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篇
第1课 从700元到400万,距离并不遥远
30岁左右的你,学会怎样支配你的薪水与资产了吗?学会怎样让自己户头里的钱“动起来”了吗?
过去长辈不断提醒我们,人生要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包括你要获得什么文凭、学习哪些技能、从事什么工作、获得什么社会地位等,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有目标,你才有奋斗的动力。但是,关于金钱这档事,除了老生常谈的“要节俭、不要乱花钱”,或者很抽象地画个大饼:“我要当大老板,赚很多钱”之外,有谁会指点你该怎么理财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早就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标语,不论财经媒体、理财专家还是广告宣传,都使我们身处在无时无刻都被提醒理财重要性的社会,但是由于过去经验的局限,相信许多人仍然懵懵懂懂,不清楚怎样开始理财的第一步,甚至陷在方向错误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安稳守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当然,你可以大声地抗议:“不懂理财又怎样,以前爸妈都这样过来了,难道我不可以如法炮制老一辈的经验吗?”或者你会说:“钱够用就好,反正老了之后,我回到乡下种田,照样活得很快乐啊!”
没错!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安稳守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你,随时可能遭遇 失业、通胀、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可预测的状况!到时候如果你 手头一无所有,流落街头也根本不算奇怪!
第一个警讯:全球经济堪忧
2007年,世界经济在颠簸中度过了不安的一年,次贷危机不仅给欧美大型金融机构带来重创,更为整个信贷和证券市场带来了信心危机。油价上涨惊心动魄,通货膨胀的压力骤然加大,美元贬值更使持有美元的国家和企业财富减少。2008年1月,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飙涨,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预估值为年率上升3.2%,刷新历史纪录最高点,必须避免出现第二轮通货膨胀效应。而中国内地CPI更是连创新高,已经有工薪阶层平时都舍不得买猪肉吃了!其他商业调查也显示,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已大大增加,欧洲央行也已暗示担心世界经济由此放缓,甚至有可能陷入衰退的危机。而世界经济放缓,势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例如外需的下降有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同时也给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第二个警讯:就业压力增大
早在几年前,内地高校扩招时,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不久后大学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果然,2007年,大学生就业缺口率创10年来最低。这意味着,在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的背景下,企业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并未增加,就业压力还将继续增大。而2007年,已有一百多万的应届毕业生无法实现当期就业。想想看,在这一百多万人就业之前,不要说有多少社会资源就这么无情地被消耗掉,就是父母的血汗钱,加起来也是个很庞大的数目吧?
第三个警讯:薪资增长追不上物价飙涨
2007年,中国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居住价格上涨4.5%,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而食品和居住的价格上涨作为主要因素,更拉升了消费价格总水平。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5%。看上去相当高的工资涨幅,其实上班族能够得到的部分微乎其微,绝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收入人群,正是应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难怪许多上班族感叹日子越来越难过,薪水增长永远赶不上物价上升。
第四个警讯:人口老化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从1.2亿增长到1.49亿,占总人口的11.3%,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一般来说,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以平均寿命统计,至少还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虽然社会养老保险一般是城乡老年人在养老保障上的首选,但社会的力量毕竟有限,急剧增长的老龄化压力巳使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养”和“医”的问题也已经越来越迫切,大部分老年人也越来越不愿意选择依靠子女养老。可是,谁不想老了可以过上好生活,而不是比刚步入社会时更加紧巴巴地过日子呢?
第五个警讯:股市前景未卜
2007年对于中国股民来说是颠覆性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有幸目睹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也见证了紧缩政策的产生,更有通货膨胀需要减低流动性过剩因素。央行连续五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十次上调准备金率,并多次发行定向票据。然而2008年以来,股市一直萎靡不振,面对世界经济放缓等影响,中国股市充满种种可能,就未来两年来说,股市最终走向究竟如何,实在很难作出准确判断。是该持股待涨还是该波段操作?股指期货的推出会有什么影响?中国股市必将面临震荡的挑战。
钱进银行,只会越来越少!
日本的趋势专家大前研一在其新书《M型社会》中提出惊人的观察结论,他表示新经济浪潮改变了经济社会结构,代表富裕与安定的中产阶级,目前正在快速消失,其中大部分向下沦为中、下阶级,导致各国人口的社会结构,从倒U型转变为M型。
回想过去在倒U型社会中,理财等于存钱,人们习惯手头一有闲钱,就往邮局或银行定存账户里头放,有时候连利率是多少都不太关心。
但在M型社会,储蓄虽然是积累资本的第一步,不过只会存钱的“守财奴”,很快就会被打入中下阶级,因为通货膨胀侵蚀获利的速度比利率上涨的速度快得多,把钱存进银行,只会越来越少!
M型社会的理财,应该是通过资产配置的风险控管效果,将资金分配在不同的工具中,以求最具效益的获利率,达成各阶段生涯规划。简单地说,随着可利用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多,例如基金、股票、债券,可选择的市场越来越广,例如欧洲、美国、日本、新兴市场与中国股市,我们何必固守利率总高不过CPI的定存,为什么不追求相对更高更稳定的报酬率呢?
