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实的社会构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1005
  • 作      者:
    (美)彼得·伯格(Peter Berger),(美)托马斯·卢克曼(Thomas Luckmann)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1929— ),奥裔美国社会学家,现象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之一。与卢克曼同为舒茨的学生,两人私交甚笃并长期合作。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宗教社会学和关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其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人类的价值,研究人类自身的状况,视知识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认为其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一方面,社会是涂尔千所说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所以知识社会学要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作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这一常识性道理。他还把现实的构建理论与现象学方法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提出“方法论的无神论”研究准则,其宗教对人类建构和维系世界的作用理论及宗教世俗化的分析,对宗教学和社会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主要著作有《社会学的邀请》(1963)、《现实的社会构建》(1967)、《神圣的帷幕》(1969)、《异端的使命》(1980)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出版于1967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是一本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的《自杀论》齐名的社会学经典。本书的问世,开启了社会科学领域一个跨学科的学派——社会建构主义。书中考察了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拥护它的人的维持和修正;现实是怎样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人与其共同体之间的符号/象征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知识的社会储存通过不同的熟悉程度来区别生活现实。它为我在日常生活中常需处理的事物提供了各种复杂而详尽的讯息。它对我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较疏远的部分,也会提供更一般而较不精确的信息。因此,我对自己的工作及其所处的环境知道得非常详细,但对其他人的工作领域则所知甚少。而且,知识的社会储存也为我日常生活中的惯常之事提供了类型图式,不只是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的他人的类型,也包括社会与自然中所有事件和经验的类型。因而我生活在一个关系的世界中。与此相应,在这个世界中,我会体验到家庭聚会、专业会议,乃至交通警察等。这些事物的自然“背景”也在知识的储存里进行分类。在这繁复的世界中,“我知道如何处理”在我的生活中出现的其他人和所有事物。通过以整合的一体呈现在我面前,知识的社会储存也提供给我把自己分离的知识整合一体的方法。换句话说,“谁都知道”有其自身的逻辑,这种逻辑可以用来规划我所知道的许多事物。例如,我知道我的朋友亨利是个英国人,我知道他一向都很守时。既然“谁都知道”守时是英国人的一个特点,我现在就可以把我关于亨利的知识中的这两个因素整合入一个类型中,这一类型在知识的社会储存里是有意义的。
  我的日常生活知识的有效性被我和他人都视作是理所当然,除非是在碰到用这些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要我所掌握的日常生活知识能够让我感到满意,一般说来我都不会质疑它的存在。在某些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态度中——像开玩笑、上戏院、上教堂或是进行哲学辩论——我可能会对日常生活的知识提出质疑。但是这些质疑并不会被“认真对待”。例如,作为一个商人,我明白在做生意时不为他人着想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可能会为一个关于这一箴言的笑话哈哈大笑,我可能会为一个赞扬体谅他人美德的演员或牧师感动不已,我可能也会在哲学的氛围下承认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应该按照黄金律(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他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他人)来行事。
展开
目录
序言
绪论:知识社会学的问题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基础
第一节  日常生活现实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知识
第二章  作为客观现实的社会
第一节  制度化
第二节  合法化
第三章  作为主观现实的社会
第一节  现实的内化过程
第二节  内化与社会结构
第三节  关于认同的理论
第四节  有机体与认同
结论  知识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