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学科探索印迹:金哲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0667
  • 作      者:
    金哲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新学科探索印迹:金哲选集》是从350多篇文章中选择50多篇组成的。按照文章的性质,现分为:开拓整体新学科的足迹、开创时间学的轨迹、研究哲学新问题的踪迹、点滴心迹、附件等五个部分。
展开
作者简介
    金哲,研究员、教授,1931年生,浙江省永嘉县人。1958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1960年选进中共中央华东局理论班深造,历时三年结业。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情报(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厅、局级)兼新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学术界动态》刊物主编等职。现任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新学科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新学科研究所所长等职。长期从事哲学、法学、信息科学研究,与陈燮君合作首创时间学,率先开拓整体新学科研究,在集体奋斗中,在学术上踩出一条新路子,开拓了一片新天地,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事迹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国际名人录》和《20世纪世界杰出人物传》,被美国传记协会聘为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从其350多篇文章中选择50多篇组成的。按照文章的性质,现分为:开拓整体新学科的足迹、开创时问学的轨迹、研究哲学新问题的踪迹、点滴心迹、附件等五个部分。主要选择一些带有代表性、“轨迹”显性的成果,具体内容包括《论当代交叉学科》《新学科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大时间观、大空间观和大科学观》《现代时间战略与现代文化战略的深层发展》《数学向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的新趋向》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论当代新学科<br>    原编者按:<br>    本文对发展中的当代新学科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总结,阐明了当代新学科的崛起是时代的产物。文章对当代新学科的含义作了探索,并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与解释;对当代新学科的理论框架,从宏观上作了认真思考,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与理论构思,为创建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br>    新学科的崛起是时代的产物<br>    当社会向新的世纪逼近的时候,科技一经济--社会一文化的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动态格局。科学技术已进入重大突破的前夜,基本粒子和夸克的研究,进一步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现代宇宙学的研究,使人类对于百亿光年的空间和百亿年时间的宇宙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学以及自动化精密机械等科学技术的长驱直入,使人们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从分子水平、基因的角度和复杂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体,为生命科学的深层推进开掘了通途。生物高技术将迎接一次新的“绿色革命”。在核能开发的第三层次,即热核聚变方面将展现新的前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激光、光纤和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现代天文学、空间科学技术、海洋工程有了可喜的重大成果。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集成化、智能化和学科交叉与渗透三大特点。就世界整体而言,高技术的演进已由幼年期走向成年期,出现了信息化、数学化、电脑化、社会化、生态化、综合化和专业化的新趋势。有的著述认为,世界新技术革命出现了一些本质性的特征:革命的目的从解放体力到开发脑力,革命的领域从单学科到多学科,革命的力量从个人到社会,革命的深度从工业化到信息化,革命的代价从费到省。这种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力的结构,改变了劳动的条件和内容,促进了社会劳动的智力化,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刷新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与其他各个方面的连锁反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br>    现代科学,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在生产力不断发展与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正在由常观层向宏观、宇观层拓展,向微观层深化;从静态型科研转为动态型科研,从常规型科研变为创造型科研;从封闭型科研转向开拓型科研;由一般意义上的借鉴移植转向内在联系上的交叉渗透;把经验总结、历史反思与追踪求索、超前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在20世纪与21世纪合拢之际,传统学科的某些理论已无法继续指导新的实践,某些原理已不能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人们要求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探索新的规律,提出新的原理,凝聚新的知识颗粒,重组新的“知识板块”。