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十六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6529
  • 作      者:
    蔡元培,陶行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论等十六个方面,阐述了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另外书中还充分地纳入了蔡元培的图片和亲笔书稿等,以增强我们对于他的生平的了解。本书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人生的镜子。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学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历史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哲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伦理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展开
精彩书评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温家宝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  “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凡修普通学者,宜以平日课程为本,而读书以助之。苟课程所受,研究未完,而漫焉多读杂书,虽则有所得,亦泛滥而无归宿。且课程以外之事,亦有先后之序,此则修专门学者,尤当注意。苟不自量其知识之程度,取高远之书而读之,以不知为知,沿讹袭谬,有损而无益,即有一知半解,沾沾自喜,而亦终身无会通之望矣。夫书无高卑,苟了彻其义,则虽至卑近者,亦自有无穷之兴味。否则徒震于高尚之名,而以不求甚解者读之,何益?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读书之道,亦犹是也。未见之书,询于师友而抉择之,则自无不合程度之虑矣。
  朋友之益
  修学者得良师,得佳书,不患无进步矣。而又有资于朋友,休沐之日,同志相会,凡师训所未及者,书义之可疑者,各以所见,讨论而阐发之,其互相为益者甚大。有志于学者,其务择友哉。  学问之成立在信,而学问之进步则在疑。非善疑者,不能得真信也。读古人之书,闻师友之言,必内按诸心,求其所以然之故。或不能得,则辗转推求,必逮心知其意,毫无疑义而后已,是之谓真知识。若乃人云亦云,而无独得之见解,则虽博闻多识,犹书箧耳,无所谓知识也。至若预存成见,凡他人之说,不求其所以然,而一切与之反对,则又怀疑之过,殆不知学问为何物者。盖疑义者,学问之作用,非学问之目的也。
展开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讲  修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第二讲  家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  兄弟姊妹
第六节  族戚及主仆
第三讲  社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第四讲  国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第五讲  职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第六讲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第七讲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论
第四节  实现说
第八讲  本务论和德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第四节  德之本质
第五节  德之种类
第六节  修德
第七节  结论
第九讲  生活即教育
第十讲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第十一讲  大学教育
第十二讲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造型美术
音乐
文学
演剧
影戏
留声机与无线电播音机
公园
第十三讲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
生活的改良得用食衣住行等事来证明
社会的改组此三十五年中均有
剧烈的改变
学术的演进兹分为科学美术两类
第十四讲  文化
何谓文化
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子
第十五讲  哲学
世界观与人生观
哲学与科学
第十六讲  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词
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