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美元新经济时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11619
  • 作      者:
    (美)杨卫隆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杨卫隆,香港著名财经专家,现长居美国,拥有多年的金融专业从业经历,以令人震惊的经济预测精准性而著称,与财经畅销书《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等一起,被誉为“杰出的中国民间经济学家”。
    作者的多本金融财经畅销书如《大国衰落——沦陷的美国经济》、《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等,均雄踞各大书店金融丛书畅销榜。
展开
内容介绍
    《后美元新经济时代》讲述在华尔街一直坚守着丛林法则,实行弱肉强食。任何华尔街大户出现问题,就会遭到狼群分尸的残酷命运。如果美国股市持续动荡,任何银行都有倒闭的危机。
    世纪金融风暴改变了华尔街的制度和营业方式。在证券业高坐盟主宝座的投资银行在华尔街消失是最明显的转变,见证了世纪金融风暴的冲击。
    未来几年,美国要全力对抗金融海啸引起的经济衰退,甚至大萧条,又要从房市泡沫中复苏过来,就在这个时候,大量美国人到了退休年龄又失掉了退休金。
    提起后美国时代的新经济秩序,很多人立即想到欧元区会成为新的国际盟主。很可惜,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在2008年或者其后几年发生。美国出现严重经济问题时,欧盟的经济问题可能更严重。
    2008年10月,金融海啸影响最猛烈的时候,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美国纽约开设分行。该行是1991年以来,第二家在美国开设分行的中资银行。在此之前几天,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刚刚开业;建设银行也在计划到美国开设分行。
    中国的经济体系并非完全向外开放,反过来说,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金融市场,对中国是完全开放的。中国金融业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除了没有受到像欧洲那样的直接冲击之外,还得到了向外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展开
精彩书摘
    2008年金融海啸的起因表面上是滥发信贷的次贷风暴,里面的真正原因其实是美国在过去几十年轻视生产、崇尚消费的社会问题。到了2000年之后,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近两倍;美国人每赚100元,就要花掉107元;美国的经济活动之中,有70%是内需;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长期得不到解决,2008年10月,美国国债突破10万亿美元。这样的恶况能够长时间维持,还有赖于各国对美国金融制度的盲目信奉。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情况都是差不多,不重视生产,甚至不事生产。除了举债之外,这些国家在经济上的生存之道是将钱搬来搬去,即名为海外投资或者商品交易的经济活动,甚至明目张胆地操控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客气地说,这样做其实就是掠夺别人的劳动成果。本来,这些事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活在资本主义世界就得接受。可是,美国人发现,只要有人买债券,每借1块钱出去,就能够创造1块钱的财富,于是,如此美妙的不劳而获的经济活动迅速大行其道起来。贪婪令这些发达国家滥发信贷,大量创造有如海市蜃楼的财富,那就是次贷风暴的根源。这样的滥发信贷,总有一天要停下来,那时就是信贷紧缩了,紧接着就会是经济萧条。
    到了经济大萧条的边缘,美国人还没有从不劳而获的美梦中醒来,反而趁着美国总统大选,推动减税和退税等消费政策,又注资银行体系,放松银根,企图继续以借贷为生,无疑会让美国经济更加泥足深陷。
    金融海啸对经济的打击
    金融海啸对经济的打击有两个方面:金融业和市场消费。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何新车上市两年就要换款式。属于中产阶层的美国人买车,通常只用两年,因为用了两年再卖出去,旧车的价钱会较高。因为汽车和时装一样,有时流行体形巨大的多用途休闲车,有时流行小巧的大马力跑车,因此车厂也跟着这样的市场节奏,为每款汽车订立每两年推出新车的计划。由于汽车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以汽车作为身份象征。美国人借钱把性能良好的汽车换掉是常有的事情。
    可是,这样的挥霍到了2008年终于因为经济环境恶劣和信贷紧缩的双重打击而停了下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大量出口汽车到美国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和德国。以往一直畅销美国的日本汽车在2008年9月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超过30%销量的跌幅。除了汽车分销商大量倒闭之外,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受到了影响。
    昂贵的消费品,例如1000美元以上一件的时装,名师设计的首饰等等都出现了严重滞销。欧洲和日本原本主要走高档路线,现在吃尽苦头,倒闭之声不绝。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例如纺织品和家庭用具,而并非汽车等需要信贷才能买到的东西。中国的商品以实用实际为主,不以昂贵的高档货为主打。在经济情况恶劣和信贷紧缩之下,反而未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的金融业并非华尔街的骨干,受到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及欧洲国家那么严重,至少不必像欧盟15国那样倾尽全力,注资23 000亿美元拯救银行,也不必像美国那样连番投入巨资拯救日益崩溃的经济。现在的英美银行之中,很多已经变成国有或者半国有机构了。
