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7376
  • 作      者:
    金伯扬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2011年全球十佳网商;2012年十佳网货品牌;2012年香港星级品牌……从代工厂到自主品牌的破茧成蝶之旅,亲亲我举步维艰,却步步为营,开启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涅槃之路。
    世界工厂做自有品牌,80%以失败告终;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80%以惨淡收场;不是想不到,因为做不到;因为做不到,更加想不到。一切,因“人”而已。
展开
作者简介
    金伯杨,资深领导力教练,行为学研究者及实践者,战略及品牌顾问。
    曾经担任企业总经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广州市人才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有多年的企业运营经验,有丰富的管理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其专长领域包括战略及品牌规划、高层培训和教练、行为学研究和实践。
    从2001年开始进行教练技术(Coaching)的实践和研究,是国内最早及最资深的教练技术研究者。
    多年来致力于原创著述,已经出版的原创作品有:
    《创业报告:起源于深大的20位创业榜样》(2003年,海天出版社);《感召营销:口碑传播的内在诀窍》(2005年,经济科学出版社);《文化胜经:低成本塑造中小企业文化》(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加减:让每一个人成为资源》(2009年,中国经济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仅需要思维上的突破,更需要操作上的可行,思维决定方向,执行决定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转型都不可能成功。《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在企业的战略转型上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思维和观点,在具体执行上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方法。书中的案例“亲亲我”,就是一个世界工厂转型的样板,从工厂到做品牌,从线下业务到电子商务,亲亲我实现了两次跨越。而且,在电子商务领域,亲亲我罕有地集“全球十佳网商”和“十佳网货品牌”两大荣誉于一身。
    转型的战略思维,根源在老板;转型的发展速度,力量在团队。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如何建立职业化的队伍?《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针对性地解剖了“百日树人”培训体系,分析了培养储备人才的核心观点和操作方法。
    如今的中小企业处于过剩经济时代,很多中小企业需要转型或者升级,《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企业家的驱动力,有一般意义上的驱动力,比如机会的驱动力等等,也有深层的驱动力,比如价值的驱动力。以价值来驱动的企业家,能够从价值中获得力量,能够使公司、员工和伙伴从价值中获得更长久和更持续的营养。从《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这一本书中,能够看到价值驱动的火种,看到企业成功转型的深层原因,而这种价值的力量,正是众多企业所需要的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秦朔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中国企业转型,从OEM到ODM再到自主品牌,从代工到产品创新,再到品牌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一家迪斯尼的代工工厂,如何果敢打造一支新的团队进军新市场,如何以“特种部队”的组织方式杀入电商,以及如何以发明走上差异化的竞争之路,《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讲述的所有这些内容,都为扬弃“世界工厂”式的路径依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周健工《福布斯》中文版杂志、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
    
