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程知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70634
  • 作      者:
    李召存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从生存论视角审视课程知识,课程知识再也不是等着儿童去占有的干瘪的知识点,在更基础层面上,它直接构成了教育活动中儿童真实而具体的生存境域,与儿童的语言、身体、精神自由、自我生成等等有着紧密与微妙的联系。
  世纪之交.随着新课改的有力推进.随着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关于课程知识的各种话语、声音不断冲突、碰撞.给人以一种异彩纷呈之感。但许多相关研究似乎仍属于一种外推式而非内生式研究,缺少一种教育学的内在学科立场和内在理路。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纪之交,随着新课改的有力推进,随着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关于课程知识的各话语、声音不断冲突、碰撞,给人以一种异彩纷呈之感。但许多相关研究似乎仍属于一种“外推式”而非“内生式”研究,缺少一种教育学的内在学科立场和内在理路。从生存论理视角审视课程知识,课程知识再也不是等着儿童去占有的干瘪的知识点,在更基础层面上,它直接构成了教育活动中儿童实而具体的生存境域,与儿童的语言、身体、精神自由、自我生成等等有着紧密与微妙的联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追问
  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即被纳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的课程知识区别于处在教学活动领域之外的一般性知识经验的教育学内在规定性,也即课程知识与一般性知识的划界问题。只有明确地确立起这一问题意识,才能使我们对课程知识的研究扎出自己的根,而不至于流落为一种“泛知识论哲学”、“泛知识社会学”、“泛心理学”的研究。因此,这一问题是我们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内在立场,以一种“内生式”而非“外推式”的研究方式展开对课程知识探讨所必然要确立并要努力去解决的一个原点件问题。
  一、“课程知识”及其相关概念的必要澄清
  作为课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概念,也作为本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课程知识”这一提法及其内涵似乎并不允许我们用三言两语把它随意打发过去,尤其是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对这一概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提法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对此加以必要的澄清和分析,这不仅方便本论题的后续讨论,而且也有助于凸显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
  在教育研究领域内部,不同的研究者立足于自己具体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对“课程知识”及其相关概念存在各种不同提法,这些提法之间,有的看似名称表述不同,但涵义却相近甚至一致,而有的虽然名称表述相同,但涌义却截然不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课程知识:一个关涉个体生存意义的论题
一、课程知识与个体生存意义建构
(一)知识社会与当代人生存图景的转变
(二)教学实践中课程知识与个体生存意义建构的背离
(三)当前异彩纷呈的知识话语与课程知识观的认同危机
二、从科学认识论到生存论:视角的转换与问题域拓展
(一)科学认识论的视角及其问题域梳理
(二)生存论的视角及其问题域拓展
三、研究方法论的反思
(一)内生与外缘
(二)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

第二章 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追问
一、“课程知识”及其相关概念的必要澄清
(一)课程知识
(二)教育知识
(三)学校知识
(四)本研究的界定
二、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追问
(一)问题的遮蔽与提出
(二)课程知识教育学属性的历史检视
(三)探寻新的划界理路
三、意义性:课程知识教育学属性的内涵分析
(一)关于意义问题的相关研究
(二)课程知识意义性的三层划分
四、课程知识意义性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两种不同的生存观与课程知识意义性确立的必要性
(二)客观主义知识观的解构与课程知识意义性确立的可能性
五、重构课程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一)认识关系
(二)意义关系

第三章 课程知识意义性的历史命运
一、古代教育:课程知识意义性的初步开显与逐步异化
(一)古代教育中课程知识意义性的初步开显
(二)古代教育中课程知识意义性的逐步异化
二、近现代教育:课程知识意义性的遮蔽
(一)近现代课程知识观的特点
(二)近现代教育中课程知识意义性的遮蔽
三、当代教育:课程知识意义性的自觉追求
(一)当代课程知识观的重构
(二)当代教育中课程知识意义性的自觉追求

第四章 课程知识意义性缺失的实践考察
一、课程知识对学习者价值观念的规训
(一)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懂得分享的孩子
二、课程知识对学习者理性精神的规训
(一)理性精神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遭遇
(二)小剌猬的称赞
三、课程知识对学习者语言的规训
(一)英语教学中的虚假表达
(二)知识观与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表达
四、课程知识对学习者身体的规训
(一)一次英语作业的订正
(二)身体在知识面前的罪与罚
(三)探寻课程知识与身体和谐相处之路

第五章 走向课程知识意义性生成的教学
一、重构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一)教学的科学认识论基础的理性检讨
(二)生活认识论:思考教学的一条可能进路
二、回复教学的对话精神
(一)体现对话精神的教学实践
(二)在对话式教学中促成课程知识意义性的实现
三、探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互构
(一)间接经验:在与直接经验的互构中生成意义
(二)直接经验:在与间接经验的互构中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