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方所组成的一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教育活动,就根源而言,本身就是含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活动,没有了文化,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而失缺了教育,文化也就无由传递、无由发展,甚至失却了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文化政策调整变化的过程。”体育课程改革注定是无法摆脱文化的困束,只能在文化的束缚下艰难地发展,这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应然性选择,是无法更改的。我们只能从体育课程改革的自身体系入手,逐一寻求其应然性选择的必然性。<br> 1.文化依附性决定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困柬<br> “依附性”与相互依存有所不同,“依附性”指的是在双方关系中被动多于主动。而所谓体育课程价值的文化依附性则是指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本身与文化之间的影响是被动多于主动的,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文化(泛指多种文化)对于体育课程改革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br> (1)对中国社会文化依附<br> 从总体上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内陆型文化、农耕型文化、宗法型文化,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以伦理为中心的系统,宗法等级伦理纲常贯穿于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基本精神,使社会生活各个部分都具有人伦色彩,纳入伦理意识系统中。正是这种特殊的文化类型使得整个中国文化在整体上呈现出求稳、求同、显保守,重继承、轻创新,重过去、轻现在和未来,重义轻利等特征。而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使得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始终处于社会文化的“困束”之中。<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