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39087
  • 作      者:
    邹时智,刘晓顺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0余所大学的兼职、客座、顾问、名誉教授。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与教学重要奖励20余项。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杨叔子教授积极倡导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认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是立世之基”;“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求善的科学精神,精神都是人文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而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我们既要背靠五千多年,又要坚持‘三个面向…。强调教育是“育人”非“制器”,两者要“相通相融”,强调“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结合方成人”,强调德与才的关系就是司马光所讲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有关文化素质教育的系列论述,被学界公认为就是他倡导的“绿色教育观”,这产生强烈反响,引起广泛共鸣,对于全面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br>    杨叔子院士非常关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他认为,应该作为高等教育半壁以上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有关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来看,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同样刻不容缓,大有可为。2006年,杨叔子院士欣然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多次前来指导工作并为全体师生作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他对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陈智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在人才培养上总结出来的“课堂学习、环境熏陶、生活体验”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具有积极示范的作用。在杨叔子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展开
目录
传统文化<br>传统文化人文底蕴大学教育<br>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br>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br>民族文化教育自主创新道路<br>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再论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br>时代呼唤:让大学生走近戏剧<br><br>科技与人文<br>关注与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br>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br>科学人文和而不同<br>科学人文相融:育人创新<br>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br>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br><br>人文素质教育<br>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素质教育<br>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兼论素质教育<br>身需彩凤双飞翼——谈高校加强文化素质培养问题<br>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br>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br>永必求真今应重善<br><br>高等学校·育人·素质<br>大学的生命:日新之德——为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的讲话发表一周年而作<br>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br>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br>面向未来转变观念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br>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的探讨<br>理想崇高成人成才<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