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佛教造像的发源地
一 佛教与佛教造像的产生
二 贵霜时期犍陀罗、秣菟罗及阿马拉瓦蒂佛教造t
三 笈多时期秣菟罗及萨尔那特佛教造像
四 有关印度早期佛教造像的认识
第二章 汉魏西晋时期佛教造像
一 汉魏时期四川地区佛教造像
二 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佛教造像
三 汉魏西晋时期北方佛教艺术概况
第三章 十六国时期北方佛教造像
一 西域早期佛教造像遗存
二 北方汉地早期佛教造像
第四章 东晋南方佛教造像
一 东晋佛教艺术概况
二 东晋南方佛教造像
第五章 北朝佛教造像
一 云冈石窟造像
二 龙门石窟造像
三 巩县石窟造像
四 麦积山石窟造像
五 敦煌莫高窟造像
六 莫高窟、麦积山与云冈石窟早期佛衣样式
七 响堂山石窟造像
八 天龙山石窟造像
九 安阳灵泉寺和小南海石窟造像
十 北朝晚期佛衣变化的成因
十一 “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
第六章 南朝佛教造像
第七章 隋代佛教造像
第八章 唐代佛教造像
内容摘要
天地无私所以滋养万物,积善立德惟人修身勉力可致。所赖道、儒二宗振国化民,成就古老中华礼义之邦。后释教东渐,于道、儒之外刖立宗法,阐八苦、扬四谛,宣六波罗之妙法,解八正道之渊源。既入我邦,历代贤达融儒鉴道,三教汇流,遂成中土佛教之大观,更有异于天竺本土。先贤有言,佛教造像,于空寂之外,塑以人形,意谓人人皆可证道、个个均能做佛,故史籍亦以“象教”名之。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卿相,下至贩夫走卒,常捐金赠银、布施供养、勒崖刻石、镌经镂像,以为通西方之捷径、超六道之坦途。故时世迭更,造像迥异,是以晋瘦唐丰,代有不同。
《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一书,作者穷八年心力,索隐钩深、寻经据典,以时代区域为依凭,对中土佛教造像风格之演变、造像断代沿革之轨迹等艺术论题的阐述,颇有建树。且存世至今的佛教艺术实物资料已占中国美术史现存资料的半数以上,尤以五代之前的佛教造像足以弥缝卷轴画图形象之缺失,虽相关研索相对滞后,学人因迹寻踪,自可仁智互鉴,故是书之出,在佛教造像艺术史方向上,应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