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部信息相关产业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530963
  • 作      者:
    胡平等著
  • 出 版 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胡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加拿大埃尔伯特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信息产业、社会网络等研究。曾兼任西安市政府信息化咨询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软课题、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托项目、陕西省及西安市软科学科学项目10余个,参与福特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统计局和省部级项目20余个,发表论文60余篇,近年出版专著《地方政府公共信息共享机制和管理问题研究》,译著《战略管理的主要挑战》和《风险建模、评估和管理》。
展开
内容介绍
    《西部信息相关产业发展研究》通过对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认识其发展历程;研究其对经济的影响,认清信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研究产业集群的建立、发展,抓住影响整体产业发展的关键部分;抓住行业重点,发展本地区的优势;分析产业基础条件,认识发展的环境,提出指导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宋玲等人(宋玲、成达建、陶锋,2004)从产业链角度剖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问题,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渗透力不强,在产业链高端领域的竞争中缺乏实力;并且提出了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水平的对策:从宏观环境来看,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减少地区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培育消费市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首先要善于运用后发优势和信息化成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应注重发展完善的地区配套产业集群;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应对策略。
    凌美秀(凌美秀,2005)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在分析信息服务产业链现状与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链理论探讨了国内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定位问题:以信息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现有产业框架与产业基础上通过多种制度设计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企业;以产业链理论指导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一方面要实施集群战略,实现主导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以及专门化基础结构的集聚,另一方面,要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实施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基础,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产业和环节进行发展。
    葛伟民(葛伟民,2006)对我国三大IT产业集群及产业链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总结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至2005年IT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并对2010年的相关指标作了预测。总结了三大IT产业集聚地的产业链特色:珠三角的信息产业发展很多年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随着海外IT制造业的转移,产业链的打造比较完整,其比较薄弱的方面主要是集成电路制造业和液晶显示板制造业;长三角IT产业链形成过程的经验是“种下梧桐树,凤凰纷沓至”,长三角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最中间的区域,对外交通便捷,对内市场腹地辽阔,另外人文优势也为IT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渤海湾区域的电子制造业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大公司贯穿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而形成一个个“孤岛”。其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北京积聚了全国许多最大型的IT产业公司;山东的青岛海尔前途无量;天津的IT产业效益最好,手机生产的产业链非常完善。
    2.中西部信息产业链现状及发展的研究
    中西部信息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以西安、成都、武汉等重点城市为核心的中西部IT产业集群。与珠三角和长三角主要靠引进外资不同,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普遍具有自主研发、自成体系的特点,属于内生发展的类型,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在信息产业链的发展上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2007b)。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信息产业的基本特征
1.1.2 国际及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1.1.3 西部信息产业发展
1.1.4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主要研究结论
1.4.1 宏观发展研究结论
1.4.2 产业集群研究结论
1.4.3 产业链及发展模式研究结论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息产业
2.1.2 信息产业集群
2.1.3 信息产业链
2.1.4 发展模式
2.1.5 社会网络
2.1.6 企业动态网络
2.1.7 企业技术合作网络
2.1.8 企业管理者的网络活动及经营讨论网
2.1.9 网络可视化
2.2 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带动效应相关研究
2.2.1 信息产业测度研究
2.2.2 我国及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研究
2.2.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信息产业效率的相关研究
2.2.4 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带动效应相关研究
2.3 信息产业链相关研究
2.3.1 信息产业链现状及发展的研究
2.3.2 信息产业链竞争优势评价的研究
2.4 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
2.4.1 美国的发展模式
2.4.2 日本的发展模式
2.4.3 “印度模式”
2.4.4 我国的发展模式研究
2.4.5 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方法模型
2.5 社会网络理论
2.5.1 社会网络理论综述
2.5.2 网络特征测度研究
2.6 产业集群网络的相关研究
2.6.1 集群网络特征的研究
2.6.2 集群企业的网络位置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2.6.3 集群中企业管理者的网络活动的研究
2.6.4 集群中企业管理者社会网络的研究
2.7 复杂网络理论
2.7.1 复杂网络特征测度
2.7.2 复杂网络演化经典模型
2.7.3 复杂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2.8 网络可视化理论
