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24631
  • 作      者:
    乔建中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乔建中,1941年生,陕西榆林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年入载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第26版。著有《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1987,与苗晶合著)、《土地与歌一一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1998,首版)、《叹咏百年》(2002)、《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2002)、《中国音乐》(2003)、《国乐今说》(2005)等,编著、主编《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一一传统音乐卷》(2009)、《中国锣鼓》(2002)、《中国音乐典藏大系》(1995——1999)等辞书、学术文集共13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我未及思忖,便欣然应允。原因很简单:其一,我是陕北人,信天游是我的故土之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心灵深处断不了对它的那份眷恋之情;其二,杨璀是我一向敬重的民歌学者,四十年来她几乎踏遍陕北的寸土寸地,精心记录下每句唱词、每个音符,甚至把信天游视为自己的精神生命所在;其三,信天游自本世纪30年代中后期“发现”以来,几代音乐家像采矿、探宝那样,从生活底层把一首首民间杰作发掘出来,使之永远回响于天地之间。面对这份遗产,面对采集者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及这样一本重要的“选集”,我没有理由不为它说上“几句话”。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山歌溯源
  山歌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八世纪左右。中唐诗人李益(748-827)有“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之句,白居易(772-846)在《琵琶行》中也日:“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啁哳难为听”。前者明确地把一种地方民歌(巴渝竹枝)称为山歌,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诗人刘禹锡(772-842)以更浓厚的兴趣注意到“竹枝”:“岁正月,余来建平(四川夔州一带——笔者注),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濮之艳。”①但原民歌究竟如何,刘未采录,只留下他自己的十一首仿作。其中一首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既是仿作,又是出于一种爱慕推崇的动机,那它就不会离原民歌太远,从而使后人能略略感受到“竹枝”的原始风貌。事实上,刘的仿作,就其诗体、诗情及语言明畅而旨趣幽远来说,的确同唐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山歌非常接近。至于为什么称“竹枝”为山歌,大概是取巴蜀多山之意。
  另外,明、清之际,两粤及湘、赣一带,民间盛传“歌仙”刘三妹的故事。据说,她是“唐中宗时人……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②后来的山歌就是由她传下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歌仙”生活的时代同上述“竹枝”流传的年代大体相合(前者略早)。
展开
目录
我心中的“信天游”(代序)/1
汉族山歌研究/1
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67
甘肃、青海“花儿会”历史成因初探/87
“花儿”曲令的民族属性及其他/105
“花儿”研究第一书
——张亚雄和他的《花儿集》/119
《下四川》研究/137
壮族“三声部”民歌《欢悦》采访纪略/158
山东民歌论/166
《五更调》的渊源及其流传/193
时序体民歌与月令文化传统/201
两句体的旋律类型简论/221
站在民众的立场理解民众
——陕北民歌研究中论/248

音地关系探微
——从民间音乐的分布作音乐地理学的一般探讨/261
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281
试论巴托克对音乐民族学的贡献/298
曲牌论/313
雅俗新辨/327
《剑阁闻铃》腔词关系初探/351
汉族传统音乐研究四十年/362
中国民族音乐十年/384

附:甘于寂寞无声奉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40年所庆献辞/397
后记/415
修订版后记/41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