    企业的战略选择,其核心是定位。亲亲我定位在“婴儿喂食专家”这个细分的品类,研发了专利产品“咬咬乐”,推动传统婴儿喂食向婴儿主动进食转变,这些对世界工厂的转型以及企业的品牌战略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作者在案例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使这一本书兼具可读性和操作性。
    ——邓德隆著名定位专家特劳特(中国)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合伙人/总经理
展开
精彩书摘
  姓氏改变产品命运 做ODM的人想做品牌,大部分是源自内心的不平衡和不服气。产品出厂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巨大落差,让生产者很不平衡。中国工厂 制造一个芭比娃娃,自己赚35美分,美国的品牌商却可以赚20美元!一个 零售价40美元的罗技鼠标,中国生产商只能获得大约3美元的利润。这就像一个厨师烹饪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参与分食的每一个人都酒足 饭饱,厨师只能吃点残羹冷饭,勉强充饥。请客是别人的名义,赚钱是别人 的事情,餐桌之上除了订餐的人,没有人知道厨师是大餐的真正制作者。把自己亲生的“孩子”(产品),漂洋过海“过继”到外国人的名下,改 一 个姓氏(品牌),换一身漂亮的衣服(包装),再漂洋过海回来,孩子就犹如从 “奴隶”到了“将军”,身价暴涨数十倍。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流淌的依然 是工 厂的血脉,换上洋装就与众不同了吗?生产者对此很不服气。仅有不平衡和不服气于事无补。没有了品牌的光环和渠道,产品就会 无人问津,以外贸为生的工厂就没有了未来。生活还需继续,发展不能停 止,还得继续为别人制作大餐,还要源源不断地将工厂的产品以低价卖到品 牌商的名下。实在按捺不住内心冲动的工厂,就筹划着为“孩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让它到市场中摸爬滚打。工厂做品牌的悲喜故事,也就从此开始。少数生长能力强的品牌,跌跌撞撞地度过生存期,忐忑不安地进入成长 期;极少数优质品种的品牌,渐入佳境地进入成熟期;而绝大多数的品牌,在 市场的刀光剑影中水土不服,还没看清楚市场的模样就饮恨沙场,最终退缩 到工厂的角落,再也没有勇气抛头露面。香港富康集团董事长劳富文想做品牌,同样也是源于不平衡和不服气。时间大约是十年前。有一天,劳富文在内地出差,他在超市中惊奇地发 现,某个国际大品牌的产品大部分是自己工厂生产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十 多倍!十多倍的差价!这个差距深深地震撼着劳富文。他的脑海中快速地掠 过工厂的生产线,哪怕是将工厂的收益提高一倍,都需要在流水线上绞尽脑 汁,实现的难度超出想象。如果将收益提高一倍,那么,工厂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厂房升级等 方 面的投资都将游刃有余。可是,要想在出厂价上得到这一倍的增长,不过是痴人说梦,门都没有!多年来,富康集团的产品走的都是漂洋过海的模式——以香港为中心 获取订单,以东莞为基地规模生产,以出口为业务销售产品。全世界知名的 婴童用品品牌,lO个中至少有6个都曾经从富康集团的工厂走向世界。当这些漂洋过海的产品回到中国,全身都是国际品牌的派头,连价格也 毫不含糊。劳富文发现的,仅仅是一个存在着多年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的事实。在世界工业产业链中,这是一种难以撼动的格局:生产者最廉价,设计 者和包装者则名利双收。按照施振荣先生的独创理论,在微笑曲线中,制造 和组装的价值永远处于曲线的底部,处于微笑曲线的两个嘴角的,一边是设 计、研发,另一边是品牌、销售,它们占据着价值的高位。大名鼎鼎的苹果,是这个格局的捍卫者。在苹果产品的利润分配格局 中,中国企业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中最为薄弱的产品组装部分,利润占比仅 为2%。附加值决定着利润的大小。有人形容中国的代工企业是在进行“插秧”式的作业,“插秧”需要的是什么?仅仅是体力和技巧。依靠大量廉价的劳 动力,中国制造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赚取的却是产业链中最微薄的 利 润,一直徘徊在产业链的低端。微薄的利润却也让众多工厂欢欣鼓舞,“世界工厂”因此风光了30多 年。可是,最近几年来,很多外贸工厂在微笑曲线上消失,幸存者面临着严 峻的压力。玩具业的巨变是一个缩影。作为深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玩具业近年 来不断萎缩。2005年,深圳有实绩的玩具出口企业的数量是1200家。2011 年,这个数据缩水为300家。六年之间,企业数量累计缩减了。75%,面临 着 巨大的生存压力。压力来自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2011年3月,香港中华厂商会做了第四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在珠江 三角洲经营的会员企业。根据加权评分,在“珠三角”的运作构成负面影响 的因素中,最为严重的依次为劳动力成本昂贵、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法规 引致遵从成本和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风险。七至八成以上的企业认为这些因素造成“严重”甚至“非常严重”的影 响。而这四个影响严重的因素,同样在2008年和2010年的调查中名列前茅。对运营构成严重影响的这四大因素,均与生产成本有关。调查也显示,在珠江三角洲港企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分别占25.4% 和52.4%。这两方面的成本近两年节节攀升,让企业面临双重压力。——摘编自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会员珠三角经营策略问卷调 查分析报告·2011》 外贸企业的生存之道是用“国际资源”来做“国际市场”。一端进口能 源、原材料、设备和技术等资源,另一端出口成品。中国企业在这两端都缺 少议价能力,进口端价格上涨,出口端价格下滑,中间端的劳动力成本却在 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还在上升,劳动法规铁板钉钉、没得商量,人 民币汇率的变化无法捉摸。中国制造就像踩在一个跷跷板上,平衡被打破,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P3-5 
展开
目录
自序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距离
阅读指引
第一篇 百日树人:人才的长征
第1章 品牌很美 小心触碰
姓氏改变产品命运
品牌不是工厂首选
豪华工厂“雷倒”企业顾问
6000万元的品牌噩梦
“工厂思维”定败局
善用外脑助力转型
先有人才,后有品牌

第2章 育人是一条不归路
没有剧本的连续剧
误被当成传销培训
百日树人“流水线”
“政府”永远是对的
PK启发创业意识
“株连九族”的乐捐制度
从“天堂”到“地狱”
增值是一种生活态度
最低成本做事
沉下去,浮上来
三个月的“炼狱”谜底
人生一定要美丽一次
百日树人“宣言”
百日树人教了什么?

第3章 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人才储备耗时两年
志同道合的数年磨练
宽容是一种感召力
转型的尺度是胸怀

第二篇 与消费者共舞
第4章 从亲亲我开始
“抢”来的省代资格
品牌构想闭门造车
市场布局“一波三折”
“亲亲我”的美丽误会
借力打力“埋伏营销”
三次包装形象升级
转型的里程碑

第5章 品牌优势:供应链管理
打破出货常规
动销才是硬道理
“江湖模式”难立江湖
内部创业众望所归
管理需要数据化
让结果发生
创造价值驱动

第6章 电子商务新规则
B2B还是B2C?
组织中的“特种部队”
网络品牌根据地
网货会上的专业时速
布局全网销售
你冲冠,我买单
聚划算分秒必争
互动永远是潮流
网货品牌四维度

第三篇 婴儿喂食革命
第7章 创造差异化
差异化是品牌的出路
传统婴儿喂食的反思
谁在使用暴力喂食?
一个抱怨催生咬咬乐
爱恨交织的“手指食品”
让婴儿主动进食
避免“有毒的压力”
塑造孩子的独立人格
抢占消费者心智
成长型的伙伴关系
多品牌孵化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