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38287
  • 作      者:
    岳伟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的形象是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展开的支点。对教育研究而言,人的形象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课题。《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教育物化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理性人形象的自我认识。在此基础上,《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对理性人及与之相对的另外几种人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指出它们深层的一致性在于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从思维方式的变革入手,《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对人的生成性形象及其教育意义进行了诠释。
展开
作者简介
    岳伟,山东临沂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研究。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社会科学战线》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多部,参与和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共分8个章节,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教育物化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理性人形象的自我认识。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形象的概述、教育物化问题的透视、“理性人”形象及其批判的双重反思、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观的变革等。《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人的形象的概述
    人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性问题,人的形象是需要展开研究的教育问题本身。什么是人的形象?人的形象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它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深层关系是怎样的?这就是对人的形象进行研究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下关于人的形象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关于人的形象的相关研究述评
    人的问题是当前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人的形象也必然是很多学科关注的对象。由于研究目的所限,故而不可能对人的形象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在此选取的主要是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对人的形象的现有研究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可以把对人的形象的现有研究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关于“人的形象”本身的研究,这种研究着眼于回答:什么是人的形象?人的形象有哪些特性?人的形象的教育价值是怎样的?另外一种是关于人的“形象”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历史上出现过哪几种人的形象?对教育有什么样的影响?
展开
目录
引言 “认识你自己”之于教育学的永恒性和现实性
一、人为什么要“认识你自己”
二、“认识你自己”之于教育学的永恒性
三、“认识你自己”之于教育学的现实性
四、人的自我认识与人的形象

第一章 人的形象的概述
第一节 关于人的形象的相关研究述评
一、关于“人的形象”本身的研究
二、关于人的“形象”的研究
三、评价与展望
第二节 人的形象概念的界定与价值分析
一、人的形象的概念
二、人的形象的价值分析

第二章 人的生存困惑与教育的出场
第一节 人的生存困惑与问题根源的探讨
一、生存困惑的现实分析
二、“理性人”形象的自我认识:生存危机的深层根源
第二节 问题的寻解与教育的出场
一、对教育的期待:相关思想的解读
二、对教育研究的期待:从关于教育学前景的一个预言说起
三、需要澄清的几点忧虑

第三章 教育物化问题的透视
第一节 关于物化概念的论述
一、什么是物化
二、为什么要使用物化
第二节 教育物化问题的现实分析
一、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
二、机械化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的物化与人的失落
第三节 教育物化问题的实质探讨
一、关于教育危机根源的已有认识
二、“理性人”形象:教育物化的深层根源

第四章 “理性人”形象及其批判的双重反思
第一节 “理性人”形象与教育思想的流变
一、历史的梳理
二、现实的反思
第二节 对“理性人”批判的几种人的形象述评
一、“机器人”形象与教育
二、“自然人”形象与教育
三、“游戏人”形象与教育

第五章 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
第一节 本质主义思维及人的形象抽象化的反思
一、思维方式的意义分析
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内涵
三、本质主义思维与人的形象的抽象化
第二节 本质主义思维的消解与生成性思维的提出
一、生成性思维方式提出的科学背景
二、生成性思维方式的特性
三、生成性思维把握“人”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人的生成性形象的诠释
第一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的总体把握
一、人的生成性形象是可以成立的
二、“生成”是新思维范式中的“生成”
三、人的生成性形象不是一种僵化的实体
第二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的具体阐释
一、关于“生成”概念的分析
二、人的生成性形象的阐释

第七章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观的变革
第一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什么是教育”的再审视
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建构生成”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是主体间的一种“双向建构”的“交往实践”活动
第二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目的观的重构
一、现实教育目的观的认识与反思
二、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重新定位
三、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意蕴
第三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过程的重新理解
一、“过程”本身就是“实在”:教育过程的意义探索
二、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教育过程的特性分析

第八章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实践的转向
第一节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一、生活世界理论的梳理
二、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
第二节 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转向
一、回归生活世界的两种态度
二、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一个真实的教育问题
三、怎样回归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