2.8.1 网络可视化特点
2.8.2 网络可视化的应用
2.9 研究的启示
2.9.1 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及带动效应研究启示
2.9.2 信息产业链研究的启示
2.9.3 发展模式研究启示
2.9.4 软件产业集群动态网络研究启示
2.9.5 企业管理者网络研究启示
2.9.6 技术合作网络演化启示

第3章 研究框架、方法及数据收集
3.1 研究框架
3.1.1 总研究框架
3.1.2 西部信息产业发展态势研究框架
3.1.3 西部信息产业效率研究框架
3.1.4 西部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带动效应研究框架
3.1.5 西部信息产业集群企业动态网络的研究框架
3.1.6 西部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管理者网络理论框架与假设
3.1.7 西安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合作网络研究框架
3.1.8 西部信息产业链研究框架
3.1.9 西部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框架
3.2 研究方法
3.2.1 信息产业对经济带动效应--建模分析
3.2.2 动态网络研究方法
3.2.3 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综合模型
3.2.4 信息产业链竞争优势评价方法
3.3 数据收集
3.3.1 公开数据
3.3.2 调查数据

第4章 西部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1 研究思路及数据说明
4.1.1 思路及框架
4.1.2 数据说明
4.2 西部信息产业产出规模测度
4.2.1 工业总产值
4.2.2 工业增加值
4.2.3 工业销售产值
4.2.4 出口交货值
4.2.5 产业产出规模整体评价
4.3 西部信息产业投入规模测度
4.3.1 工业中间投入
4.3.2 基本建设投资额、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额、产品研发经费总额
4.3.3 吸收外资总额
4.3.4 产业投入规模整体评价
4.4 西部信息产业存量资源测度
4.4.1 企业个数
4.4.2 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4.4.3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4.4.4 产业存量资源整体评价
4.5 西部信息产业效益测度
4.5.1 产品销售收人
4.5.2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4.5.3 利税总额
4.5.4 利润总额
4.5.5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4.5.6 工业产品销售率
4.5.7 产值利税率
4.5.8 总资产贡献率
4.5.9 产业效益整体评价
4.6 西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6.1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6.2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部信息产业效率及对经济带动效应分析
5.1 西部信息产业效率研究
5.1.1 效率评价指标的选择
5.1.2 陕西省信息制造业效率研究
5.1.3 陕西省信息制造业分行业效率研究
5.1.4 四川省信息产业效率研究
5.1.5 全国各地区信息产业效率现状的比较研究
5.2 西部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
5.2.1 模型数据说明
5.2.2 四川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5.2.3 陕西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5.2.4 全国、发达地区信息产业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5.2.5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西部信息产业集群的特征分析
6.1 西安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特征分析
6.1.1 企业特征描述
6.1.2 西安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合作网络的特征分析
6.1.3 西安软件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动态特征
6.2 西安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管理者特征分析
6.2.1 企业管理者特征描述及相关测度
6.2.2 企业管理者社会网络特征分析
6.3 成都软件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动态特征
6.3.1 企业及其面向行业状况
6.3.2 企业自我中心网动态特征
6.3.3 产业集群整体网络动态特征
6.4 成都、西安软件产业集群网络动态特征比较
6.4.1 自我中心网特征比较
6.4.2 集群整体网特征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西部信息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演化仿真
7.1 西安软件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形成机制
7.1.1 西安软件产业集群企业自我中心网成长
7.1.2 西安软件产业集群整体网络连通机制
7.1.3 产业集群整体网络形成机制
7.2 西安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管理者经营讨论网影响因素研究
7..2.1 变量说明
7.2.2 外部网络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7.2.3 企业经营的网络活动对经营讨论网特征的影响分析
7.2.4 影响讨论网特征的因素关系分析
7.3 西安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合作网络的演化仿真研究
7.3.1 西安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合作网络的演化机制
7.3.2 企业技术合作网络的演化仿真分析
7.4 成都软件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形成机制
7.4.1 企业自我中心网成长机制
7.4.2 产业集群整体网络成长机制
7.4.3 产业集群整体网络连通机制
7.5 成都、西安软件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制比较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西部信息产业链及发展模式研究
8.1 四川省信息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分析
8.1.1 四川省信息产业链的发展历程
8.1.2 四川省信息产业链的现状和问题
8.1.3 四川省信息产业链优势产业分析
8.2 信息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8.2.1 全国各地区信息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8.2.2 全国各地区信息产业链制造/服务环节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8.3 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8.3.1 陕西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演变
8.3.2 陕西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现状
8.4 陕西省信息产业结构与重点发展行业研究
8.4.1 信息产业总体结构分析
8.4.2 重点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西部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政策分析及建议
9.1 西部信息产业基础条件分析
9.2 法规政策分析
9.2.1 “九五”期间的法规政策
9.2.2 “十五”期间法规政策
9.2.3 “十一五”期间法规政策
9.2.4 小节
9.3 西部信息产业发展建议
9.3.1 宏观政策建议
9.3.2 区域发展建议
9.3.3 企业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计算主要结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