者的政治文化心态和艺术实践
一、中国当代舞蹈编导的类群划分和价值定位
(一)解读“主旋律”舞蹈
(二)对市场力量的归顺
(三)体制内外的“人文探索”
二、当代中国舞坛呼唤大师
三、当代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感
小结
结论:从“融合”走向“和谐”的舞步
--从政治文化角度,对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理解
一、中国舞蹈界“再政治化”,理性增强舞蹈的“政治”活力
二、舞蹈创作规律是舞蹈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统一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内容摘要
《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是笔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撰写的,既是一本适合于高等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舞蹈史论教材,也是一本社会科学理论的学术著作,对中国当代舞蹈文化进行了理性的归纳和审视,将会带给舞蹈学、艺术学、文化学读者一种全新的舞蹈文化理念。《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在一般的历史研究、审美研究中加入政治文化学的因素,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一种整体性的政治文化视角,重新审视新时期舞蹈创作活动转型的独特历史,着重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来探讨“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意义。其中涉及的各种主题和问题都与这一任务相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当代舞蹈创作事业有了迅速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从总体上讲,中国舞蹈和政治的关系,在外在形式上经历了一个从属政治到疏离政治,还应再到回归政治的过程。而这其中“政治”的含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顾三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一方面既欣喜于一个个奇迹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中国舞蹈未来的“多元共生”的道路呈现出常态化的不断与中国时代相融合的路径。
《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由“绪论”、“正文”(四个章节)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书中也会涉及到20世纪以来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为了《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更有现实意义,笔者将重点放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范围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1世纪初,中国舞蹈创作活动发生了奇迹般的整体转型,总的趋势是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融合”。在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这三段时期中,舞蹈创作的话语体系建构、创作模式、演出方式,以及有关其“合法性”的解读,逐渐奠基成形,并体现出不同特点,呈现出与政治文化之间从“融合”的自发启动——“新启蒙”,到自觉推进——“一体多元的端倪”,再到近年全面加速推进——“多元化铺开”的态势。以政治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舞蹈艺术创作,将舞蹈创作看做跨政治文化传通的“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双向活动,揭示影响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氛围,侧重探讨舞蹈创作走向的政治文化意义和舞蹈编导从事创作的政治文化心态及其类群划分,尤其是在我国官方主导政治文化转型变迁的生态下,舞蹈创作经历了一个挣脱政治话语束缚、摆脱“工具”关系的“去政治化”,走向舞蹈艺术本位的努力,笔者尤其关注“舞蹈”在建构“本体”和“舞蹈人”在建立“主体”的过程中的成就、坎坷与偏差。主要涉及舞蹈的形式创建、内容建构、作品评价、舞蹈编导类群,以及与创作相关的舞蹈运动、舞蹈论争、舞蹈思潮、舞蹈创作演出体制等,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舞蹈创作应在多元共生、尊重差异的状态下实现舞蹈自主介入社会、自主介入新的意识形态建设、自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再政治化”,使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的“融合”关系朝向“和谐”的更高境界迈进。对于舞蹈创作进行内外部的论述,表面上触及的是两个层面,但从整体上看,二者都关联着在政治文化氛围下舞蹈创作活动的变迁及意义。《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力求尽量回到原初的现场,从共时的角度展现复杂的历史表象,从而有别于一般有关舞蹈创作的线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