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阿司匹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558100
  • 作      者:
    刘靖主编
  • 出 版 社 :
    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阿司匹林》将揭开阿司匹林的“神秘面纱”,让广大的读者朋友了解、熟悉阿司匹林,消除误区,科学应用阿司匹林,远离疾病困扰,享受健康人生。你了解阿司匹林吗?学名“乙酰水杨酸”,全球销量最大的非处方药品,临床应用已超百年。阿司匹林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预防血栓。你知道怎么使用阿司匹林吗?第日500~1000毫克,快速退热、轻松止痛。每日75~150毫克,简单易行预防心脏病。
展开
作者简介
    刘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会员,《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通讯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特邀审稿专家。在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及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在国内率先建立“代谢综合征”防治门诊。近年来,致力于医学尤其是心血管病学的科学普及工作。开展患者或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讲座,发表大量科普文章,受到公众关注。曾荣获世界心脏联盟(WHF)等机构联合颁发的CCTaP青年研究者大奖(2004年)。第一届长城“心”先锋全国中青年医师演讲比赛一等奖(2008年)及卫生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传播二等奖(2008年)。
展开
内容介绍
    《阿司匹林》的内容除了可供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外,也可供医学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临床专业人员参考。《阿司匹林》由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风湿免疫、消化等专业富有临床经验并热衷于科学普及的专家及专业人员协力创作而成。它以客观、公益的态度,科学、通俗的语言详细介绍了阿司匹林的历史、药理作用、临床适用的对象、应用的原则及常见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等,并对读者关心的涉及疾病及阿司匹林用药方面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一一列出。
展开
精彩书评
    预防心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证据多、有实效。<br>     ——胡大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阿司匹林的历史<br>    阿司匹林的诞生<br>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ASA),最早是作为解热镇痛、抗风湿药物而被引入临床,距今已经超过110年的历史。<br>    1897年,德国的化学家、拜耳药厂的药剂师菲利克斯·霍夫曼(F elix Hoffmann)用化学的方法合成了高纯度且性质稳定的乙酰水杨酸,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好;拜耳公司的另外一名药剂师亨利希·德莱塞(Heinrich Dreser)与霍夫曼一道将之命名为“阿司匹林” (aspirin)。从此饱受风湿之苦的患者有了更加有效而安全的选择。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应用已经超过百年,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被誉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br>    (刘靖)<br>    阿司匹林的历史开始于3500年前<br>    医学史记载阿司匹林的历史始于1897年。实际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声名大振的阿司匹林至少有3500年的历史。<br>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埃伯斯氏古医籍》(Ebers Papyrus),这部搜集了自公元前20世纪中叶开始的有关疾病处理877个配方及400多种药材的医学巨著,就曾经有用桃金娘树干、树叶的提取物涂擦,可以治疗关节炎和背部疼痛的记载。<br>    约1000年之后,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这位医学之父,描述了从柳树干提取的某种物质可以用来治疗发热、疼痛以及由于劳损引起的剧痛。其中具有减轻疼痛功效的物质,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水杨酸”。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推断出它的起源——即源于拉丁文中的“柳树”的意思。古埃及人从桃金娘树的叶子中提取出并用来治疗疼痛的物质也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水杨酸。<br>    然而,水杨酸在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却不容忽视,那就是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很多患者控制了风湿却不得不忍受胃痛甚至消化道出血带来的痛苦。因而,全世界的化学家都在绞尽脑汁试图减少水杨酸的不良反应。给水杨酸乙酰化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br>    早在1853年,弗雷德里克·杰拉尔德(Frideric 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897年,菲利克斯·霍夫曼博士的努力才让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从此阿司匹林的问世改变了风湿病治疗的历史。<br>    (刘靖)<br>    阿司匹林的发明者之争<br>    阿司匹林这一百年品牌药品是由有130多年历史的德国拜耳药厂首先生产、上市销售的,这一史实无人质疑。<br>    然而关于“阿司匹林究竟是由谁研制成功的”这一问题还的确有过争议。实际上,迄今为止对阿司匹林是谁首先发现的说法都来自于德国化学家奥尔布赖特·施密特(Albrecht Schmidt)在19341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工业化学的论著中对阿司匹林所下的注脚:“阿司匹林是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因患风湿症而鼓励其儿子研制出一种摆脱水杨酸钠不良反应的药物的结果。霍夫曼是拜耳药厂(Friedrich Bayer & Co.)药剂室的化学师。他查阅了文献,找到了合成乙酰水杨酸的方法,然后于1897年8月10日制备出第一份提纯的乙酰水杨酸样品,并于1899年以阿司匹林为注册商标投放市场,于1900年获得英美专利。”<br>    这短短几行字,被公认为发现阿司匹林的解说词。菲利克斯·霍夫曼也就成为人们争相传颂的人物。<br>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阿司匹林的发现者提出了新的疑问。2000年底,英国伦敦一所大学药物部副主任沃尔特·斯奈德(Walter Sneader)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对阿司匹林这一发现的再评估》的论述文章。该文为当时在拜耳药厂工作的化学家阿瑟·艾兴格林(Arthur Eichengrvn)博士进行了辩护。<br>    斯奈德在文中介绍说,霍夫曼是化学师,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是他做的,报告是他写的,那年他29岁;艾兴格林是犹太人,拥有博士学位,与霍夫曼同在药剂室工作。