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和治理丛书:资本运营技巧与风险管理》:
1.资本运营是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企业运作机制。在传统体制下,人们对经营概念的理解都很狭窄,将经营仅仅理解为生产经营。传统的生产经营是以产品导向为中心的运作机制,企业只注意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不注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只注意产品的品种、质量问题,不关心资本的形态、资本运行的质量、资本负债结构等问题;只关注产品价格的原材料、设备成本的变动,不注意资本价格和价值的变化。而资本运营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导向机制,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注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保证资本形态变换的连续性和继起性,资本运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2.资本运营是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资本运营要求将所有可以利用和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都看做是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用最少的资源、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不仅考虑有形资本的投入产出,而且注意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无形资本的投入产出,全面考虑企业所有投入要素的价值,充分利用、挖掘各种要素的潜能。资本运营不仅重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物供应、实物消耗、实物产品,更关心价值变动、价值平衡、价值形态的变换。
3.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资本运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企业家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来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还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途径,实现资本的扩张,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资本运营的开放式经营,使经营者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资本运营要求打破地域概念、行业概念、产品概念,不是仅仅把企业看做某一行业、某一部门中的企业、某一地域中的企业,或仅仅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企业,而是把它看做是价值增值的载体,企业面对的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产品,面对的市场是整个世界市场,只要资本可以产生最大的增值。
4.资本运营注重资本的流动性。资本运营理念认为,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要求通过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要求缩短资本的流通过程,因此要求加速资本的流通过程,避免资金、产品、半成品的积压。
5.资本运营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资本运营通过结构优化,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结构优化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如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等的优化,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运营过程的优化,等等。
6.资本运营是以人为本的经营。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的潜能最大,同时,也是最易被忽视的资本要素。资本运营将人看做是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人的管理作为资本增值的首要目标,确立“人本思想”,不断挖掘人的创造力,通过人的创造效益获得资本增值。
7.资本运营通过资本组合回避经营风险。资本运营理念认为,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风险,资本运营必须注意回避风险。为了保障投入资本的安全,要进行“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仅依靠产品组合,而且靠多个产业和多元化经营来支撑企业,以降低或分散资本运营的风险性。
8.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和使用而非占有。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更为重要,因为利润来源于使用资产而非拥有资产。因此,重视通过合资、兼并、控股、租赁等形式来获得对更大资本的支配权,即把“蛋糕做大”。还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开拓市场,获取技术,降低风险,从而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