对此要求从学科的高度进行研究总结。同时传统学科自身也日趋交叉渗透、边缘化,也迫切要求更新换代,力求适应新环境的生存发展。世界范围内,多达数千门新学科的崛起,从整体上改变了学科的格局,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推动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深化认识,特别是对新质的认识,使人们的认识产生了飞跃。<br>    当代新学科的含义<br>    科学理论的发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涉及面非常宽广,仅从逻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很难从根本上认识它的规律。新学科群的崛起,是科学理论的重大系列发现。<br>    “当代新学科”曾是我们较早提出使用的概念之一,含义宽广,内容丰富,据我们领会,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意思:<br>    一、从时间上说,“当代新学科”新在“当代”。也就是说当今数千门新学科绝大多数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历史时期,反映了当代科学文化的新风貌。所以,我们在研究新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在集体著述的过程中,对“当代新学科”的时间界限大体上作了如下规定:一是国外在第二次大战前所创立,战后有重大发展,对于国内来说又是研究空白的学科;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创建的,特别是近年来刚刚问世的新学科;三是已提出开创新学科的建议,尚在孕育和探索之中的新学科。<br>    二、从内容上说,“当代新学科”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的。当代新学科是当代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升华到学科高度的系统理论,是学科自身演变的结果,是传统学科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当代新学科与传统学科比较,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知识体系。“当代新学科”的内容,是新学科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是新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当代新学科的要素之一新术语,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新的独特的语言单位,从新的单义性的方式为学科领域中的概念命名;就其内容而言,是指学科领域中新意义的解释或新的理论概念的有组织的集合;就其范围而言,是指在学科领域内的新的专业词汇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的规则的总和。新术语往往是新知识的颗粒,它可组合发展成新理论。新理论,往往是新学科的基石与构筑学科大厦的砖瓦。当代新学科中的新方法,是人们在新条件下认识、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与手段,是在新学科理论指导下,评价、选择科学成就与发展科学理论的途径、手段、工具与方式,是新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而独立的理论体系又离不开新术语、新理论、新方法的奠基与润滑。在整个新学科的成长过程中,重要凝思点是学科精神与个性、风格的形成,但新术语、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学科的体系、新学科的学科精神、个性风格又交叉演进,难以分解。同样,新学科的推进又借助于新观念、新思潮、新流派的发展,以上诸要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就构成当代新学科大厦。<br>    三、从形式上说,“当代新学科”就“新”在形式新颖,千姿百态。有的新学科是传统学科所没有的,是科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形式;有的则是传统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而派生出来的形式;有的是由传统学科相互渗透、彼此结合而产生的形式。就以我们的拙作《世界新学科总览》、《世界新学科总览续编》所选择的775门新学科的表现形式来看,已呈五彩缤纷,各具特色。有的表现为适应系统的新趋势,有的体现了信息传播的新学说,有的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新对象,有的显示了促进文化研究的现代化,有的提出了有关主体的新理论,有的反映了深入环境生态的新层次,有的引发了社会问题的新思考,有的发散了管理科学的新思绪,有的体现了科学方法的新探索,有的开拓数理渗透的新领域,有的促进比较的新发展,有的引入全方位的新视野,有的开创超前意识的新学科,等等,充分表现了新学科崛起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的新景象。<br>    四、从发展上说,“当代新学科”“新”在“动态”发展之中。当代新学科不仅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创生的新学科,而且还包括未来出现的新学科,处于动态发展中。