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十年间有与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3813
  • 作      者:
    陈家琪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份命运沉思录
  一种知识分子气的忧郁
  一位哲学教授向时代所出示的个人证词
  在这里
  我们可以读到个人思考如何叩击时代的神经
  在感性与理性被激活的瞬间
  思想的“戏剧因素”从个人经验中潜逃.命运笼罩在时代的天穹
展开
内容介绍
  无论是事件还是事情,哪怕就发生在眼前,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共同的认可,甚至就连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会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记录过去?也许只能以散文的方式在记忆中描述自己的意识现象。这就是我更多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诗歌、绘画、音乐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某种情绪性的感受才最为真切,因为我相信我所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最好是能折射出时代中某种普遍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但我对此并不抱有奢望。我知道我的日记只具有一种抒发个人情感和记录身边小事的作用,而不是历史学家的卡片。
  生活中有更多的东西是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的。
  三十年间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很难用几个统一的概念加以规定,但冷静、旁观、多少有些悲切的感受,以个人化或个性化的记忆抵抗遗忘,从而使人们对历史以及历史的叙事方式有新的体会,这就是我对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个人经历的回忆与思索。
展开
精彩书摘
  1979:那渐渐远去了的风声、雨声、读书声
  (一)
  1979年一开始,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2月17日,听传达中央11号文件,等于是听“战争动员”。这是我们第一次听“战争动员”,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越南欺人太甚,我们忍无可忍,这也许是“实情”,因为在我的记忆中,献血、捐钱、捐粮,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最需要的越南朋友早就是大家耳熱能详的日常用语;在“文化大革命”中,不知有多少学生自动跑到越南去“援越抗美”,有些人更是把生命都留在了那块土地上,今天,怎么能这样以怨报德呢?然而,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同志加兄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还有,苏联会作何反应?也要打吗?“我们会不会也上战场?”旁边一位同学小声问我,我说恐怕不至于,小小越南,值得我们这样兴师动众吗?
  然而,无形中的压抑与沉重,已让我无心打听任何战况,甚至不想知道双方的伤亡,就连2月25曰在看电影前播念“战报”,说23日全歼越军一个“英雄团”的消息也无法让我兴奋起来。3月4号,说是攻占了谅山,大家都围着世界地图寻找这个城市。到3月24号,我们“非党人士”才一连听了三个中央文件的传达,其中一个就是宣布对越反击自卫战胜利结束,另两个则涉及言论问题。还有就是要注意生活作风。这后两个问题显然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但大家的反应,似乎也只有沉默不语。
  为配合这场战争,各个电影制片厂还赶制了一大批电影,片名如今已一概忘记。
展开
目录
自序:三十年间有与无
1978:寻找,但不知在寻找什么
1979:那渐渐远去了的风声、雨声、读书声
1980: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春
1981:“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2:上帝已死,我们再无托词
1983:立誓忘却,却是忘而不却
1984:知的执著与思的迷惘
1985:西西弗斯的神话
1986:人有一千个灵魂
1987:“让世界充满爱”
1988:边缘状态的自我意识
1989:How to live above your problems
1990:“祥和”与“足球是圆的”
1991:“猛拍阑干思往事,一场春梦不分明”
1992:在乐观与悲观之间
1993:“后”之情绪性体验
1994:钟声为谁而鸣?
1995:时有微凉不是风
1996:三十年前那一天
1997:何以至此
1998:共和国第三代人
1999:世纪末独白
2000:数字化与全球化
2001:“过去是不会死的,它甚至还没有过去”
2002:可怕的是习以为常
2003:非典型年代的非典型事件
2004:杀死一只知更鸟
2005:像一只鹅一样大声叫嚷
2006:狼奔豕突,天地玄黄
2007:行走的梦想
2008:只说小事
代后记: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