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097395
  • 作      者:
    景天魁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3年生于山东蓬莱,1 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和1987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1一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被评为研究员,1988-1995年任研究室主任,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95-2006年先后担任社会学所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2005年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2001-2005年任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会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任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为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参事,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科学家。1981年,提出作为社会形成理论的“劳动起点论”;1 9 8 7年,提出“社会认识系统的悖论”;1 993一l 999年,提出作为社会发展理论的“时空压缩论”;2000-2005年,提出作为社会政策理论的“底线公平论”。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中国现在也在发生大规模的移民。但是,当年英国工业化的过程中移民是怎样的情况呢?你们是在英国,非常清楚英国的历史: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大量的人口往本国南部的一些工业城市迁移,同时很多的却是移向北美,后来相当一些还移到澳大利亚这样一些国家。也就是说,历史上,早期的这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的移民主要是国际移民。中国现在的发展,也存在大规模的移民,往哪里移?人口众多的四川、湖南、河南这些地方的人往东部沿海移,造成了国内大规模的所谓农民工的流动,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往国外移,但是往国外移民的规模比在国内转移的规模要小得多。国内转移的规模初步算下来,当年发展乡镇企业的时候从农村转移到工业部门大约是1.3亿人,最近,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有1.2亿人,也就是说。现在在国内转移的规模是2.5亿人。大概现在中国往国外移民的可能也就是几百万人,我估计肯定达不到一千万。二者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
精彩书摘
    正如瑞士银行首席经济师乔纳森·安德森所说:“对中国经济来说,过去的十年是非常奇怪的十年。这还是一种相当保守的说法。从硬着陆到经济严重过热再到降温,从销售廉价的低端产品转为向高端市场进军,中国的神秘崛起——它也常常充满矛盾——激起了世界各国分析家的想像。”
    那么,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使得对中国的经验很难理解呢?我想,从一些实例大家可以看到,确实是现在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以往人们积累的经验。
    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中国现在也在发生大规模的移民。但是,当年英国工业化的过程中移民是怎样的情况呢?你们是在英国,非常清楚英国的历史: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大量的人口往本国南部的一些工业城市迁移,同时很多的却是移向北美,后来相当一些还移到澳大利亚这样一些国家。也就是说,历史上,早期的这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的移民主要是国际移民。中国现在的发展,也存在大规模的移民,往哪里移?人口众多的四川、湖南、河南这些地方的人往东部沿海移,造成了国内大规模的所谓农民工的流动,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往国外移,但是往国外移民的规模比在国内转移的规模要小得多。国内转移的规模初步算下来,当年发展乡镇企业的时候从农村转移到工业部门大约是1.3亿人,最近,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有1.2亿人,也就是说。现在在国内转移的规模是2.5亿人。大概现在中国往国外移民的可能也就是几百万人,我估计肯定达不到一千万。二者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当年英国等工业化国家的国际移民和今天中国的国内转移有什么区别呢?可以说这个区别非常之大。大家知道国际移民,人移出去以后,转移过程就算完成了。那么国内移民是什么意思呢?国内移民消耗的仍然是本国的资源,污染的是本国的环境,英国人去开发北美,开发澳大利亚,消耗的是移人地的资源,这个账就大不一样了。这个区别到底有多大,当然不可能计算得非常准确,一般的讲,一个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不仅个人要付出转移成本,城市和社会也要付出转移成本,因为农民转移到城市以后,对供水、供电、医院、道路、学校等这些公共设施,城市是要有投入的,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
展开
目录
理解中国发展: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引论)
第一篇 问题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第一章 回应费根命题:社会公正是21世纪社会学的主题
一、社会公正应否成为21世纪社会学的主题
二、社会公正能否成为21世纪社会学的主题
三、社会公正怎样才能成为21世纪社会学的
第二章 问题背景
一、关于社会发展观的思考
二、问题背景之一:发展的两难困境——发展条件的公平问题
三、问题背景之二:发展模式的反思——发展过程的公平问题
四、问题背景之三:利益格局的演变——发展结果的公平问题
第三章 基本思路
一、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性
二、走向整体协调
三、作为公正的发展
四、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第二篇 核心概念:底线公平
第四章 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一、理念的缺失和“赤字”
二、效率主义与平等主
三、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高扬社会公正的理念
第五章 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
一、底线公平的概念
二、底线公平的制度含5c
三、底线公平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四、底线公平:必须做到的公平
五、建议和结论
第六章 构筑和谐社会的机制
一、寻求共同性的机制
二、寻求均衡点的机制
三、促进协调的机制
四、底线公平机制
五、说明和结论
第七章 底线公平与东亚发展模式
一、是否存在东亚社会发展模式
二、如何扩大东亚社会发展的共同
三、底线公平的福利模式16s
四、从福利模式到社会模式

第三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一:调整利益结构
第八章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一、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切入点
三、关键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第九章 调整利益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一、调整利益结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二、怎样认识和缩小收入差距
第十章 以底线公平为基础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格局
一、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
二、当前利益格局的成因
三、建立面向民生的财政体制
四、底线公平:为社会支出提供科学依据
五、以底线公平为基础促进利益关系和谐的政策举措
六、跨入面向民生的新发展阶段

第四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二:实现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 关于和谐社会的指标问题
第十二章 社会公正与统筹城乡发展
第十三章 底线公平的教育发展模式
第十四章 和谐文化与协调发展

第五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三:增进社会福利
第十五章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点和意义
第十六章 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第十七章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
第十八章 围绕农民健康问题: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
第十九章 底线公平与残疾人保障

第六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四:加快社会建设
第二十章 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思和周密布局
第二十一章 和谐管理
第二十二章 社区发育的逻辑
第二十三章 社区自治与民间组织
第二十四章 加强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
第二十五章 社会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附录1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附录2  从底线公平看新农村建设
附录3  兼容贯通:景天魁的学术思想
附录4  关注社会  关注民生(报道五篇)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