每月投资700元,退休拿到400万
增加财富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工作赚钱并努力储蓄,另一种就是理财。实际上。理财给家庭增加财富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单纯工作赚钱。
很多人都觉得钱少的时候不必理财,其实“理财”就是处理所有和钱相关的事,每天一出门,买东西、付信用卡账单.缴保费、到银行存提款等等,这些都是理财活动之一。因此你无时无刻不在理财,只是理得好不好而已,有规划地理财,才可以帮助自己顺利地积累财富,梦想成真。
理财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则:设定目标积极储蓄、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并且持之以恒。举例来说,现年30岁的你预计在30年后退休,并备妥400万元的退休金,若现在就开始每个月用了700元进行投资,并将这700元投资于一种(或数种)年回报率在1 5%以上的投资工具,30年后就能达到你的退休目标。请你一定要仔细看下面这张表:(略)
如果你能够再节省一点,每个月多储蓄300元,用1000元进行投资,并将这1000元投资在一种(或数种)年回报率在15%以上的投资工具,30年后,你就能储备近600万元的退休金,给自己更舒适的退休生活。
第2课 在21世纪,复利的威力胜过原子弹
俗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仅领一份固定薪水的上班族肯定总会埋怨:“要不是为了几个臭钱,我才不会这样委屈自己!”可惜历史上只出过一个陶渊明,大部分的人在背着老板埋怨几句之后,都还是会乖乖地做牛做马,期待领薪日的到来。
“钱该怎么赚”这个问题,比起微积分.三角函数更能让人想破脑袋。
想要跻身薪资水平较高的族群,除非你是专业人士或者知名运动员、演艺人员,像好莱坞的大牌明星汤姆?克鲁斯,主演一部电影的报酬就高达2 000万美金以上,将近1.5亿人民币,这可是工薪阶层不吃不喝轮回转世好几辈子都还不一定赚得到的数目。
再告诉你一个更会赚钱的故事,国外有些“死人”’赚的钱甚至比活人还多,例如猫王、披头士已故主唱约翰、列侬等人,由于相关作品的版权转售,他们的后人每年仍可领到上亿人民币的收入,真的是死人比活人更会赚钱!
人赚钱——最传统的赚钱方法
还记得你毕业踏人社会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吗?根据一份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签约的薪资调查报告,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持续下降,一般在2000元左右、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使得大学生的签约薪资处于绝对弱势,同时也限制了一般在职人员的薪水上升空间。在消费成本逐年上涨的前提下,上班族如果要靠一份薪水来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认为“人赚钱”相当辛苦,靠劳动赚取薪资者,不劳动就没有收入,这样的生活真的太累了!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认为,大部分的工薪阶层首先要让收入大于支出,才有机会跳出“老鼠圈”,重获财务自由,所以我建议不管要如何节省,每个月都务必设法存个700元、1000元,长期积累之后,才能够跳出“老鼠圈”,晋级到“钱赚钱”的阶段。
钱赚钱——自动赚钱的方法
固定薪水要变活,唯有靠储蓄。根据我的观察,你只要遵守“收入一存款=支出”的法则,每个月存储500元、1000元,活期储蓄也好,零存整取也好,然后就可以选择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开始“钱赚钱”。
除非对财经领域已经有点研究,不然一般人最好还是采取较为稳健、不贪心的做法。我不鼓励用自己的辛苦钱去买经验,否则失败了造成阴影,恐怕会破坏你们以后对投资的信心。
投资标的成百上千种,如果不懂该买什么,也没时间看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投资具有良知的企业家,凭借他们稳健、优质的企业,让你的资产稳定增加。
如果你是积极型的投资人,不妨购买高速成长行业当中的龙头股,例如:兴业银行、恒生电子、东华合创、阳之光、金晶科技、恒瑞医药、百联股份、双汇发展、安徽合力、天地科技。如果你是稳健保守的投资人,不妨购买十大蓝筹股,例如:鞍钢股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证券、中国平安、万科A、保利地产、贵州茅台、中兴通讯、宝钢。
选择龙头股的好处是获利稳定、股价波动不大,固定领取股息,绩效比定存好得多。另一方面这些成长股与蓝筹股还可以获得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资产重估机会,尤其是公司主要成本在海外但收入在国内的企业,可因为人民币升值获利。
复利——比原子弹还可怕的效果
投资的最佳时机就是在你拥有资本的时候。要让投资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自然,要每个星期都进行投资。如果你一生都在投资,那么你一定会变得富有。
“钱赚钱”比“人赚钱”还要迅速简单的关键即在于“复利”效果,这个被爱因斯坦称为比原子弹还要具有威力的工具,简单地说就是“利上加利”,其计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期数)。
同理,如果你的年收益率为20%,那么三年半后,你的钱是40万元,效果相当惊人吧!
