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房地产战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3063353
  • 作      者:
    叶檀著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政府、房地产商与消费者,三足鼎立各有河山,风起云涌势分天下。作者别开生面地用历史学眼光看待经济问题,剖析中国房地产真相。为高端群体建廉租房是个馊主意,房地产业为何绝望地收获跳蚤,中国楼市走到危急关头,假按揭导致成交回暖,这说法当银行是猪?地方政府为何救楼市,圈地自肥的土地政策是最重要的投机表现,物业税能不能降房价,如何把地方政府从卖地困局中拉出来。
  揭示在中国如何做好房地产这门烫手生意,洞察宏观政策变迁的趋势走向,破解行业震荡之中的机会和危险。
展开
作者简介
  叶檀,著名经济评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专攻政治史与经济史。2000年开始撰写经济类评论,迄今为止已为《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上海证券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企业家》等报章杂志撰写专栏,亦常受邀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评论嘉宾,现为《每日经济新闻》报首席评论员兼评论版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房地产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有关它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新出台的法规,某部门的新动向,都引发经济震荡,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在房地产的世界里,法规乱,政策多,博弈繁杂而激烈。
  叶檀的文字向来以深刻、犀利、一语中的著称。《中国房地产战争》承袭了叶檀一贯的风格,厘清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关系,透彻地解析政府愿望、政策本质、开发商现状、消费者困局,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向,拨开云雾,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切实的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房地产商的愤怒,是因为“两会”期间的一份提案公开化。这份名为《减少政府收费环节遏制房价上涨》的提案由全国政协委员王超斌提交、九名代表附议。从这份提案的题目可知,提案意在为房地产商推动房价上涨的定论翻案,指责政府高昂的收费导致房价上涨。作为地方政府官员代表的陕西省铜川市副市长任勇,也许是在记者的逼问下作出谨慎回应,指出“本地好像并不存在乱收费现象”,“说政府从中捞好处,有点瞎胡说”。
  作为暴利行业,房地产的利益之绳上既拴着开发商、炒房者,也拴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官员。我们无法否认地方政府掌握着土地资源,掌握着土地定价权,和各种税费的征收权;我们同样无法否认,开发商曾经拥有不愿公开的暴利,一些坐拥巨资的开发商常挂在欠税榜单上。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我们既不会认为开发商代表的提案无懈可击,也不会否认地方政府从中获利的事实。地方政府与开方商的表态,都是利益中人的一面之词,按照最简单的推论,单边证据不足采信。
  在房价上升期,蹿升的成本由购房者承担,利益中人相安无事;一旦面临巨大压力,楼市信心不稳,房价在局部地区下降,长期积累的矛盾就如长期郁积的火山找到了爆发口。近两年,不止一个知名开发商甚至建设部门的人士暗示,房价高缘于地价高,而国土资源部不止一次澄清地价与房价关系不大,推出的土地面积够市场所需。此次则是房地产开发商代表与地方政府之间矛盾公开,而且是在“两会”层面,规格够高。房地产症状如此严重,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链与利益链出现肠梗阻,房地产市场的组织与管理架构并不牢固。我们必须重新整合这一组织,同时通过独立的中介机构对房地产市场作出接近事实的评判。由于地方政府深陷房地产利益漩涡,已经不适合担当此任。
  首先,改变房地产信息发布弊端,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是市场合理定价的前提。很可惜,一些可资参考的信息发布平台被地方政府以各种借口关闭,房价成本是商业秘密不能公布,而公开的发布平台存在将所有数据一锅煮的现象,不分区域、不分地段,不分房子品质种类——结果可想而知,一方是姑且发之,另一方姑且看之,导致调控措施同样无法精准到位,只能凭感情而不是科学与经济理性对房地产业的未来作出长远规划。现在应该由符合信息发布资质的中介机构,公开、及时地发布房地产的分类信息,使消费者可以得到一手的真实资料,破解房价谜团,让房地产隐性成本无可遁形。
  第二,厘清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的利益构成,至于购房者,有借贷成本与高昂的所得税加以约束。
  政府的房地产税费亟待清理,尤其是王超斌委员所说的不可预见费等庞大收费在预算外的黑幕里运行,这一积弊不除,房地产市场无论涨跌,都难脱市场病态。具体措施包括,政府的土地税费与土地拍卖收入必须纳入公开财政预算,受到审计部门的严格审计,按照现行规则严格专款专用制度,房地产收费用于住房保障;按照地方政府收支缺口,决定房地产税收的高低,为将来征收物业税打下基础;同时,坚决、无条件地取消所有不合理的收费,使市场恢复明确的预期。对房地产商采取严格的法律约束政策,欠税不纳者采取市场禁入制度,产品质量不合格损害消费者的开发商给予低等信誉评级,使之在市场丧失容身之地,由此培育房地产的信用市场。
  政策的出发点在于明确责权利,厘清责任,使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各担各责,按照市场定价与公共收支平衡法,各自获得属于自己的合理收益,改变房地产商、地方政府、税收部门与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央行、甚至未婚女性成为高房价罪魁的可笑局面。
