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br>序二 证实博士的是博士论文而不是学位证书<br>引言<br>第一章 物权相对性的理论基础——权利相对性理论的确立<br>第一节 权利的本质<br>一、权利观念的历史变迁<br>二、权利的本质<br>第二节 权利的基本特征<br>一、排他性是权利的内在要求<br>二、相对性是权利的基本特征<br>第三节 “物权属于绝对权”与“物权具有绝对性”的区别<br>一、绝对权与相对权<br>二、物权绝对性与物权相对性<br>三、“物权属于绝对权”与“物权具有绝对性”是不同的两个命题<br>小结<br><br>第二章 物权观念从绝对性到相对性的历史变迁<br>第一节 大陆法系物权观念从绝对性到相对性的历史变迁<br>一、欧洲古代社会物权绝对性观念从形成到绝迹的历程<br>二、近现代物权绝对性观念的确立<br>三、后现代时期物权相对性观念的勃兴<br>第二节 英美法系财产权利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观念的历史变迁<br>一、英美法所有权观念的起源<br>二、英美法系的物权相对性观念<br>第三节 “身份优先”与“财产优先”的轮回决定物权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轮变<br>一、从血缘到“身份优先”<br>二、从“身份优先”到“财产优先”(从身份到契约)<br>三、从“财产优先” 回归到新“身份优先”(从契约到身份)<br>小结<br><br>第三章 物权绝对性及其困境<br>第一节 物权绝对性概说<br>一、物权绝对性的内容<br>二、物权绝对性的来源<br>三、物权绝对性的价值与历史作用<br>第二节 物权绝对性的条件和原因<br>一、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是物权绝对性的哲学基础<br>二、古典经济学是物权绝对性的经济学基础<br>三、自然法学是物权绝对性的法理学基础<br>四、物权绝对性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要求<br>五、物权绝对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需要<br>第三节 物权绝对性的困境<br>一、物权绝对性陷入权利相对性的逻辑矛盾<br>二、物权绝对性具有反社会倾向<br>三、物权绝对性增加了社会冲突的机会<br>四、物权绝对性背离了历史发展趋势<br>五、各国立法例和法律实践对物权绝对性的实证否定<br>小结<br><br>第四章 物权相对性及其表现<br>第一节 对物权的限制凸显了物权的相对性<br>一、物权限制的含义<br>二、物权限制的目的<br>三、物权相对——物权限制的结果<br>第二节 物权相对性的原因和必然性<br>一、物权相对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br>二、物权相对性是社会本位的客观要求<br>三、物权中心从归属到利用的转变是物权相对性的<br>有力证明<br>四、物权相对性是民法现代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br>第三节 物权相对性的表现<br>一、所有权的社会化<br>二、物权价值化<br>三、物权债权化<br>四、所有权公有化<br>小结<br><br>第五章 对我国物权相对性理论与实践的考察<br>第一节 对我国物权观念的评析<br>一、物权绝对性观念<br>二、物权限制性观念<br>三、物权相对性观念<br>第二节 对我国《物权法》中有关物权相对性规定的评析<br>一、我国《物权法》中有关物权相对性的规定<br>二、对我国《物权法》 中物权相对性规定的评析<br>小结<br><br>第六章 树立物权相对性观念的社会意义<br>第一节 物权相对性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br>一、法律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正义<br>二、物权相对性能够实现社会正义<br>第二节 物权相对性有利于提高物的利用效率<br>一、物权绝对性降低了物的利用效率<br>二、物权相对性能够提高物的利用效率<br>第三节 物权相对性有利于规制物权的滥用<br>一、权利滥用的法律规制<br>二、物权滥用与规制<br>小结<br>结语<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