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财政扶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847244
  • 作      者:
    肖振东著
  • 出 版 社 :
    大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肖振东,1971年3月出生,汉族,山东临邑人,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会计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和政府审计等。曾在《中国软科学》、《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或参加了6项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参与了国家审计准则的起草工作,2007年主编《审计学》一书。现在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财政扶持研究》把政府的财政扶持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因素进行了有效衔接,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将财政扶持分为财政一般性补贴、财政专项补贴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三种类别分别进行实证研究,丰富了有关政府财政扶持的研究内容。《我国政府对上市公司财政扶持研究》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言、理论框架、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财政一般性补贴实证研究、财政专项补贴实证研究、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律议等。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总体,以政府的三类财政扶持为研究对象,从会计的视角,用实证方法对宏观层面财改扶持的效果、变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新颖,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会计研究的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小平

  会计研究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它决定着研究成果的有用性。本书以政府的财政扶持为主线,研究了财税政策的微观经济效果,构思甚为精妙。在金融危机云谲波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其研究结论对财税政策的恰当选择意义明显。
  ——山东大学会计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爱玲

  肖振东博士以我国产品出口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加入WTO后的财政扶持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我国政府及出口企业应对反补贴诉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相关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张家伦

  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财税政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从会计的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实现宏观政策与微观数据的衔接,开辟会计实证研究的新领域。本书在这方面进行了突破性尝试,以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扶持为桥梁,从全新的视角打通了宏观与微观的联结脉络.对改府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程 昔武
展开
精彩书摘
  1.1.1 选题背景
  本文以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扶持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关注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对我国而言,如何从政府财政与上市公司的视角研究政企关系,进而分析我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具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式(gradualism)转型过程中,政府把握着改革进程,不仅以经济管理者的身份掌握着资金、土地、矿产等经济资源的分配权,还以社会行政管理者的身份掌握着优惠政策制定、经营许可证发放、公司上市审核等多种行政审批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角色以及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国有性质,使得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支持更加直接而普遍。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既是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的工具与手段,也是政府为实现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而做出的一项制度安排,还是政府与企业间政治联系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方面,主要是采取了放权让利式的渐进改革思路,企业产权逐步趋向多元化,政府从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中逐渐退出,企业作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日趋增强。但是,企业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就业机会的提供者,在追求经济发展和政绩动机的驱使下,地方政府截留了本该下放给企业的大部分权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组,2000)。同时,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对政府的依赖性心理,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依然错综复杂、难以割舍,在我国资本市场出现后更是如此。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标志,我国资本市场掀开了改革和发展的序幕,踏上了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目的、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主题的征途,也为资金在地区和企业间的分配与流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那些即将上市或已经上市的企业,普遍将在资本市场融资视为一种“低成本融资”的手段,采取各种方法实现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的融资目的,产生了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阎达五等,2001;黄少安等,2001)。为尽可能多地从资本市场争取“低成本”的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性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方式也不断创新,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合谋”迎合或规避中央政策监管的情况,造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特有的政府参与微观经济主体盈余管理的现象,而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扶持便是这种现象的背后推动因素。
  从法律的视角分析,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我国政府存在着通过法律条文实行法制的传统。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更加强化了政府在制定、解释和实施法律中的主导作用。由于法律在调整和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借由法律这一途径干预经济、贯彻政策目标便存在了可能。LaPorta(2000)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中政府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后也得出结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政府干预要多于英美法系国家。
  由以上论述可知,经济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与之相关的政府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也便不足为奇了。在此背景下,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结合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对政府财政扶持行为进行研究便构成了本文的重点内容。