随着科学知识的扩展和学术进步:新学科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传统学科的更新与新学科的创生、崛起已不可逆转,新学科继承与发展传统学科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也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的大趋势。<br>    综述以上几层意思,构成了“当代新学科”的整体概念。我们根据现代学科的发展状况,考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等大类学科结合后新的主题性质,结合我国学术界对新学科流行的表达方式,数干门新学科的表现形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br>    一、边缘学科。原来意义上的边缘学科是指从一门基础学科向另一门基础学科的过渡性质,所以,也曾称过渡性学科。现在,边缘学科的含义已突破了这种狭义的见解,一般是指以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边缘地带为研究对象,形成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相互作用、彼此融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如社会学与生物学彼此交叉渗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生物学就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br>    二、横断学科。以各种物质结构、层次、物质运动形式等方面的特定的共同点为研究对象所产生的新兴学科,它横跨传统学科的各个方面,横贯自然、社会、思维领域。如控制论是以自动机器和生物机体中的“控制与反馈”等方面的共同点为研究对象,由数学、自动调节、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神经生理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信息论、系统论等也属于这类学科。横断学科由于撇开各种事物、现象、过程的具体性,成为抽象性的层次较高的学科,因此,适用范围大,应用领域广,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
目录
自序<br>一、开拓整体新学科的足迹<br>论当代新学科<br>论当代交叉学科<br>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新学科研究的理论思考<br>当代新学科定义及其发展战略思考<br>新学科系统观的探索<br>新学科的时间方法论<br>论当代新学科的思维特征<br>新学科改变人的思维方式<br>谈谈新学科发展的突破因素<br>以发展观点看待发展中的新兴学科<br>论新学科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br>谈“服饰文化学”新学科的开创与发展战略方向——在全国“服饰文化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br><br>二、开拓时间学的轨迹<br>关于开创时间学的探索<br>论马克思主义时间观的发展<br>论毛泽东时效观<br>大时间观、大空间观和大科学观<br>何为时间学<br>论时间学的创造观<br>时间学的科学方法论<br>信息的时间性<br>现代科学技术的时间性<br>论计时现代化<br>向战略决策求时效<br>向经济结构索时效<br>向智力开发争时效<br>文化战略与时间战略的综合效应<br>现代时间战略与现代文化战略的深层发展<br>新的文化现象和时间观念的更新<br>现代时间观念与现代生活方式<br>国外关于时效问题的理论和实践<br>时间和相对论(译文一)<br>时间和相对论(译文二)<br><br>三、研究哲学新问题的踪迹<br>当代哲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新趋势<br>数学向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的新趋向<br>模糊数学的哲学剖析<br>人脑在电脑的发展中延长<br>论哲学与社会学的结合<br>当代哲学发展的一大特点<br>当前哲学研究的动向<br>哲学新景——在综合、渗透和交叉的前沿<br>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的讨论综述<br>科学哲学<br>科学逻辑<br>教育哲学<br>关于毛泽东的辩证法理论的哲学分析(译文)<br><br>四、点滴心迹<br>生活现代世界 把握现代能力——《现代人能力专辑》著作前言<br>论现代领导能力<br>略论决策能力<br>简论适应能力<br>我国社会科学情报理论探索的几个热点<br>信息商品化探索<br>谈谈服装色彩美<br>谈谈菜肴的色彩美<br>学习新术语,增加新知识——《当代新术语》著作前言<br>当代新学科研究的基础工程——《新学科辞海》介绍<br>《当代中国企业家》这套丛书为什么具有生命力<br>开拓人类服饰文化新领域——评华梅新著《人类服饰文化学》<br>走向真理——为孙纪成新著《走向真理》序<br>科学选题 勇于探索——《21世纪世界预测》创作手记<br>济时峥嵘 屿山新景——祝贺永嘉县岩头中学六十周年<br>在《永嘉县志》评审会上的讲话——评《永嘉县志》初稿<br>光辉的史册 良好的开端——评首部《文成县志》<br>光辉的巨著 乐清的轨迹——评《乐清县志》<br>岁月楠溪江——为谢岩寿新著《岁月楠溪江》序<br>纪念国洲同志,学习国洲同志——回忆双溪县革命政权的缔造者、首任中共双溪县委书记胡国洲同志<br>附  录<br>一、主要著作目录<br>二、论文代表作目录<br>三、媒体评介选载<br>1.新学科专家金哲<br>2.将“星星”汇成“星座”——记新学科探索者金哲研究员<br>3.学术扬中华 挚孝传乡里——记温籍研究员金哲<br>4.金哲:整体新学科的开创者<br>5.新学科的探索者——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哲<br>6.金哲:故乡《岩头镇镇史》人物篇(初稿)<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