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为客观存在,非为现证。以有如是三种有情则必有此三种观点。
三无性则为现证。以虚妄分别观察一切法者,其现证为证知相无自性,由是始能转为以缘生观察一切法,或观察“唯识无境”,复现证生无自性。由是始能转为以圆成观察一切法,然此非究竟,行者尚须修证胜义无自性。——唯识今学末流,以圆成实性为究竟,大误,此即不明体性与现证不同,亦不明弥勒教法之全体。若现证圆成实性已为究竟,是则弥勒尚何须安立胜义无自性也?然此亦正为但持外义以说体性者之通病,彼等实不知如何修习瑜伽行,遂以通达体性为究竟通达,若如是,《现观庄严论》即成无用,难怪三无性即受忽视。
由是可知,无垢友于证信义反对陈那,实具深意,非意气之争,亦非宗义差别。此涉及成立修证量,实为佛家之大事。若不先明此点,则无从由修证以说般若体性。
二、故接下来无垢友说与会众,亦强调“眷属先说比丘,以其较低;次说菩萨,以其较高”。此中之高低,即据其修证而言,非谓其地位。小乘比丘之悲心,显然即不及具菩提心之菩萨,由是始说有高低差别。
于此等微细处,已可见无垢友之一丝不苟,说《心经》内义时,处处与修证关合,巨细不遗。此即是持止观境以说法之风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