  从信息的公开来看,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利益取向不一致是件好事,起码掀开了铁幕一角,让我们闻到了暴利与预算外收入种种陈腐的气息,房地产市场彻底改革的希望即孕育于此。
  股市要稳定,楼市也要稳定。
  新华视点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给股市打了一股强心针。但新华视点对房地产的解读却在纷纷扬扬的深圳房价打赌闹剧中被忽略了。房地产行业应该怎么走?新华社一篇题为《破解2008楼市迷局》的文章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既不能刻意打压,也不能有意制造泡沫,让房地产行业回归高效与理性的发展轨道,是希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人的共同期许。文章首先肯定房价稳步回落是好现象。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交易量下降是事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继多个月份出现涨幅回落之后,2008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的环比涨幅又分别回落0.6 %和1.5 %。
  全文曲终奏雅,要害在于理性二字。此轮房价下调属于正常回调,值此关键时刻既不宜煽动消费者情绪,使房价出现暴跌,导致房地产行业的损失蔓延至其他实业与金融领域,也不能夸大调整危害,要求政府在房地产行业实行救市举措。因为,“房价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上关乎数万亿元的商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下涉及几十个相关行业,中间还夹杂着千家万户。这决定了任何过速的‘休克疗法’都是危险的,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专家建议通过不断释放调控信号来干预市场预期,切实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的有效供给,以舒缓供求关系;同时,收紧房贷,让银行缓释风险”。
  我国房地产之所以大起大落,原因就在于房地产行业成为政策催热市场或者给市场降温的工具。2003年开始的房价上升,目的很明确,抑制SARS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使经济与内需保持一定的增速。当时制订的信贷紧缩政策从未认真实行;而此轮房地产下挫,目标恰好相反,为了控制急剧上升的经济温度和越来越失控的资产品价格。本轮下调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银根与地根两根齐收,银行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利率优惠,增加二手房税费与收紧开发信贷,严控土地开发期限,增加房地产投资者的负面预期,由此挤压出房地产投资需求,导致投资需求高的地区的房价节节下降。
  从深圳与上海两地不同的房价表现可见一斑。深圳2007年房价最高期,投资需求最高占比70%以上,挤压投资性需求之后,房地产价格直线下挫。而上海房价基本保持平稳,原因在于上市市场的自住性刚性需求占比较大:从2007年到2008年,自住性需求一直稳定在七八成左右。严厉的调控政策并没有使上海房价出现大幅下挫。事实上,上海有前车可鉴,2005年5月,政策打压导致占比达到总体需求五成以上的投资性需求下挫。中国股市、楼市,各个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因此,在经济转折的关键时刻,有关方面必须要以冷静的头脑科学决策,而不能受制于利益集团与某些为一己之名考虑的民粹主义观点。这些利益中人出于一己之私,罔顾大局,观点极端,证据匮乏。
  我们一方面应该承认,前两年的房价高速上升已透支房地产行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力,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房地产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牵涉到50多个相关产业,房地产贷款是银行风险与收益的重要来源。急升固然会透支未来发展体力,急挫则会使中国经济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渐变与高效是中国房地产行转型的关键词。
  中国经济模式被捆绑在以房地产业为主的既定的经济发展路径上,这种模式不是好事,却是现实。面对这样的情况,考虑到各方的承受能力,采取渐变政策才是社会成本最低的方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提供优质房地产企业以发展空间,通过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使房地产企业利润逐渐下降,将低效与低质企业驱逐出市场,而使有信用、市场效率高的企业支撑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达到优币吞并劣币、澄清市场秩序的目标。从现状来看,小地产商林立的局面未能改观,王石所憧憬的房地产产业化链条遭遇资金、原料、土地各种围墙封堵,还是比较遥远的梦想。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是,不同地区应实行不同的政策。各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消费格局不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型市场可以降低投资性需求,但不可能彻底消灭投资性需求,二三线城市的挤泡行动与大城市的挤泡理应区别对待。如果为了基本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任由政府之手深入资产品定价系统的各个细节,会让经济彻底失去活力。
  附记:晚与几个老友以及沪上房地产李、胡等房地产研究人士一起,谈到房地产现实中的围城,大受启发,日后当着之于笔墨。产业链、配套、土地分割状态、投资品的定位,种种存在矛盾之处。
展开
目录
序言 “流血五步”的评论人
前言 为房地产行业沉默三分钟
第一篇 房地产三国大战
第一章 忽左忽右的政府态度
房地产业:为何绝望地收获跳蚤
怎样才能反映房市的真实需求
楼市“限外令”等于一张废纸?
看!韩国房地产这面镜子
不要用纸面数据忽悠购房者
铁规不铁房地产政策效用面临耗散危机
发改委的房地产紧缩政策建议是为房价推波助澜
为高端群体建廉租房是个馊主意
政府采购高端经济适用房吃力不讨好

