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勇于亮剑:青少年不可不读的亮剑故事全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28870
  • 作      者:
    山月河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亮剑精神是一种面对困境的果断抉择、大无畏的英雄胆略、锐不可挡的爆发力、锲而不舍的执着,及胜利必定属于我的信念。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亮剑亮的并不只是剑,而是亮出一种勇气和魄力,一种大气、豪气,一种壮志豪情,一种威信,一种精神气概。
展开
内容介绍
    “亮剑”精神是一种敢于战斗、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亮剑”精神是一种坚毅果断、契而不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更大的潜力;“亮剑”精神是一种谋定而动、坚决执行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亮剑”精神是一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集团队智慧,始终保持一种气势,勇往直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有剑必亮,血性男儿遇敌无惧
    不给自己退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较量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不亮是死,亮出来或许能活。项羽是身怀绝技的剑术高手,充满了霸王之气。
    在战场上,项羽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至死不屈,有一股英雄气慨。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手下只有5万多人,面对40多万精锐的秦朝正规军,亮不亮剑?
    巨鹿驻扎着两支秦军。一支是由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这支军队久经沙场,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领他们的是当年蒙恬的副手后来统领边防军的大将王离,兵力有20万;另一支是由多次围剿诸侯义军的章邯带领,也有2095兵力。
    项羽拔出霸王剑,神情若定。他发现了秦军布局上的弱点——王离军围巨鹿,章邯军驻扎其南边,一边筑甬道输粮草,一边随时对救助巨鹿的援军打击,这支军队看上去好像“双剑客”,牢牢地盯死对手,但弱点就在两剑之间的空档。
    项羽先派英布、蒲将军带上两万人马渡河进攻秦军南道,击败了看守甬道的秦军。从这场小胜利上,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甬道虚弱,而章邯军疲惫不堪,决定抓住时机全力进攻秦军。项羽带着剩余的将士,全部迅速渡河。在渡河之后,项羽决定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不给自己退路,表示“不战胜,毋宁死”。
    楚军将士见无路可退,只有拼命搏斗,死里求生,于是个个勇猛异常,喊杀声震天动地。当时各地诸侯带来的援赵兵马,都惧怕秦军,不敢出击,筑起壁垒,在一旁观战。楚军经过九次激战,九战九胜,把秦军主力打得大败,杀死秦将苏角,俘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
    剑入鞘。项羽哈哈大笑。拿下秦军,数项羽风流也!
    后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虽败给了刘邦,原因是复杂的,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他“有勇无谋”。群雄纷争自古是“成者王,败者寇”。项羽虽败,但仍可称为雄杰。破釜沉舟,誓死决战的英勇壮举,升华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慨与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直鞭策着后人。
    锤炼迎敌的胆量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
    中国古代,练剑是很多男儿成长过程的一门重要功课。练的不仅是剑术,还有英雄气慨和崇高志向。南北朝时,有个英雄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他的名字叫宗悫。
    有一天,宗悫的哥哥结婚,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不知什么时候,有十几个盗贼趁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吓得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看见冲过来的宗悫,盗贼们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有人问宗悫将来长大后干什么?宗悫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落花流水。
    武将不怕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岳飞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正因如此,他是一条敢于亮剑的汉子。
    靖康元年(1127年)十二月下旬,宗泽承担了救援开封的重任,而大元帅赵构仅分给他1万兵力,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陈亨伯任都统制,兼领中军。岳飞在前军,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接连同金军打了13仗,每战皆捷。在正月的一次战斗中,岳飞射死金军两个执旗者,在率领骑兵突击敌人后又掳获一批军械。
    岳飞于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刚回到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无用,又由于脱离王彦的教训不能违抗上级,只能随杜充南下。
    金国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完颜宗弼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拔离速、完颜毅英、耶律马五率领,由黄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带;东路则由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
    杜充的水军进攻割据一方的李成,金军支援李成掳获宋军大量船舰。完颜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渡和慈湖不果后,转道建康西南的马家渡渡过长江进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泣谏:“勃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但也无济于事。
    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只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13000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王伯龙部对阵,但王先临阵逃跑,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只有岳飞力战,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
    绍兴三年(1133年),当金扶植的伪齐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等郡时,岳飞马上自九江挥师北上,于第二年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绍兴五年夏天,宋廷疑杨幺勾结伪齐图谋南宋,岳飞受命击破杨幺军,彻底消除内患。岳飞升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他举兵奇袭刘豫军,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接着,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提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奸相秦桧拒绝。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诸战中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秦桧诏令各路宋军回师。岳家军孤军难支被迫撤退,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第二年,岳飞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接着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要有胜敌的猛志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据《山海经》记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意思是说英雄刑天失败后仍然挥舞着盾和斧,壮志始终存在。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国的有志之士,为民族大业前赴后继。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魏胜渡淮侦察,发现金主完颜亮到海州、涟水一带活动,聚集粮草、制造器械,并在各地征兵,准备大举南侵,他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楚州知州蓝师稷,建议趁金兵不备,袭取涟水。但是,蓝怕负责任,不敢采纳魏胜的建议。于是,魏胜自告奋勇,聚集了300名自愿参战的义士,对他们说:“现在金人一心想打咱们,而绝不会想到咱们也会去打他们,这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绝好机会!”魏胜率领三百义士连夜渡过淮河,一举占领了涟水城。
    海州的守臣叫高文富,是一个死心踏地投靠金国的汉奸。他听说魏胜占领了涟水,便派兵前往收捕。当进兵到离海州南80里的大伊山时,只见魏胜挥舞大刀,一马当先,其余战士紧随其后,奋勇冲杀。高文富于是拨马而逃,退入城中,紧闭城门,虽有数千军兵,不敢出城一战,并把百姓赶到城上为他守城。魏胜见后,知道这个汉奸既胆怯,又不得人心,于是派人到各城门向守城百姓宣传:“金人弃信背盟,无名举师,欲犯淮南。你们原本都是大宋子民,朝廷念你们饱受金人摧残,派我等来此解放百姓,收复失土,惩治汉奸,你们可速开城门,协助我等共擒高贼,忠义军绝不扰民。”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有剑必亮,血性男儿遇敌无惧
不给自己退路
锤炼迎敌的胆量
武将不怕死
要有胜敌的猛志
勇将杀气高
戚继光英武豪气
阎应元挺立不屈
就是死也得亮剑
多亮剑,少耻辱
钢骨铁躯铸雄剑
刀与枪的抗衡
非贼夺我,即我杀贼
八百壮士齐亮剑
力战决心与无愧之心
孤胆纵横白山密林
炸不毁的小山头

