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认清美丽的创业幻景
一、美丽的创业幻景
就像许多创办企业的人那样,你目前从事的可能是技术性工作,也可能是市场类工作;你可能是一位优秀的会计师或理发师,你也可能是技能高超的工匠或程序员;你可能是医生、专栏作家,你也可能是平面艺术家或收款员。总之,你是无可挑剔的业务骨干,在属于别人的公司起着重要的作用。
周围人经常夸你出色,但你始终在为别人工作。
你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在发生的一样或不一样的事情:你过生日了,某个周五你接到了打错的电话,你觉得工作很累但是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你发现这个月的奖金少了200元……
生活和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直到有一天,你突然被创业幻景吸引了。有个声音在你心中呐喊:
我到底在做什么?!
我怎么为这个家伙工作?
我对公司的了解和他一样多,要不是我,他不可能开公司!
傻瓜也能经营公司,我居然还为他工作!
那一刻,你听到了自己心底的呼声。
你希望摆脱束缚,希望独立自由,这种想法潜伏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你无法抵制做自己老板的想法,你渴望那种为自己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场景,你渴望物质丰富的生活,你渴望……这样的想法令人着迷。
“我自己开公司,一定会比老板做得好,我也应该过老板那样的生活。”
你被创业幻景俘虏了,你变得不能自拔了,你迫切地要开始自己的企业。从此,你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二、致命的假设
当你沉醉在创业幻景中时,你会像每个想创办企业的人那样,相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你了解一个企业中的关键业务,你就能够经营做这项业务的企业。
然而,这个假设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是致命的。事实上,“做好一个企业的业务”和“经营好一个做这项业务的企业”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但是许多创办企业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于是,木匠、电工、水暖工成了承包商;理发师开了美发厅;医生开了诊所;音乐人开了音像店。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相信自己能行。
做好一项业务是技术层面的内涵,而做好一个企业是经营层面的内涵。
从你决定创立企业开始,你就不再是原来的技术员了,你变成了老板,你面对的是全新的岗位。
老板应该学习的是怎样使企业运转起来,而不是亲自做每一件事情。
一件原本他很会做的工作,忽然间变成了一件他会做的和一大堆他原来根本不会做的工作。美丽的创业幻景驱使技术人员开创了企业,但是,管理企业需要做的却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本身。刹那间,创业者的梦想变成了技术人员的梦魇。
创业者很容易陷入上述误区,根本原因是创业者没有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创业者必须对企业运转所需的人员岗位及职责有清晰的定位。你原来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员或—市场人员,但这对于支撑一个企业运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决定创业,你的身上就存在着三重身份,这是一个新兴企业核心的三个角色:创业者、管理者与技术人员。
三、创业者的三重角色
1.勇往直前的创业者
创业者可以把微不足道的条件变成意外的机会,他是预言家、梦想家,是每次行动的能量源泉,是照亮未来道路的光辉,是发生变化的催化剂。
创业者生活在未来,他不在过去,也很少在现在。他最乐于描绘未来的蓝图。
创业者是最有创造力的角色,他最适合处理那些未知的事情,展望未来发展,把也许变成可能。
每一个强大的创业者都对控制权有着极度的渴望,就像生活在可见的未来世界一样,他必须控制现在的人和事,以便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结果,他总是发现自己很快就远远地超越了别人。他领先得越多,他对自己下属要求的就越多。
创业者总觉得这个世界成功的机会太多了,而芸芸众生却太拖沓、太没有执行力。
但是,他怎样才能得到那些机会而又不深陷沼泽呢?