投资大师约翰?坦普顿(J0hn Templeton)告诉投资人致富的方法里,曾经提到成功与储蓄息息相关,要利用复利效应的神奇魔力,就必须先懂得俭朴,所以必须挪出一半的薪水,作为个人在投资理财时候的第一桶金。
存下一半的钱是一个不容易执行的重大决定,它考验着你的决心、毅力与生活方式的调整。
简约生活,增加储蓄的金额,正是理财的第一堂课。
投资自己——最稳当的赚钱方法
“时间视野”是财富学上用时间来理财的观念,你将来的地位与财富,取决于你对未来有何长远规划。
如果你在每一笔钱都没有浪费的情形下,还是确实难以开源节流,我建议你不妨投资自己吧,提升自己的学识,多培养与训练自己的做事能力,在公司当中建立不可取代的地位,超过同辈,那么你的投资回报率还是相当高的。
例如,你现在的年薪只有5万元,但是职位经过不断跃升拔擢,不需几年薪资就有可能上调到10多万元,光是薪资上涨幅度就相当可观,比起操作投资工具的回报率还要来得更稳当。
所以,选择具有潜力的行业或公司,把眼光放远,你才能垫高地位,我不鼓励年轻人为了一点点薪水就随意跳槽,俗话说:“大公司看制度,小公司看老板”,意思是说大型公司要有制度才有前途,小型公司要有好的老板才有发展,不管待在什么规模的公司,一定要慎选对职业生涯有帮助的,而不是单单把它当做一份领薪水的“工作”来看待。
另外,除非年轻人有一身好本事,不然我不赞成没有经过体制化的训练,就贸然决定跳出来创业,“好老板必然也是个好伙计”,从一个领薪水的员工转变成发薪水的老板,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临火线,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新闻报道中的成功案例毕竟只是少数。
我也不鼓励白天有工作,晚上还兼职,因为现代人除了公务员之外,几乎个个工作繁忙,都要加班,就算下了班也很难跟工作完全脱离,如果你把它分得很清楚,可能代表你对工作的付出不够多,那么老板为什么要器重你呢?
话说回来,怠惰的人无法认真工作,抱持能混则混的心态,嘴里念的不外乎怀才不遇,心里想的无非是快点发薪,生活过得肯定不愉快。
我认为把工作经营好、作出成绩、做得有声有色,也是一个很好的理财方法,如果你对投资理财工具的选择实在没有太多想法的话,那么“储蓄加上竞争力”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坚持“投资自己”一样是了不起的投资理念!
第3课 你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人吗?
人类的个性与行为模式往往互为因果,例如急躁的人走路比较快,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停不下来;温吞的人比较容易拖拖拉拉,很难下决定。对照在投资方面,胆小的人害怕赔钱,所以显得保守谨慎;大胆的人想要多赚一点,所以变得冒险,还有中庸的人则采取稳健的方式,追求稳定成长。
长久以来,我看过很多搞不清楚自己投资属性的人,用错了投资方法,选错了投资工具,所以得到很凄惨的下场,不是血本无归就是认赔出场。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投资属性其实相当保守的朋友,在媒体的吹捧与理财经理的怂恿之下,常常作出不该属于他的投资决策。因为我们常常忽略了高报酬率的金融商品背后的两件事,其一是高报酬常常也伴随着高风险,其二总是认为自己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就被套住。
我记得2007年的时候,书报摊有几本很畅销的财经杂志,在封面就写道“QDII时代来临、买A股不如买QDII”。很多金融机构都大力地在做QDII与港股直通车的营销活动,因此,QDII产品一面世,就很快热销告罄。我还记得当时很多投资人追捧QDII的热情,就像2006年股民与基民追捧股票型基金一样火热与疯狂。但是投资人可能都忘了港股已经不断地创下新高,市盈率也高得超过很多市场。而QDII与国际投资市场的关联度很高,因此,一旦国际股市在狂涨数年之后启动调整,QDII基金一定首当其冲灾情惨重。虽然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并未直接波及中国金融业,但是海外市场的QDII就不能置身事外了。我想有些财经媒体与投资人都该仔细探究一下,已经狂涨了几年的全球股市,包括日本股市,接下来要“靠编织哪些故事才能不从高点往下落。因此,强烈建议你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在理财的过程中获得财富,我提出以下6个原则:
1. 了解自己理财的目的:赚钱与赚多少钱
2.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一定会迷失理财的方向
3.不要高估报酬
4.不要低估风险
5.设定获利的满足点与赔钱的停损点
6.拒绝在股海中浮浮沉沉
以上6个原则都有助于避免错估投资属性、对理财有不适当的期望。
投资人在投资时,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对风险的承受度,也就是所谓的“风险属性”,然后依照自己的风险属性,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规划、资产配置,这才是正确的投资观念。
投资属性与理财成败之问的关系
银监会已经再三表示金融机构在销售金融商品或推荐各类投资产品给客户之前,一定要了解客户的投资属性,不可以推销不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更不可以夸大投资产品的绩效,其目的就是要保护投资人的基本权益并告知投资人潜藏的投资风险,以免投资期望与实际获利出现太大的落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