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经济地理学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83284
  • 作      者:
    安虎森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传统空间经济学固有缺陷的刨析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的完整阐析
  新经济地理学经典模型及其均衡机制的解析
  经济活动空间非均衡分布机制及路径分析
  新经济地理学的福利和政策分析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新经济地理学,长期的稳定均衡是由一组非线性方程组给出的,而这组方程的解却难以用解析式表达,因此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很多结论必须通过数值模拟,这些大大限制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尽管我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国内的有些学者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持怀疑态度,但我们认为吸收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合理的部分,“洋为中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我们编写《新经济地理学原理》一书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向国内读者,尤其是向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学者介绍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模型以及在经济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使国内学者进一步开阔研究视角,利用新的工具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理论基础
  新经济地理学是在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模型(称之为D-S框架)、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掌握这些基础理论,对掌握新经济地理学的整个框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些理论都强调规模收益递增,故在本章的第三节,我们专门讨论了规模收益递增问题。
  第一节  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
  当讨论收益递增现象起重要作用的模型时,必须讨论市场结构问题。但在传统上涉及市场结构,我们常常考虑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以及企业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当市场实现均衡时,各个企业的利润为零。这种零利润条件无法解释现实经济中某些企业所具有的很强的市场扩张能力,同时也无法解释所有企业主要生产某一系列产品的现象。这种市场扩张能力和主要生产某一系列产品的现象说明,这些企业在这些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并在这些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某种垄断特征。尽管这些厂商具有垄断特征;但这些厂商的生产部门不是自然垄断行业部门,也不是从政府获得特许权从事生产的部门,这意味着市场上存在许多潜在进入企业。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传统空间经济学与空间不可能定理
一、缺失空间维度的主流经济学
二、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空间不可能定理
四、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
一、D-S模型与新贸易理论
二、核心-边缘模型与新经济地理学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建模技巧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新经济地理学的聚集机制与核心结论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活动聚集机制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结论
第四节 全新的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工具
一、与传统分析思路的区别
二、新经济地理学政策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本书的安排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
一、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数
二、需求函数
三、消费者多样化偏好
四、规模收益递增与产品间的替代弹性
五、厂商定价策略与不变的厂商规模
六、产品种类等于企业数量
第二节 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微观主体的最优决策
二、“冰山”运输成本和区域均衡方程组
三、区域长期均衡的稳定性问题
第三节 规模收益递增
一、消费者多样性需求偏好与规模收益递增
二、对中间投入品的多样性需求和规模报酬递增
三、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核心-边缘(CP)模型
第一节 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逻辑
一、三种效应
二、聚集力和分散力的强度
三、内生的非对称和突发性聚集
第二节 核心-边缘模型及其均衡
一、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
三、短期均衡
四、计量标准和单位
五、长期均衡
六、战斧图解
第三节 核心-边缘模型的核心结论
一、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二、循环因果链
三、内生的非对称性
四、突发性聚集
五、区位的黏性
六、驼峰状聚集租金
七、重叠区和自我实现预期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第四章 自由资本模型
第一节 FC模型的假设及同CP模型的比较
第二节 FC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农业部门
二、工业部门
三、模型的标准化处理
第三节 FC模型的长期均衡
一、区域均衡条件
二、长期均衡图解
三、决定资本流动的力量
四、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FC模型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
一、市场规模非对称
二、交易成本非对称
三、要素禀赋非对称和资本流动
第六节 FC模型的新特征
一、贸易决定的要素流动
二、类突发性聚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自由企业家模型
第一节 自由企业家模型(FE模型)的基本思路
一、FE模型与CP模型和Fc模型的比较
二、对称FE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对称FE模型的短期均衡
一、农业部门
二、工业部门
三、标准化处理
第三节 FE模型的长期均衡
一、区位长期均衡条件
二、长期均衡图解
三、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FE模型的基本特征
一、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三、内生的非对称
四、突发性聚集
五、区位黏性
六、驼峰状聚集租金
七、叠加区和自我实现的预期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资本创造模型
第一节 对称CC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对称的CC模型
一、基本假设
二、短期均衡
三、长期均衡
四、长期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 自由资本的CC模型
第四节 CC模型的主要特征
一、与CP模型的比较
二、新的特征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域和局部溢出模型
第一节 内生增长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八章 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
第九章 垂直联系模型
第十章 线性模型
第十一章 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
第十二章 新经济地理学的福利、效率和公平问题
第十三章 产业聚集和分散与经济增长
第十四章 单边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
第十五章 优惠贸易协定下的经济发展
第十六章 税收竞争与公共产品
第十七章 税收竞争与聚集
第十八章 区域基础设施政策
第二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