他通常选择的办法是强迫、催促、责骂、奉承、诱骗、大喊大叫。最后,所有这些办法都失效,他必须付出一切使计划继续进行。
2.秩序井然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角色是讲求实际的,如果没有管理者,就没有规则,没有秩序,也没有计划的可预见性。
管理者的形象是这样的:整理工具时,他会系统地把各种型号的螺钉、螺帽、螺丝刀装进贴着标签的抽屉里,然后把其他所有的工具一丝不苟地挂在墙上。在完全确定了工具的次序后,再画一张图,标出每面墙上的工具。
创业者存在于未来,管理者存在于过去;
创业者渴望控制权,管理者喜欢有秩序;
创业者追求变化,管理者坚守现状;
创业者总是看到机遇,管理者必然看到问题;
管理者盖一栋房子,搬进去住,直到永远;创业者盖一栋房子,一完工就开始计划下一栋了。
如果没有管理者,就没有企业;如果没有创业者,就没有革新。
要做出伟大的事业,必须在创业者的远见和管理者的务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3.踏实肯干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是实干家,他的信条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技术人员存在于现在,他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喜欢踏踏实实做事情。
只要技术人员有活儿干,他就高兴。但他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他知道不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情。他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能控制工作流量时他是最高兴的。
慢慢的,技术人员就不相信上级领导了,因为领导们总是派给他太多的任务,—些他认为不可能也不必要完成的工作。
对技术人员来说,思考是无谓的,除非思考的是即将要做的事情。
他怀疑任何大胆的想法和抽象的东西。
技术人员对出主意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怎么做”。要是所有的创意都包括实现的方法和好的理由,那才叫有价值。
技术人员是个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不劳动者不得食”。他是每个传统文化的核心,最重要的是,在企业中如果技术人员不干活,企业就撑不下去了。
在企业中,每个人都在妨碍着技术人员。
创业者总是扔给技术人员一些“四不像”的工作。当技术人员正在做一些必要的事情,创业者打断他并要求他尝试一些新事情时,技术人员会感到沮丧和气愤。
技术人员认为,工作是靠人做的,管理者认为工作是一个系统,技术人员只是其中的一个零件。管理者决心要将技术人员拉上正轨,让他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部分。作为一个桀骜不逊的角色,技术人员不能容忍这样的待遇。
由此,技术人员也成了管理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管理者成了技术人员无法回避的好事者。
对他们俩来说,创业者就是把他们引向一大堆麻烦事的家伙。
四、角色冲突导致创业失利
事实上,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同时扮演着创业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这三重角色。如果三重角色能够和睦相处,我们无疑会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个体。
创业者可以放手去开创他的新天地,管理者使企业稳定运行,技术人员做着分内的工作。
每个角色都从他最擅长的工作中得到满足,用最有效的方式为整个企业服务。
不幸的是,经验告诉我们,很少有人创办企业时能有幸达到这样的平衡。相反,典型的小企业主是10%的创业者、20%的管理者和70%的技术人员的结合体。
创业者闪现出一个灵感,管理者大喊:“哦,不!”
他们俩争执不下时,技术人员抓住机会自己干了。
技术人员没有追随创业者的梦想,他希望最终从创业者和管理者手中夺回对自己工作的控制权。
然而对企业而言,当技术人员愿望实现时,灾难便降临了,因为错误的人坐在了错误的位置上,技术人员在管理企业。
这就是初创业的企业主最容易面临的问题,也是新企业容易陷入误区的根本原因,如果企业主不把这三个角色的定位在自己身上区分清楚,企业就很难步入正轨,也永远不可能达到自动自发循环前进的状态。
企业和人一样,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应按照企业自身需要的方向去发展。然而,大多数企业主却不遵守这个法则,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企业,致使企业陷入困境。
为了理解这一点,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企业的两个阶段:婴儿期和青少年期。
理解这两个阶段的含义和企业主在各个阶段的思想变化,对于发现小企业失败的原因和保证小企业存活非常关键。
展开
——杨华东 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执行总干事 北京国华荣耀咨询中心 理事长
姜老师讲话很生动,这本书的风格也是这样,简明、活泼、节奏短促有力,可以很轻松地阅读。特别适合刚创业的人,或者想要创业的人,也非常适合遇到经营瓶颈的中小企业主,本书教你从创业开始就知道如何经营企业,避免走弯路,最终实现有钱又悠闲。
——杜葵 人众人教育(GROUP)总裁
姜老师对指导青年创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本书针对青年创业面临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丰富而精彩的论述。
——武力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执行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