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7433
  • 作      者:
    杜向民, 黎开谊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杜向民,男,l957年生,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MPA教育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持、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薯、教材5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嬗变与开新》通过研究与分析,力图深刻揭示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探索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深化对辅导员制度的研究,特别是深化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理论分析;在实践上,为破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局”,顺利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借鉴和路径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br>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直接领导,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设立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它是高校政治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高等教育实践的一个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高校辅导员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虽几经风雨曲折,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高校辅导员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鲜明社会主义大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制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在继承我军政治指导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苏联红军的政治指导员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br>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萌芽、确立、低潮和发展等四个阶段。
    ……
展开
目录
    导论<br>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br>    一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1924——1949)<br>    二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初创时期(1949——1960)<br>    三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时期(1960——1966)<br>    四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挫折与恢复时期(1966——1982)<br>    五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时期(1983——2008)<br>    <br>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地位与作用<br>    一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地位<br>    二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作用<br>    <br>    第三章 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介<br>    一 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工作的内涵界定<br>    二 学生事务管理制度与辅导员制度的比较<br>    三 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与借鉴<br>    <br>    第四章 台湾与香港地区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br>    一 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br>    二 香港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br>    三 台湾、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内地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与借鉴<br>    <br>    第五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主要模式<br>    一专职辅导员模式<br>    二“双肩挑”模式——以清华大学为例<br>    三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导模式——以复旦大学为例<br>    四 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体模式——以长安大学为例<br>    <br>    第六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br>    一 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br>    二 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br>    三 教育客体发生了变化<br>    四 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凸显<br>    <br>    第七章 职业化: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新取向<br>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解析<br>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依据<br>    <br>    第八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实现<br>    一 继续完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适应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需要<br>    二 建立和完善组织制度体系,形成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保证系统<br>    三 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形成职业化发展的文化支持系统<br>    四 加强研究,深化对辅导员职业化规律认识<br>    五 加强领导,强化辅导员职业化的推进机制<br>    <br>    第九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与职能的科学定位<br>    一 辅导员角色的转换与职能的演变<br>    二 辅导员的现实角色与角色冲突<br>    三 辅导员的职能与角色的优化<br>    <br>    第十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br>    一 政治性与人本性相统<br>    二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br>    三 教育性、管理性与服务性相统<br>    四 思想引导性与行为示范性相统<br>    五 复杂性与广延性相统<br>    六 常规性与探索性相统<br>    七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br>    八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br>    九 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br>    <br>    第十一章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br>    一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br>    二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br>    <br>    第十二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艺术<br>    一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br>    二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艺术<br>    <br>    第十三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优化<br>    一 高校新校区工作环境的优化<br>    二 网络工作环境的优化<br>    三 学生公寓工作环境的优化<br>    <br>    第十四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趋势<br>    一 理论建构的完善化趋势<br>    二 人才培养更加专门化趋势<br>    三 队伍建设高度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统一趋势<br>    四 工作格局的社会化趋势<br>    五 制度保障的完善化趋势<br>    六 交流与培训的国际化趋势<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