艾兴格林在阿司匹林投产后,1908年离开拜耳药厂之前,成功开发了另外几种药品和新材料:乙酰纤维、乙酸酯丝和乙酸酯安全膜。此后艾兴格林没有再从事制药工作,而是在柏林办厂生产以乙酰纤维为原料的防火材料。他在1944年被纳粹抓进集中营,14个月后才出狱。1944年,他在集中营时写的一封信中首次提到是他授意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目的是想获得一种不像水杨酸钠常伴有不良反应那样的药物。1949年,他于12月初发表发现阿司匹林的说明文章,原因之一是他在1941年于慕尼黑的德国博物馆内化学展区发现有一个荣誉馆,其内一个放有白色结晶的展橱上的小标牌上刻好的字条为“阿司匹林发明人:德莱塞和霍夫曼”。他在该说明文章中再次指出,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是霍夫曼在他的授意和指导下完成的,而霍夫曼当时并不了解这项工作的意图。当月23日,艾兴格林在柏林去世。<br>    实际上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当然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斯奈德还提到,霍夫曼活到1946年,但他从来没有就发现阿司匹林一事发表过他自己的看法。正是斯奈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耳公司的特许,查阅了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他指出: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艾兴格林功不可没。<br>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英国泰晤士报于1999年2月20日为纪念阿司匹林百年华诞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该报道除了照搬阿司匹林的解说词外,还提及另外一人,亨利希·德莱塞。说是经过德莱塞和霍夫曼商量后才起的“阿司匹林”(aspirin)药名。那么,德莱塞是怎么介入其中的呢?斯奈德在文中是这样介绍的:德莱塞在1897年4月1日应聘到该药厂当实验药理室主任,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和教授头衔。德莱塞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文章可能使他被认定为是阿司匹林的发现者之一。<br>    其实,德莱塞在1897年检查过霍夫曼提纯的乙酰水杨酸后,认为该药对心脏有害,否决了艾兴格林提出做该药临床试验的要求,将这一工作耽搁了18个月。在这18个月中,艾兴格林在自身服用乙酰水杨酸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后,私下与同事菲利克斯·戈德曼(Felix Goldmann)医生等做了临床试验,他们的报告明确显示该药有抗风湿作用,除罕见耳鸣外无其他明显副作用。直到参与上述临床试验的科特·维特奥尔(Kurt Witthauer)医生于1899年4月在《德国治疗学杂志》上发表乙酰水杨酸的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之前的几个月,即1 898年9月27日后,德莱塞才单独挑选乙酰水杨酸反复进行了临床试验。显然,德莱塞对阿司匹林的发现贡献不大。如果艾兴格林的申辩全部属实,且在拜耳药厂没有异议的情况下,仅凭他对菲利克斯·霍夫曼的授意和指导,他拥有阿司匹林发现人的光环是当之无愧的。时至今日,未见有人对艾兴格林的申辩提出反驳意见。<br>    阿司匹林究竟是谁发现的?仍然是一桩历史悬案!<br>    实际上,阿司匹林究竟是谁发明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司匹林自问世的百余年中给人类解除病痛、治愈疾病带来的巨大贡献。尤其是近40年间对于阿司匹林抗栓作用的发现以及随后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减少死亡、延长寿命提供了简单、有效而经济的手段。阿司匹林对人类的功绩不可磨灭。<br>    (刘靖)<br>    【阿司匹林的大事记】<br>    1897年,高纯度乙酰水杨酸合成。<br>    1899年,阿司匹林(aspirin)问世。此后被广泛用于解热、镇痛及抗风湿治疗。<br>    1945年,辛格(Singer)首先发现阿司匹林可以影响凝血过程,他发现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止痛会发生出血。<br>    1953年,劳伦斯·克莱文(Lawrence Craven)在《密西西比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假说的文章。很可惜这篇文章在当初并未受重视。<br>    1966年, 《纽约时报》刊文称阿司匹林为“无人能够理解的神奇药物”。<br>    1967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首次登上月球。阿司匹林作为一个12×12×20厘米大小医药箱中的一名重要的成员,伴随着这次远征,乘阿波罗2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br>    1971年,英国的史密斯(Smith)和威利斯(Willis)教授首次揭示了阿司匹林稀释血液的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源性前列腺素生成而实现的。阿司匹林防栓功效的证实开创了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又一个全新领域——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阿司匹林的历史<br>阿司匹林的诞生<br>阿司匹林的历史开始于3500年前<br>阿司匹林的发明者之争<br>【阿司匹林的大事记】<br>第二篇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及处方资料<br>第三篇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br>阿司匹林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br>阿司匹林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br>阿司匹林与女性中风的预防<br>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br>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br>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是否都应该使用阿司匹林?<br>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br>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br>阿司匹林能预防肿瘤发生吗?<br>第四篇 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与处理<br>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概述<br>阿司匹林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其对策<br>第五篇 阿司匹林应用问答<br>抗风湿与抗炎<br>抗栓与防栓<br>第六篇 国内外权威学术机构对于阿司匹林应用的推荐<br>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br>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节选)(2005)<br>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br>专家共识(节选)(2006)<br>《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节选)(2007)<br>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的标准<br>医疗保健》(节选)(200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