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习本能——使孩子自主学习的捷径
而孩子的学习本能主要体现为一种天生的探索世界的渴望,从出生到少年时期,孩子们天生好动,好问,好探索,似乎对整个世界都觉得新奇,这些都不是大人们教给他们的,而是天生的。简单地说,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本能。因此,不存在天生就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是我们把这种本能压抑住了而已。
如果我们合理引导孩子的学习本能,那么孩子的学习和能力将会达到一个你所想不到的极致。事实也证明,大多数天才儿童的产生正是因为他们的本能受到很好的保护和引导的结果。
1.孩子不爱学习是谁的错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学习以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潜力和内在冲动。
孩子都有好奇心,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甚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天生是喜欢学习的。但现实是,很多孩子讨厌书本上的知识,讨厌学习,甚至逃避学习。为什么呢?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淘气的孩子总喜欢在花园里扔石头,主人很无奈。有一天,花园主人找到孩子们,要他们举行扔石头比赛,谁扔得远就奖十块钱,孩子们一听来劲,使劲地扔,结果得第一者拿到了钱。第二天孩子们又来参加比赛,这次主人说第一名只能得五块钱。五块钱也不少了,孩子们还是很卖力地扔。但随后的“奖金”越来越少,孩子们参加比赛的兴趣少了,渐渐走了一些孩子。直到第五天,主人说第一名只给五毛钱时,孩子们不屑地说:“就五毛钱,谁给你扔啊,走!”孩子们一哄而散,从此再没来过。
这个主人成功的把孩子的内在动机变成了外在动机,把内在的玩的兴趣转变成对功利的外在兴趣。很多家长就是这样消除了孩子的内在学习本能的。把事情弄明白是人类不可扼制的本能,孩子喜欢学习就如同孩子喜欢扔石头一样,没有目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乐趣,但家长为了自己的功利心,在孩子身上强加自己的思维,强迫孩子行为,把孩子的学习注意力都吸引到外部,这就把孩子内在的自动学习的“发动机”关闭了,于是家长们大呼:“孩子怎么越来越不爱学习,越来越不自觉了呀?”你把孩子学习本能的“发动机”关闭了,孩子怎么可能会自觉地去学习呢?
珍视孩子的学习天性
孩子是很聪明好学的,然而我们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本能,通常视而不见。因为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天生好奇、天生好探索、天生好动等等现象是孩子幼稚的表现,却不知道这些现象后面的本质——学习本能。
有些父母“恨”孩子不能早“熟”,对于孩子的天真动不动就用几句“傻瓜”、“愚蠢”、“弱智”来表达自己的“气愤”,父母非常急切地想看到孩子的学习马上有所成就,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拔苗不能助长。
有的父母有这样的态度:孩子的聪明才智只能用学校成绩来表明,脱离了学校成绩,表现出来的其他学习能力都是无用的。
上述行为都是父母忽视孩子学习本能的体现。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孩子的学习本能也是随着孩子成长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必须是自然的,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伟人,同样,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不爱学习的。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本能、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注定了当孩子在生活中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学习热情时,家长给予他们的是“迎头痛击”。
东东6岁时已经会阅读和书写了,他不但很聪明,而且性格开朗,成天蹦蹦跳跳,喜欢把自己获得成果的快乐与他人分享。但这种性格引起他父亲的不满。东东的父亲老王生性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由于东东成天都在“炫耀”自己的才能,这更让他感到气恼。
“东东,你又在嚷嚷什么?”