第二章 时远时近,开发商与政府在博弈
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掐架是好事
楼市、股市都要稳定房地产业绝不会采取休克疗法
房地产市场为何反智反商
对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不能进行明确的市场化调控
地产股遭弃只是假象
财政部、央行与银监会打仗将损害市场预期
房地产市场价格崩盘无法保障住房民生

第三章 消费者,抱怨与投资两不误
消费者主权沦丧之日就是房价持续上涨之时
开征物业税能降房价是呓语
从平方米到平方米:旦夕之间科学变谬误
“9·27”房贷新政让外资抄底只有抑制通胀才能抑制房价
房价为何又创新高
贬值、通胀与投资品种过少共同扭曲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中介乱象说明什么问题
房价股价、大小房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二篇 政府是最大的得益者
第一章 土地真相
应先问问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审批之责
土地新政推高房价纯属吓唬政府与购房者
扩大土地供应政策风向向市场化渐变
圈地自肥的土地政策是政府最重要的投机表现
只有解决土地问题才能解放房奴
土地以租代征现象的背后是产权难题
为何囤地囤个没完
处理闲置土地收效的关键在地方政府
三理由促成土地价格下降
地方政府为何救楼市
住宅年大限彰显土地国有与降低房地产税费的必要性
拥地自重为何?

第二章 税费的意义
政府不要奢望土地增值税一项政策数利并收
土地增值税是在革开发商的命?
物业税的核心是找到土地财政与地方税收的平衡点
征收物业税必须满足三个前提
物业税为什么能够降房价
谁说没有保有税?

第三章 房地产与拉动消费
房价上涨大势不会变
楼市寡头将独霸房地产市场
为高收入者购买限价房开闸属头脑发热
小产权房与第二套房房贷标准齐下意味房价不会急跌
房价什么时候会拐
增加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与扩大内需是两码事

第三篇 房地产是个扭曲的市场第三篇房地产是个扭曲的市场
第一章 刚性需求
资金为王坐庄为王,楼市是股市的缩影
房地产市场离熊还远
房地产防急涨与防急跌同样重要
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囚徒游戏
对赌房价毫无意义
为什么潘石屹敢逆势涨价
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反弹但不是反转

第二章 投资需求
房地产业何以成为“老虎机”
抑制住房投资不能走火入魔
目前的房地产政策还算明智
为什么房价急跌无法挽救资本市场
股市反转房价就不会跌
深圳房价大涨不是温州炒房团的功劳

第三章 房地产商投奔政府政策
原罪追溯换不来守法的开发商
房地产抵押贷款难在使用权得不到保障
房地产商在现金榨汁机下颤抖
万科是个风向标
万科被伪造松山湖会议讲话一点不奇怪
王石:以“教父”姿态过地产寒冬
住房公积金不再离题万里
让碧桂园走出劫难
如何把地方政府从卖地财政困局中拉出来
深圳楼市该救
亿做空房地产
第四章 博弈小产权
以非法之身在市场热销的小产权房无意间挑开了高房价真相
廉租房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资金能否到位
小产权房被禁房价走势如何
小产权房合法化是迟早的事

第四篇 消费者困局
第一章 高房价是无奈的事实
房地产街头理论家是在忽悠低收入群体
二手房交易必须公证是哪门子规矩?
在房地产市场严惩中等收入阶层是大错
房贷证券化之后房价才可能大幅下挫
提高房贷首付额:将低收入赶出商品房市场
房地产市场大局初定,贫富各归其位
用供求关系解读高房价是误入歧途
银行房贷风险靠资产证券化缓解
别被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忽悠了
房价为何又创新高
房价稳定才是利国利民的上策

第二章 消费者,维权无门的不买房运动
住房公积金应转型为中低收入职工住房公益基金
提高保障性住房标准必须有合理的理由
房地产商大洗牌
公积金用于未缴纳者的住房保障有违物权法
万科“不退房”于法有据于理有亏

第三章 激情的反市场
稳定房价前提是承认市场规律
房价涨不涨十年,都是伪命题
房贷紧缩房地产宏调政策将出组合拳
两大措施解决保障性住房
防止住房保障体系成为浪费公共资源的黑洞
地震降低房价是无稽之谈

第五篇 房地产,回归保障与市场平衡时代
第一章 政策愈见理性和有效
破除隐性垄断才能让温总理的房地产指令落到实处
调控房地产市场需要明确的政策与更多的投资渠道
房地产市场定律:伪市场化注定无法保障民生
任志强说了大实话
中国楼市走到危急关头
深圳经济适用房丑闻说明应停建经济适用房
重庆购房退税被紧急叫停是个标志
房贷新政难产是因为不信任市场
房地产振兴无用会有一轮大探底

第二章 房地产业已在调整
房地产业怕什么
政府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救楼市
房地产行业必须刮骨疗毒
房地产行业救不起,兼并重组是王道
房地产业发展只能弃车保帅
房地产假按揭导致成交回暖,当银行是猪?
微服私访造就房地产市场巫师

第三章 房地产业的未来日渐明晰
房地产业洗牌开始
房地产市场将成外资天下
房地产市场春天已到?
房地产业迫切需要长期纲领性文件
房价上涨是经济复苏的罪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