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800098
  • 作      者:
    周保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周保明,男,1974年生,甘肃文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华东师大图书馆古籍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心古代史、清代史,已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通过对以书吏和差役为代表的地方吏役系统的分析,围绕作为基层地方政府的州县衙门,探究其运作机制和制度内部的合理因素。透过吏役的多重身份,分析该制度运作所反映的地方行政的实际过程和吏役行为失范的若干表现,以及国家、社会对地方吏弊防治所做的努力。清代地方政府结构既存在局限又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合理性,体现出高度集权。“官僚君主制”的政治制度设计与“地方吏役制度”实践之间的互动。
    承宋元之势,明末清初以来,地方吏役制度获得高度发展,在科举选官的背景下,吏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反映出官制对吏役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展开
精彩书摘
    衙役的内部尽管有了分层,但要仔细追究的话,民壮、库子、斗级等役由于是“质朴殷实”农民承充而与皂隶、马快、禁卒、门子等两属,原因实在有些牵强。不过,前述民壮和其他衙役的区分在实际生活确实得到体现,这里便有一个皂隶与壮役身份截然区分的例子。嘉庆年问,高廷瑶在安徽庐州作通判,有一天,衙役二十多人联名揭发某皂隶为其子捐纳监生,并说其名尚在卯簿,但一直是出钱雇人代替他服役,而自己三十多年来往返于苏州和庐州间做大米买卖,大概赚钱有二三十万了,而且还在合肥县买了豪宅。高廷瑶立刻派人将某皂隶叫来对质,两个儿子将其扶来,人已七十多岁,恐惧万分,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高问是否皂隶,他回答说“小人为壮役不是皂役”,高又问那为何皂隶册还有你的名字呢?他回答说:因为当初投役时书掾把他误人皂隶名册,而当时又有一人和他同名姓正好投充皂隶,正好他顶了这个缺。又云其名字已改人壮役册,卯册还在,可以重新检看。原来其大儿子在家伺候,小儿子早已过继给某从兄,曾肄业为国子生,如今兄嫂均已过世。无所依归,所以又回来了。皂隶的那位从兄是以经商为业,已经死了三年。问小儿为何不冠巾,则回答说:上有长官,又与父兄同来,所以不敢戴冠巾。找来卯册对照,果然所述属实。于是高说:“此汝家令子也。民壮子孙考试入监,例所不禁,况已出继其父,并不在役籍乎。汝今老矣,余并除汝役册名,归与汝子为汝兄善培成之。”其结果,父子三人自然欢天喜地而回。
    家人的处境与大多数衙役同,但他们却更有机会冒险改变自己的身份,越是高级别衙门越会如此。例如嘉庆时,大学士庆桂买一家丁,名叫咸宁,当时虽签了合同,但期满后仍在其家管事服役。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之研究旨趣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图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节 研究范围的解说
一、吏和役
二、吏役与地方吏役
三、“地方吏役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 相关研究的回顾
一、名义、来源与待遇
二、身份、作用与地位
三、危害、原因及影响
四、监察、管理与控制
五、要点评析
第四节 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 方法问题
二、写作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五节 资料来源和使用

第二章 清代地方政府的构成
第一节 清代的地方政府
一、地方各级政府的隶属关系
二、府以下政府机构的设置
三、地方政府中的“缺”
第二节 知州与知县
一、州县官的选任及其职掌
二、对州县官的要求及其自我约束
第三节 州县佐贰与属官
一、知州的佐贰和属官
二、知县的佐贰和属官
三、佐贰属官的有关问题
第四节 州县衙署吏役分布
一、州县衙署的组织结构
二、吏役在州县衙门中的分布
第五节 州县幕友与长随
一、清代州县衙门的幕友
二、清代州县衙门的长随

第三章 清代地方吏役人事制度(一)
第一节 清代地方吏役选用程序
一、明代之回顾
二、清代地方吏役的类别
三、清代地方吏役的承充
第二节 清代地方吏役的职责范围
一、新官上任
二、事分各房
三、吏书职责
四、三班役务
第三节 清代地方吏役的配额问题
一、清代地方经制书吏额数
二、清代地方衙役数额之估算
三、清代地方吏役数额之讨论
四、事后的分析

第四章 清代地方吏役人事制度(二)
第一节 地方吏役的经济待遇
一、清代地方吏役的工食银
二、吏役工食银之发放及相关问题
三、清代关于地方吏役工食银的讨论
第二节 吏役的政治权利与社会地位
一、清代地方吏员出职及其途径
二、清代地方政府中的吏员出身
三、清代地方吏役的社会地位

第五章 清代地方吏役的监察与管理(一)
第一节 吏役违例之惩处
一、稽察部门和监管方式
二、地方吏役违例之惩处
第二节 地方官失察吏役
一、有关律例条文的变化
二、官长失察吏役过犯处罚举例
第三节 成为被告的地方吏役
一、官长参究
二、乡民控告
三、吏役互讦

第六章 清代地方吏役的监察与管理(二)
第一节 衙门规矩的确立
一、衙门事体
二、六种“规矩”
第二节 州县吏役控制原则及实践
一、清代州县吏役控制原则
二、州县吏役控制之实践
第三节 果报劝说与地方吏役控制
一、劝善教化
二、果报实录
三、影响及评价

第七章 吏役行政与清代地方社会
第一节 地方吏役对司法系统的破坏
一、词讼中的弊端
第二节 吏役对地方税收系统的破坏
第三节 吏役弊政与地方其他行政事务
第四节 清代地方的“吏役病官”
第五节 清代的地方陋规

第八章 吏役、地方政府与官僚政治
第一节 清代地方吏役的权力来源
第二节 清代地方吏役行为与制度环境
第三节 清代地方政制的合理性

第九章 清代地方吏弊防治思想及其变化
第一节 强化官长威权以弱化吏役擅权之可能
第二节 提高吏役自身素质以弱化其危害之可能
第三节 去例案太繁、省文法以改善施政环境
第四节 影响及意义
参考书目
一古代文献
二今人论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