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56400
  • 作      者:
    魏饴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魏饴,男,1958年生,石门县人.教育学博士。教授。现为湖南文理学院院长;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自1993年起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br>    魏饴教授有《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等八部专著出版,有《悄然勃兴的休闲文学》等百余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有若干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文学学年鉴》等收录。他还是国家精品课程“文艺鉴赏学”主持人;“文艺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人;所主持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6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主持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是为了人并提升人格修养的活动,裨益于人的幸福人生并切实关照人的全面综合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终极价值。《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通过中外古今大学素质教育之比较,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大学素质教育一个带根本性的价值取向;大学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程教学,其课程观必须坚持在人文引领下的综合改革,主张素质为本、人文引领、专博结合、显隐并重的课程设计,从而真正使受教育者在强化素质的不断发展中走向全面,以培养和谐与协调发展的具有类主体形态特征的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引言<br>    1.1 问题的提出<br>    1.1.1 素质教育之缘起<br>    素质教育既然是一种教育思想,我们就必然要提出教育为何这一古老且带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清晰、不正确,素质教育必然走弯路甚至会在错误轨道上运行而执迷不悟。我们究竟为何要实施素质教育?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也未能脱离“工具人”(政治论)的层面吗?我们对人的认识,不是仍然“停留在国家机器的螺丝钉的水平上”吗?不是与素质教育的本意有抵牾吗?从世界层面看,教育为何更有“神本”、“识本”、“物本”、“社本”、“人本”等说法?本课题拟将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联系起来展开研究,而且,这里的“人”不应是“工具人”,也不应是“识本”、“物本”、“社本”等所谓的“人”。<br>    1.1.2  素质结构之完善<br>    素质教育是旨在使每个人都形成相对完善的整体素质的教育。然而,其素质结构怎样才是完善的?或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完善的?但毕竟缺乏学理内涵。周远清于1996年较早指出大学生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身体素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br>    1.1 问题的提出<br>    1.2 研究现状综述<br>    1.3 本研究的内容与范畴<br>    1.4 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价值<br>    <br>    第二章 大学素质教育界说论<br>    2.1 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及文化素质教育之异同<br>    2.2 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结构与特征<br>    2.3 素质教育师本、生本与人本关系辨正<br>    <br>    第三章 教育回归人本与观念变革<br>    3.1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本教育<br>    3.2 教育回归人本剖析<br>    3.3 素质教育呼唤人本高等教育哲学——比读中美两部《高等教育哲学》 <br>    3.4 人才观之争:专才、通才与善于创新的人才<br>    3.5 从“合格产品”、“用户满意”到人本发展的质量观<br>    <br>    第四章 大学素质教育之比较<br>    4.1 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考察<br>    4.2 国外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br>    4.3 中美高校素质教育三对基本关系之比较<br>    4.4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br>    4.5 纵横比较得出的结论<br>    <br>    第五章 课程设计与大学素质教育<br>    5.1 素质为本,人文引领<br>    5.2 专博结合,显隐并重<br>    5.3 大学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不同理念<br>    5.4 大学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不同模式<br>    5.5 人文课程大学语文亟待改进<br>    <br>    第六章 大学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br>    6.1 对现行教育方针的检讨<br>    6.2 将大学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几点探索<br>    6.3 由专门部门统筹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br>    6.4 真正培养具有类主体形态特征的人<br>    结语<br>    参考文献<br>    附录<br>    美国大学访问记<br>    《道德经》德育功能三题<br>    “质量工程”课程基础是这样夯实的<br>    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培养模式新论<br>    再谈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问题<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