    中国的黄金时期
    金融海啸的打击集中在欧美日等国家,令中国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升。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就有2万亿美元以上,可见美国的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可以将外销型经济,暂时转为内销型,完全没有必要依靠美国。当然,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到打击,但是不会像欧美日经济那样,需要作结构性的调整才能生存下去。
    中国台湾地区人口约2300万,约为香港的3倍。从经济角度而言,是规模细小的经济体系。可是,台湾有着内地急需的高科技产业,也需要内地的劳动力,相信台湾与内地的两岸双边贸易会因为金融海啸而大幅增加。
    香港有内地需要的金融和保险产业,当欧美日市场萎缩之后,大中华地区(注:大中华地区是一个经济或商业名词,一般定义的范围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的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以及中国台湾实际控制台澎金马等地区;偶尔也会包括以华人占主体(3/4)的新加坡,和有许多华人居住(1/4)的马来西亚[1]等东南亚国家,即常说的“星马”(注:“星”指新加坡)或“新马”地区,亦泛指有华人居住及活动的地区[如“华侨社群”等])的贸易和互助关系会更加紧密。
    几年前,日本政府还自以为是东亚地区的老大哥,将中国的内地、台湾和香港都看得很低。当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理会中国人的反对,年年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到了金融海啸之后,日本急需海外市场,当然不会错过中国,于是,讨好中国人和争取中国市场成为了日本首相的重要工作之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必然成为绝唱。
    除此之外,日本的金融业受尽折磨,必然向财雄势大的中国金融业招手,最终将会沦为中国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笔者可以断言,再过10年,日本政府会考虑将日本战犯迁离靖国神社,甚至以重建为名将靖国神社改建,拔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心中的一根刺。要不是发生金融海啸,这样的事情还真是难以想象。
    正当欧美日诸国退出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时,中国可以乘时而起,取而代之。日后,从经济角度而言,中国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单独对抗已经疲弱不堪的七大工业国。
    假若欧美日集团长期经济不振,大中华地区极可能成立拥有共同货币的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圈的市场、资源和工业实力远远凌驾于欧美日集团。中国上海的黄埔滩会与美国纽约华尔街一较高下,成为世界主要金融及商品市场。香港中区可和英国伦敦竞争,到时世界各国会放弃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改用香港银行同业拆放利率。
    笔者看到10年后的三国鼎足局面,在经济层面上,大中华经济圈、欧盟和美国三分天下,各据一方,再也没有华尔街垄断一切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厌恶欧美日集团,必然会投向大中华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圈将会成为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等地区的经济盟主,名副其实的日不落经济大国。
展开
目录
致内地读者

前言
花旗救市秘辛
第一章:华尔街明日之后
第1节:资本主义世界的圣殿——华尔街
第2节:华尔街评论员
第3节:华尔街大户CEO捞金实录
第4节:弱肉强食的华尔街
第5节:AIG = All Is Gone
第6节:利益冲突
第7节:银行和基金不择手段
第8节:管理不善
美国两房
华尔街小故事——骗人的电钮
第9节:华尔街的小圈子交际
第10节:影子内阁
第11节:投资顾问
第二章:世纪金融海啸
第1节:来势汹涌有如海啸
第2节:花旗的观音开库
第3节:见好就收
第4节:货币市场基金
第5节:美国梦
第6节:杠杆比率太高
第7节:投资银行末日
金融小故事——花旗寿星婆自轰
第8节:最坏时机
第9节:美国政府用人不当
第10节:美国政府为何要救市
第11节:社会进步=放弃工业?
第12节:企业愈大愈好
第13节:降息的魔咒
第三章:细数金融海啸
第1节:央行降息
第2节:市场恐慌
第3节:信换证券市价
第4节:次贷证券和它闯的祸
第5节:大市见底
第6节:经济衰退
第7节:金融海啸的起因是什么
第8节:庸官的错
第9节:美国民意
第10节:盲目信奉美国金融制度
第11节:放宽监管条例
第四章:金融海啸日后的发展
第1节:保尔森与伯南克
第2节:香港财政官员
第3节:香港股市去向
第4节:台湾与内地股市
第5节:香港房市
第6节:金融海啸的淘金机会
第7节:次贷证券
第8节:10月股灾对金融海啸的启示
第五章:后美国时代的新经济秩序
第1节:亚洲金融机构扩张
金融小故事——存贷危机
第2节:日本沦陷
金融小故事——御手洗
第3节:美国的财经信誉
金融小故事——1万美元的破坏
第4节:中华美利坚
第5节:中国威胁论
第6节:美国的全球战略
第7节:中国的高速成长
第8节:中国如何吸引人才
第9节:欧元区的经济情况
欧元区仍在扩展
欧洲的银行业
第10节:新经济目标
第11节:天然资源
第六章:中国经济新形势的崛起
第1节:金融海啸对中国长远发展有利
第2节:经济情况改变军事形势
第3节:2009年中国经济情况预测
第4节:金融海啸中的中国投资策略和时机
第5节:如何避免投资失利
第6节:最好的投资
附录:另类经济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