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1.1.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确立
1.1.3 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1.2 目的与意义
1.2.1 建立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1.2.2 基于宏观层面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
1.2.3 基于中观、微观层面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
1.2.4 结合典型战略产业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应用
1.3 本书框架
理论篇
2 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理论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涵
2.1.1 利润转移理论
2.1.2 外部经济理论
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的前提
2.2.1 规模收益递增
2.2.2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扩展研究
2.3.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3.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均衡研究
2.3.3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适用性的研究
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证研究
2.4.1 视战略性贸易政策为外生的实证研究
2.4.2 视战略性贸易政策为内生的实证研究
3 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性的理论框架
3.1 宏观层面
3.1.1 WTO框架约束
3.1.2 市场经济国家
3.1.3 国家利益
3.2 中观层面
3.2.1 产业规模经济性
3.2.2 市场结构类型
3.2.3 市场结构的测算
3.3 微观层面
3.3.1 基于剩余需求弹性间接估算企业市场势力
3.3.2 基于勒纳指数和边际成本模型估算市场势力
4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适用性的宏观分析
4.1 WTO框架约束
4.1.1 《技术贸易壁垒协议》的约束
4.1.2 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条款的约束
4.1.3 WTO其他协议的约束
4.2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研判
4.2.1 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暗淡
4.2.2 发达国家就业情况未有好转
4.2.3 欧美贸易逆差情况依旧
4.2.4 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长期存在
4.2.5 国际分工体系孕育变化
4.3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
4.3.1 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
4.3.2 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定
4.3.3 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4.3.4 国内市场发育程度
4.4 中国外贸出口战略与贸易增长模式面临调整
4.4.1 中国外贸出口导向战略亟须调整
4.4.2 中国贸易增长模式亟须调整
产业应用篇
5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适用性
5.1 中观分析:市场结构的视角
5.1.1 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考量
5.1.2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考量
5.1.3 基于贸易类型的市场结构推断
5.1.4 结论与建议
5.2 微观分析:国际市场势力的视角
5.2.1 国际市场势力测算的模型构建
5.2.2 国际市场势力测算的产业和时期选择
5.2.3 国际市场势力测算的数据
5.2.4 回归结果与分析
5.2.5 结论
6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应用
6.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业特征考量
6.1.1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意义
6.1.2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经济性
6.1.3 产业的卖方集中度
6.1.4 产业的国内需求
6.1.5 产业关联度
6.1.6 出口潜力
6.1.7 行业进入壁垒
6.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6.2.1 关税升级保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6.2.2 战略性补贴政策扶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6.2.3 战略性标准政策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6.3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贸易摩擦与政策走向
6.3.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引起的贸易摩擦
6.3.2 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6.4 结论
7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文化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7.1 中国文化服务业的产业特征考量
7.1.1 CATS背景下发展中国文化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7.1.2 产业的规模经济性
7.1.3 产业的卖方市场集中度
7.1.4 产业的国内需求
7.1.5 产业关联度
7.1.6 出口潜力
7.1.7 行业进入壁垒
7.2 中国文化服务贸易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7.2.1 文化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概述
7.2.2 中国文化服务业的开放进程
7.2.3 中国出版物贸易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与贸易摩擦
7.3 借鉴各国文化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7.3.1 世界文化服务贸易现状与各国开放承诺
7.3.2 美国文化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与“道德例外”原则
7.3.3 “文化例外”原则与欧盟文化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7.4 结论
附录1 2011年1~5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相关评估/审查报告
附录2 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
附录3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