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00599
  • 作      者:
    李安增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西方文化——在俄国成功实践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得到先进中国人的关注并探索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走向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不管是激进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他们在探讨中国出路的时候,都不能不正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指示的前途。<br>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着重梳理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党的领导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教训以及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重要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个二级学科,需要有硬件、软件多方面建设,但关键在于抓紧抓好队伍建设。刘云山同志曾经指出:“理论建设,人才为本。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呼唤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呼唤着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论人才和理论大家的时代,也是能够产生大批理论人才和理论大家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造就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加强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领军人物;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梅荣政认为,这些论点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讲话的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中,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和研究的人员较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其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能力,使之真正适应这门学科建设的需要。这个问题随着大批老教师的退休,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退休显得尤为迫切。这就要求采取切实而且具体的有力措施,为培养上述三个层次的人才提供发展的条件,让他们在探索、研究和解决上述学科建设的诸问题中成长。这里最要紧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和学科专业领军人物的培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目前这两种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两种人才素质上的要求虽有程度的不同,但是都要求在政治上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专业上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学科建设上有雄才大略,眼光远大,气度恢弘,知识丰富,并有识才的慧眼,惜才的情感,用才的智慧,善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进行谋划,进行制度创新,营造拔尖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在自己的周围凝聚起强大的科研、教学队伍。这两种人才是理论大家、领军人物,同时是学科建设的专家、战略家。<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br>一、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意义<br>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br>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范围<br>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br>五、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山<br>第二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研究<br>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br>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br>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br>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他基本概念的解读<br>第三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的研究<br>一、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中国化<br>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br>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依据<br>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依据<br>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br>第四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br>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br>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分期<br>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性飞跃<br>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特点<br>五、重大历史事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br>六、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br>第五章  关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与方法的研究<br>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难<br>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br>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br>第六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br>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涵义与特征<br>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袖主体<br>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群众主体<br>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家主体<br>五、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r>第七章  关于党的领导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br>一、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r>二、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r>三、江泽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r>四、胡锦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r>五、党的其他领导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r>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br>第九章  关于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br>第十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教训的研究<br>第十一章  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br>第十二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br>第十三章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