  资金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政府与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各自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市场主要以效率为标准,通过价格机制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之一,扮演着物品消费者、经济管理者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三种角色,凭借国家强制权力的优势,集中了大量社会资源,主要以公平和效率为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发挥了“无形之手(InvisibleHand)”(Shleiferetal,1994)、“扶持之手(HelpingHand)”(Musgrave,1959;Stiglitz,1989)和“掠夺之手(GrabbingHand)”(Shleifer,1998)的作用。许多经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地起到了“扶持之手”的作用。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前,政府始终在资金分配过程中保持着中心地位,所有的收入均要上缴国家统一分配,所有的财政支出均由中央财政统一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由于缺乏利益驱动,地方政府没有集中和增加经济资源的动机。1980年以来实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由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签订长期的财政收入分配合同,规定了地方政府需要上缴给中央政府的收入总额,剩余的部分归地方政府支配。这种体制对地方政府产生了很强的财政激励效应,提高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并引发了地方政府间对稀缺的资本资源的竞争。资本市场的建立为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提供了新的舞台,引发了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资本市场中,地方政府的干预无处不在。从股票发行、上市、配股、增发、股权分置,到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兼并重组、公司治理的改善等事项,都可以发现政府的影子。上市公司“啤酒花(sH,600090)”的脱困过程便生动地展现了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关系。①那么,政府会运用哪些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扶持呢?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的主要职能和可能运用的政策工具分析,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扶持可以采取政府采购、制定特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土地出让金的减征或免征等)、提供特定受益对象的准公共产品(如便捷的行政审批手续、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监管的放松、准人等行政优惠安排)等多种方式。根据对政府财政收支的影响不同,上述三种扶持方式可以分为财政性扶持和政策性扶持两大类。财政性扶持与政府的财政行为直接相关,是指对政府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产生直接影响的扶持,如各种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措施。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扶持,可能减少财政预算收入或者增加财政预算支出,相应地,能够增加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人或减少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出,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增强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政策性扶持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在其行政管辖边界或行政权力范围内凭借国家强权、政府信用或按照市场交换规则,给予上市公司的优惠性政策,该类政策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收支,但可以极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如政府采购、提供特定受益对象的准公共产品等。从财政性扶持和政策性扶持的上述定义来看,在我国资本市场不甚成熟、以国有经济为主体、政企分离尚不彻底的经济转轨背景下,财政性扶持作为直接影响政府财政收支和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扶持手段,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最直接,表现形式也最为直观。②本文着力研究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扶持。之所以选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原因主要有三:(1)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股票总市值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4%上升至2005年的50%,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股票市值跻身全球前10名,国内市场总市值占2006年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1.74%;(2)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转型期从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起来的,能够体现转型经济的特色;(3)与其他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会计和财务信息相对容易获取。
  ……
展开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理论框架
2.1 软预算约束(SBC)理论
2.1.1 软预算约束的理论界定
2.1.2 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扶持与软预算约束
2.2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2.2.1 地方政府竞争策略选择
2.2.2 财政扶持的博弈模型
2.3 盈余管理理论与相关会计准则的演进
2.3.1 盈余管理理论
2.3.2 财政扶持相关会计准则的演进
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2.4.1 利润转移理论
2.4.2 外部经济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3.1 政府与企业的目标协调
3.1.1 就业目标的影响
3.1.2 责任归属与政策性负担
3.1.3 建立政治联系
3.2 财政利益与政绩考核引致的财政扶持
3.2.1 基于增加经济剩余的横向经济发展型扶持
3.2.2 基于职位升迁的扶持
3.2.3 以财政收人为代价的财政扶持——企业所得税优惠
3.3 财政扶持的动机
3.3.1 融资动机
3.3.2 保牌动机
3.4 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财政扶持
3.4.1 国外的研究
3.4.2 国内的研究
3.5 财政扶持的经济结果
3.6 研究设计
3.6.1 样本期间的选择和界定
3.6.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6.3 产品出口上市公司的界定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政一般性补贴实证研究
4.1 财政一般性补贴及其描述性统计
4.1.1 财政一般性补贴的分类及其确认、披露
4.1.2 财政一般性补贴的总体描述性统计
4.2 财政一般性补贴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理论分析与预期假设
4.2.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2.3 检验模型
4.2.4 描述性统计
4.2.5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4.3 亏损上市公司的财政一般性补贴
4.3.1 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4.3.2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退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
4.3.3 假说的提出和研究方法设计
4.3.4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4.4 财政补贴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4.4.1 问题的提出
4.4.2 财政补贴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
4.4.3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说
4.4.4 研究模型选择与设计
4.4.5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4.4.6 实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财政专项补贴实证研究
5.1 财政专项补贴及其总体描述性统计
5.1.1 财政专项补贴的分类及其确认、披露
5.1.2 财政专项补贴的总体描述性统计
5.2 财政专项补贴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2 研究方法与变量设计
5.2.3 描述性统计
5.2.4 实证研究结果
5.3 财政专项补贴的效果分析:以高科技企业为例
5.3.1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专项补贴
5.3.2 财政专项补贴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5.3.3 高科技企业的界定
5.3.4 研究设计
5.3.5 实证研究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证研究
6.1 企业所得税优惠及其总体描述性统计
6.1.1 我国企业所得税体制
6.1.2 企业所得税优惠
6.1.3 企业所得税税负的衡量
6.1.4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1.5 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总体描述性统计
6.2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分析
6.3 财政一般性补贴与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替代效应研究
6.3.1 财政一般性补贴与企业所得税优惠替代可能性分析
6.3.2 所得税“先征后返”取消政策推出的过程及假说的提出
6.3.3 实证检验结果
6.4 企业所得税优惠影响因素研究
6.4.1 研究文献回顾
6.4.2 研究方法
6.4.3 变量定义及其衡量
6.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2001年~2005年财政扶持的年度分布特征
7.1.2 财政扶持的行业分布特征
7.1.3 财政扶持的地域分布特征
7.1.4 财政扶持的影响因素分析
7.1.5 政府对产品出口企业的财政扶持分析
7.1.6 财政补贴的经济结果分析
7.2 相关政策建议
7.2.1 调整财政扶持结构,增加行业性财政扶持
7.2.2 剥离企业政策性负担,促使其真正实现市场化运营
7.2.3 充分运用WTO出口补贴的规则,降低反补贴调查风险
7.2.4 规范企业所得税优惠
7.3 研究贡献、局限性及后续研究设想
7.3.1 可能的贡献
7.3.2 研究局限性
7.3.3 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