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金融稳定论坛的成立并不是20世纪末国际金融体系唯一的重大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在第四条款磋商中关注其成员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而世界银行也只在部分技术援助项目中涵盖金融机构。完善监管标准和确保既定标准和准则的实施都不是两家机构的核心任务。
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监管不力的金融体系会严重损害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于是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部长(及其他有关人士)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要重视成员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对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尤其是要关注新兴市场的发展需求。
因此,两家机构于1999年联合推出了《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为简便起见,本章下文统一使用该项目的英文缩写——译者注)以及《标准及规则倡议》,或称《标准与规则合规报告》(ROSC)。200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评估报告中指出,推出FSAP的目的是填补当前国际金融架构中的空白,提高危机防范能力。因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的判断,其第四条款磋商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各成员国金融领域的监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FSAP框架下开展了大量工作。到2005年,已经有111个国家进行了评估并完成了评估报告。在对经合组织发达成员国评估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般独自完成,但也邀请其他一些国家的监管专家参加。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评估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联合世界银行一道完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