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35601
  • 作      者:
    李石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本全方位指出家庭教育缺陷的经典范本。颠覆传统模式的亲子圣经,即将风靡全球的家长行动指南。一册在手,教好孩子不犯愁;直指要害,轻松育儿不再是梦!
展开
内容介绍
    家庭教育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行为模式莫不发生着改变。而有关这一过程的探寻,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有指点迷津的价值。我们找到的欠缺之处,足以让我们的家长站在某种高度上看到时代的变迁。<br>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就是这样一种书:看起来都是煞费心机的考量,但带来的却是鞭辟入里的道理,每一次探寻的过程都有着追根溯源的努力,于行文之间却又追求从容自我的境地。在本书中,作者以亲切睿智的语言,通过一些真实性案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许多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也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带来了最直观、最有效的经验指导。<br>    本书是为众多茫然无助的家长而倾心打造的鼎立之作。祝你开卷有益,与孩子在本书的指引下,共同走出教育的误区,建构美好、幸福、快乐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错位的人性之爱<br>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让子女遭到毁灭。<br>    ——马卡连柯<br>    爱,是人类文明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而父母对子女的爱,则更是为人们称颂了世世代代。<br>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了父母给予的爱,就可以活得更加温馨、更加充实、更加幸福,反过来,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也是家庭生活幸福的源泉,更是带来快乐的天使。<br>    毫无疑问,正是由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孩子在家长心目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也使得父母从孩子一降生开始,就竭尽所能地给予孩子以最大程度的爱,特别是在中国,这种来自父母的爱更是格外浓厚。<br>    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家庭中,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自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开始将完全的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对孩子的想法绝无反驳,对于孩子能够完成的工作一律包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出自己对子女的爱。<br>    然而,当我们的家长对子女在经济上极度偏重,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在生活上过分优先的时候,却在无意中造成了这样的一个事实。<br>    这些长期处于溺爱中的孩子,由于受到天长日久的格外“优待”,从而在心目中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主人。<br>    由于有这种错觉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上娇气十足,在性格上我行我素,在人际交往上人性自傲,在面对挫折时不知所措。<br>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12岁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怎样剥皮吃熟鸡蛋,因为剥鸡蛋皮的工作从来都是父母代劳的。<br>    一个7岁的孩子,屡屡花钱雇用同学来为自己写作业,代替自己值日。<br>    一个已经升入大学的男孩,盖的被子竟然有四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会自己洗背面,而是由母亲每个月来取走一层,洗好后再来为其换上。<br>    在一个小学二年级区区30人的班级里,每天上学由专车接送者,竟然达到了28人之多。<br>    一位处于花季之中的女孩,只因为父母未能满足其去香港看明星演唱会的愿望,便从高楼之上舍生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br>    这样的现象绝非个案,甚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常态,而这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无不反衬出一个问题:<br>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给予孩子的人性之爱,由于欠缺了最重要的成分,已经在悄然之间错位,而这种错位的爱,正是造成今日广大中国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br>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探寻的开始--对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而言,其真正的精髓究竟应该是什么?<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br>1.错位的人性之爱<br>2.爱的精髓<br>3.自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br>4.给孩子真正的支持<br>5.让孩子走出爱的牢笼<br>6.成功真正的动力之源<br>7.神童的悲剧<br>8.孩子为什么害怕考试<br>9.双轮驱动的教育模式<br>第二章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br>1.苹果里面的星星<br>2.最宝贵的财富<br>3.谁在扼杀创造力<br>4.孩子最需要的东西<br>5.散落已久的心灵关怀<br>6.家长与孩子的双边思维<br>7.从保护到伤害的距离<br>8.打通天堑的终极方案<br>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br>1.大行其道的物质刺激<br>2.物质刺激的成瘾效应<br>3.谁在损害诚信<br>4.物质阴影下的心理贫困<br>5.扼杀的竞争意识<br>6.物质闹剧下的人格缺失<br>7.拜金主义的滥觞<br>8.营养丰富的成长食粮<br>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变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br>1.无处不在的体罚<br>2.那些欠缺的东西<br>3.爱子名义下的另类体罚<br>4.被摧毁的自尊心<br>5.被损害的亲子关系<br>6.以暴制暴的野蛮传承<br>7.被混淆的是非边界<br>8.应试教育的同谋者<br>9.养与教的畸形发展<br>第五章  教育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br>1.好孩子的定义<br>2.未来的人才标准<br>3.家庭教育的一贯性<br>4.家长的支配意识<br>5.孩子的自主意识<br>6.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br>7.让孩子独立学习<br>8.打造孩子的宏伟蓝图<br>第六章  家庭观念淡漠,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br>1.从历史中走来<br>2.静悄悄的变化<br>3.课业的困窘<br>4.品德缺陷的养成<br>5.价值观念的扭曲<br>6.心理孤独与情感封闭<br>7.被破坏的亲情<br>8.负面的楷模效应<br>9.重拾亲情教育的法宝<br>第七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br>1.家长的圆梦之旅<br>2.梦想之间的差别<br>3.爱的暴力<br>4.新时代的拔苗助长<br>5.创造力的毁灭<br>6.信任孩子的选择<br>7.针对天赋的正确开发<br>8.让孩子的梦想腾飞<br>第八章  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br>1.乏德社会的尴尬<br>2.谁在摧毁道德<br>3.道德教育的双重空白<br>4.孩子心理的双重性<br>5.道德榜样的力量<br>6.德育为智育之先<br>7.精神层面的无条件关爱<br>8.行之有效的正面引导<br>9.自尊与他尊<br>10.培养孩子的责任感<br>第九章 生活训练短缺,泛滥的物质支持掩盖教育观念不足<br>1.孩子的畸形消费谁之过<br>2.尴尬的理财教育<br>3.孩子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从何而来<br>4.中国学校的消费教育<br>5.中国家庭的理财教育<br>6.不要“羞于谈钱”<br>7.如何教孩子理财<br>8.了解孩子的理财心理<br>9.简单实用的理财教育技巧<br>10.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br>第十章  性教育近乎空白,以至于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br>1.讳莫如深的题目<br>2.孩子的“性路历程”<br>3.每时每刻的性教育<br>4.前期的家庭性教育<br>5.后期的家庭性教育<br>附录:家长应该知道的7种教育方法<br>1.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br>2.塞德兹:天才教育法<br>3.M.S.斯特娜:自然教育方法<br>4.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br>5.斯宾塞:快乐教育法<br>6.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br>7.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