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6689
  • 作      者:
    邓大松,刘昌平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通过系统地回顾和全面评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科学地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伟大历史转折,此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巨大的发展。作为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之一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这3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总结其改革和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br>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估与展望<br>    第一节 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估<br>    一、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br>    (一)1984年改革之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r>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国性社会保障法规——《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内容完整的社会保险法规,它对职工的退休养老、疾病医疗、工伤康复、生育保险等多项社会保险项目及其管理都做了规范,职工退休养老保障是其重要内容。这一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是适应产品经济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仿效苏联的“国家保险”模式建立的,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对各项工作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社会保险制度也未能幸免。1969年2月,财政部下文取消社会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之变成了企业保险制度。<br>    这一时期的制度呈现以下特征:<br>    第一,实行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模式,由各单位和企业负责组织实施。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估与展望<br>    第一节 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估<br>    一、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br>    二、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综合评估<br>    第二节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转制成本与财务平衡测算——基于国发[2005]38号文件形成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r>    一、引言<br>    二、基本假设与测算方法<br>    三、模型构建<br>    四、参数假设与测算方案<br>    五、经验分析与政策含义<br>    第三节 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性改革战略<br>    一、将中国的“统账结合”制度定义为“部分积累制”是误解或曲解<br>    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br>    三、实施“划资偿债”战略<br>    四、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资本化运营战略<br>    <br>    第二章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br>    第一节 中国企业补充保险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三个阶段及其历史作用<br>    一、1978-1991年:工会主导的“职工互助补充保险”阶段<br>    二、1991-2004年:政府主导的企业补充保险起步阶段<br>    三、2004年至今:逐步实现市场化和信托制的现代企业补充保险阶段<br>    第二节 中国企业补充保险制度取得的成就:制度建设与市场发展<br>    一、确立了企业补充保险在养老保险多支柱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管理模式<br>    二、完善了企业补充保险制度的法律框架体系和管理机制<br>    三、认定了企业补充保险的市场管理机构资格<br>    四、实现了向规范的企业年金市场转型并开始成功运营<br>    第三节 中国企业补充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制度设计与外部环境<br>    一、外部法人受托制度设计:传导链过长与治理主体缺位<br>    二、内部理事会受托制度设计:法律地位与“封转开”问题<br>    三、外部政策环境:“部门立法”相互冲突<br>    第四节 中国企业补充保险展望:坚持DC型信托制度为首要<br>    一、国民福祉和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需要DC型信托制<br>    二、企业年金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DC型信托制<br>    三、DE型信托制企业年金与中国历史文化环境的包容性<br>    第五节 当前中国企业补充保险的改革重点:九项任务<br>    一、对企业补充保险要统一认识,提高认识,加强认识<br>    二、提高企业年金的立法层次<br>    三、尽快和全面解决企业年金税优的两个难题<br>    四、解决内部理事会受托的两个法律困境<br>    五、解决外部法人受托主体“空壳化”的力度要继续加强<br>    六、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是当前的改革重点<br>    七、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监管体制迫在眉睫<br>    八、强化企业年金行业自律<br>    九、完善工会系统举办的“职工补充互助保险”<br>    附录:两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情况(61个资格)<br>    <br>    第三章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br>    第一节 历史回顾<br>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br>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br>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br>    第二节 “医改”之争<br>    一、剖析“看病难、看病贵”<br>    二、补贴之争<br>    三、政府举措<br>    四、医改展望<br>    第三节 改革成就<br>    一、医疗保障的理念:从服务于企业改革转变到以人为本<br>    二、医疗保险的责任:从承担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的转变<br>    三、覆盖人群:从国有企业职工到整个人群<br>    四、保障性质:从福利待遇转变为社会保障<br>    五、改革策略:从单项改革转变为三改联动<br>    第四节 基本经验<br>    一、坚持保障标准低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l<br>    二、坚持渐近式改革,尊重既得利益<br>    三、分类指导,梯次推进<br>    四、发挥企业作用,降低运作成本<br>    五、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分散大病风险<br>    六、广泛运用试点法<br>    第五节 存在问题<br>    一、管办不分,效率低下<br>    二、医疗供方缺乏约束,“三项改革”未能“联动”<br>    三、道德风险严重,医疗费用攀升<br>    四、个人账户失效,保险功能丧失<br>    五、医疗保障待遇不平等<br>    第六节 完善医保制度、构建和谐社会<br>    第七节 前景展望<br>    一、企业发挥载体作用,重新承担社会责任<br>    二、实现管办分离,引入竞争机制<br>    三、“三改联动”,全面推进<br>    四、因地制宜,大胆试点<br>    <br>    第四章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br>    第一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br>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br>    二、中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实施状况<br>    三、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实施以来的成就<br>    第二节 中国失业问题及原因分析<br>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三次失业高峰<br>    二、第三次失业高峰的特点<br>    三、中国未来就业形式依然严峻<br>    四、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br>    第三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br>    一、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低<br>    二、保障功能不强<br>    三、促进就业功能弱<br>    四、统筹层次低<br>    五、基金的收缴使用问题严重<br>    六、法律保障欠缺<br>    七、现行制度与当前就业形势不适应<br>    第四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展望<br>    一、基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失业保险政策模型<br>    二、完善中国失业保险的对策建议<br>    <br>    第五章 工伤保险与劳动保护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br>    第六章 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回顾、评估与展望<br>    第七章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br>    第八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研究<br>    第九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br>    第十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br>    第十一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br>    第十二章 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评估与展望<br>    第十三章 城镇住房保障体制改革和发展:历程回顾与发展构想<br>    第十四章 教育保障制度改革回顾和展望<br>    第十五章 社会职位管理制度建设<br>    第十六章 社会职位法制建设<br>    第十七章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职位体系<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