“爸爸,我又看完了一本书。”王东很高兴。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呢,原来看完了一本书。”老王不以为然地说道。
“爸爸,这本书可不容易读懂,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读完它。可是,它的确太有趣了,我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一本书。”
“读完一本书很平常,何况任何一本书都是有趣的,你用不着这么高兴。”老王说道。
“可是……”当王东继续说的时候,老王不耐烦地说道:“你应该多去复习课本,不要天天看那些跟学习无关的书,别成天没事叽叽喳喳,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不要以为自己是天才,总是炫耀,别人会烦的。”说完,老王“砰”地一声关上房门。
突然问,东东那种好心态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那以后,小东东脸上再也没有笑容,他也开始厌恶刚刚开始的学校学习,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东东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很可贵的是他还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可是,东东的学习本能却遭到父亲成人观念的无情毁灭。
孩子在生活里的学习天性和本能是他们走向正常学习的基础,却被忽视、毁灭,等到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如意,发现孩子不爱学习时,家长就只有这样的办法:骂或者打,或者强迫,好像这一切都是孩子的错。可越是如此孩子似乎越“差”,于是父母就只有抱怨和愤怒的份儿了。
但仅仅抱怨和愤怒是无用的,要改变孩子的不良现状只有努力去寻找问题的根源。父母必须清楚,孩子讨厌的不是学习本身,他们讨厌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的学习内容、讨厌因无法达成父母期望而产生的失落感,枯燥的学习内容、死板的学习评价标准使他们感到乏味。父母强烈的期望又使他们感到压力重重,学习的本能冲动被彻底压抑住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开始不爱学习了。
此外父母不仅要注意引导孩子普遍性的学习本能,还要注意分析孩子本身的学习个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大约有三种学习模式:一是视觉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型的孩子敏感于眼睛的刺激,喜欢各种色彩、各种图像,不同形状、体积的东西;二是听觉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孩子对听觉很敏锐,用耳朵来接收不同声音和文字,语言能力较强,能言善辩;第三是触觉型学习模式,这样的孩子善用触觉和动作来学习,喜欢具体操作,用手来尝试新事物。
因此父母应当进一步分析自己的孩子的特殊性。也就是说,你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特点。人本身就是一个自动吸纳知识的储存体,去发掘分析你的孩子,看看你的孩子在学习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并找出其形成的原因。与孩子沟通,去获得孩子内心最深处的想法,重新激发孩子学习的冲动。
引导学习乐趣
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对陌生事物的认知过程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这个过程就是孩子自动学习以及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由于人的大脑具有天生的自动吸纳、储存知识信息的力量,这也使得孩子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显得那样轻松和乐趣融融。
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婴儿阶段就表现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很重视早教的原因之一,父母要积极地引导,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效果不明显,但对孩子以后学习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儿童的成长过程,让我们学习怎样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本能。
天才儿童塞德兹11岁就考入哈佛大学,名震美国。事实上塞德兹的父亲——一个心理学教授,并不认为孩子的聪慧是拜天所赐。塞德兹刚出生不久,当父亲看到儿子明亮的眼睛无时不本能地流露出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好奇时,他想,这就是孩子学习的开始。他认为孩子开始一定记住了自己的面庞,既然能记住他的父亲,难道不能记住其他的东西吗?于是,他把所有他能拿到的东西都递到婴孩的面前,这个父亲能想象到,孩子是多么急于想见识一下这个他刚刚见到的世界!
事实证明,对塞德兹的这些做法训练了他的视觉。由于塞德兹一出生就见到了许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东西,使他对形象以及色彩有了最早的认识。在塞德兹长到1岁多的时候,这一做法的效果得到了证明,老塞德兹非常肯定地说,儿子在开始学字母的时候之所以能毫不费力地记住它们,完全得益于最初的视觉训练。老塞德兹说,与其说在他的儿子1岁半时就对其进行教育,不如说在那时他不得不对儿子进行教育,因为在那时,他强烈感觉到了儿子的本能和渴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塞德兹学习越来越轻松,这跟他早期的学习本能激发有着重要的关系。
这位父亲了解并利用孩子的天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引导人的学习本能,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地基”。这样的引导教育是使孩子充满学习热情的最省力的方法。
从幼儿到少年阶段,是孩子最有精力和热情去进行求知活动的时期,从这之后,孩子的活动就会慢慢不如以前那么活跃了。因此,父母要抓住时机,了解并引导好孩子的学习本能,老塞德兹的方法绝对值得我们借鉴。
孩子不喜欢学习或者学习马虎,很多父母就采取“棒喝”的方式,但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因为孩子在父母的强迫下能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又将散漫下来。
因此,引导孩子学习,关键在于他们的内在本能的激发,最好的方式就是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对于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我们首先应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和成就感,这种内在的喜悦感使得孩子继续前进。比如孩子对自己某科的成绩感到满意,这是他的成就感,父母应鼓励,而不是强化负面的东西,比如父母说,“不要太得意,以后的路还很长”,“这么点成绩就开始翘尾巴啦?”等等,孩子的判断思维还不够健全,这些态度无疑是给孩子的学习热情“泼冷水”,对孩子的学习进步没有好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