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农业生产绩效与动态演进——基于197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DEA实证
一、引言
有效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North,1973)。新古典增长理论在制度给定的前提下分析经济增长的事实,只能识别出诸如要素积累、技术进步等最为直接的增长条件。实际上增长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必须着眼于经济成败背后的各种制度和价值体系。新增长理论的经验研究也表明,制度是重要的,其作用也是可以被模型化的(萨拉-伊-马丁,2005)。特别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已经发生了并仍然正在发生着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研究中国经济时着眼于制度变迁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内生变量来对待,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整个大规模制度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部门在很多时候还为整个宏观经济充当了部分制度供给者的角色。与此同时,中国农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时间特征。既然制度如此重要,那么它在农村又是如何影响着农业增长的呢?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已有的研究充分证明了经济增长的差异往往只能由“第三类要素”来解释(Chenery et al.,1986;Barro and Sala-Ⅰ-Martin,1995;Prescott,1998;Easterly and Levine,2001;赫尔普曼,2007),即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TFP是与单要素生产率(single factor productivity,SFP)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衡量的是单位总投入(加权后)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而产出增长率超出加权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也就是TFP增长率,所以,TFP增长描述了产出增长中扣除掉投入增长后的“剩余”部分,其变化体现的是生产单位在投入产出过程中除投入要素数量变化以外各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效应,在以往又经常被视为技术进步的指标,但实际上它还包括了效率改善、要素质量提高、专业化分工、组织创新和规模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制度变迁的作用也往往通过TFP变动表现出来。但如果抛弃将TFP增长等同于技术进步的传统观点,那么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外,核算框架中还可以分离出技术效率因子,这主要是生产单位向生产前沿面逼近的结果,而一般认为这往往是因为制度创新消除各种非效率因素的作用。如此,本文要回答的问题就转变为: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如何影响着农业TFP变化及其内部构成的?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制度因素究竟又怎样在发挥着作用?会有什么不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