第二章 剑胆赤心,成大事者需要刚强勇毅
仅有剑胆是不够的
不让志士寒心
少年可扛千斤担
铁锄为剑,改写历史
诗人挥剑“补天裂”
文人照样敢亮剑
国家兴亡的责任
女丈夫的剑胆
必要的流血
心肝凝雄魂
“无形剑”溃三千兵
乞丐原本是“剑客”

第三章 为了正义,挥剑彰显英雄本色
培养内心的正义感
守信义之城
最悲壮的自杀
愿为正义而死
舍生取义不犹豫
以无欲铸利剑
不成功,便成仁
女侠唱《剑歌》
蒋廷黻“顾义”
史量才不受人宰割
陈独秀亮剑法庭
何香凝剑激男儿
闻一多“团火”淬剑

第四章 捍卫尊严,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
渑池会上
义士尊严地死去
狗洞与尊严
不让对方小看
做个铮铮爽爽的人
布衣士人的发怒
宁死不屈膝
士可杀不可辱
铁肩担道义
主权不让步
死之荣与生之辱
很体面地抵抗
“节马”的故事
和会上的拒绝
国弱民不弱
外交史上第一人
有尊严地挺起胸膛
坚守自己的方式
不卖国是底线
饿死不当汉奸
不拿尊严讨好对方
代表尊严的座次
打一场尊严官司

第五章 快速出击,先发制人赢得主动权
刺向对方的弱处
不按常规套路亮剑
乘锐气奋力攻击
快速进入虎穴
看准时机后迅猛出击
一气呵成的成功策划
不宣而战贵于“速”
玩速度玩出高效率
以猛烈之势征服对手
比湍急的河水还快
难得的是第一时间
直插敌人心脏
冷不丁狠刺一剑

第六章 锋芒所向,弱者也能压着对手打
造势直捣腹地
五万战胜五十万
十五万搞定二十五万
一万打败二十万
八千猛揍四十万
实力只是一个概念
十万破百万不是神话
“却月阵”赢得威望
避锐击惰,奇兵突袭
三千骑兵定襄城
一路打垮多路
游击战里操胜算
敢与精锐较量

第七章 剑来必挡,逆境中做有力的一搏
挡住,然后出招
力挡劲敌两余年
满城尽带黄金甲
砸碎“免战牌”
不搏哪有丹心留
铁石犹存死后心
洋溢着坚强
难撑也得撑下去
用自信点燃勇气
坚持是种品质
双雄夹击,剑破重围
最漂亮的中国人
最厉害的炮火
一条生死之江
英勇悲壮的山谷

第八章 铮铮傲骨,折不断的人格脊梁
十九年镌刻人格之碑
前途毁在马屁上
“灭十族”的代价
矢志不改初衷
恪守一颗童心
不被银子封嘴
心地光明如雪
立志改造人性
“报格”就是人格
绝不为威武所屈
徐悲鸿的傲骨与爱心
瞿秋白的淡定情怀
鲁迅的硬骨头
信念支撑人格
独立的民间立场
不使人间造孽钱
倔强的闻一多
拒领施舍物资
竺可桢誓不就范
傅斯年爱十曾分明
豆饼与学狗叫
即使走人,决不下跪

第九章 话语交锋,说真话无愧于良心
耻与魑魅争光
畏死不言非勇
双向的代价
说真话的责任
白纸黑字句句真
张说不做伪证
张九龄无所顾忌
要我干,就得说
解缙如实答问
两袖清风声音大
岳正不说违心话
不直言不痛快
狂生孙嘉淦
昆仑压顶仍直言
俞平伯要利息
为真理不怕冷水浇

第十章 挑战威权,与强者较量以证明自己
攘直的“较真”
规则重于权威
董宣决不赔罪
鲍永不避国戚
杜乔不改规矩
袁涣敢于顶嘴
蚍蜉也要撼大树
为信义而“叛逆”
彰显公道人心
海瑞打衙内
剑砍不平事
敢把天狼射
丁宝桢找回“尚武精神”
反问主考官

第十一章 决胜千里,大勇与匹夫之勇的不同
考量战胜敌手的多少
匹夫之勇常急躁
小勇者容易骄傲
大勇者应急果断
敢在虎豹群中行
大勇者纵览全局
大勇出“奇策”
善于利用“勇敢”
个人恩怨毁大业
成大事者善于变通
虚虚实实的剑法
快剑与慢剑的结合
大勇气死小勇
锐气用完怎么办
妙算对手的招数
胆略比胆量重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