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改革的后遗症。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较大的改革,但它对学生的影响一时还难以被全面了解和觉察到。这次课程改革,虽然解决了以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机械、死板、僵化、冗繁、陈旧、沉闷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改革。它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教材虽然明快了很多,但改革步子跨越太大,探究式学习、参与式学习都很好,然而教师和学生还不能把握这些理念在实践中的要领,还不能驾驭这种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后,教材似乎有些地方变得更啰嗦、迂回了。有些问题的设计,违背了简约的原则,令人费解,学生也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上弄不懂的知识,在课下若再没有老师的辅导,学生就会把问题越积越深,越积越多,最后导致严重的学习问题,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请家教成为无奈的选择。
(2)学校教育的实际“应试性”。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有10多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对应试教育也形成了巨大冲击。但是。由于教育惯性和国情不同,众多人口和有限的教育资源,导致公众接受教育成为一种不容易的事情。而应试教育,通过考试分数来决定谁有资格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解决有限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这种作用,在高考中更为明显。其结果,直接导致学校教育的依然应试性,学生仍要学习大量机械无用的书本知识,卷入无休止的学习、考试、再学习、再考试的恶性怪圈。学习任务繁重,考试有增无减、学业压力不断变大,导致学生已无力应付沉重的学业负担,转而求救于家教的帮助。
(3)学校“减负”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别于应试教育,最为明显的就是为学生“减负”,甚至规定在小学阶段不得进行考试等。然而,推动教育改革的有识之士,或许不会明白为什么人们“歇斯底里”地呼吁为学生减负,孩子的学习压力与任务却不减反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