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本《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威廉·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
成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近代西方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内容心理学创始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作者介绍】
冯特出生在德国的巴登地区,求学于杜宾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主修医学,后改行研究生理学。1855年,冯特获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57一1864年,冯特一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864年,冯特升任副教授,开设了生理心理学讲座,并产生了以实验生理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的想法。1874年,冯特担任苏黎士大学哲学教授。1875年,冯特转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出现,使心理学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标志着新心理科学的诞生。随着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莱比锡大学也成了心理学的圣地。1881年,冯特创办心理学实验的第一个刊物《哲学研究》。1905年,冯特创办《心理研究》刊物。1889年,冯特被任命为莱比锡大学校长,并继承了赫尔巴特和费希纳的哲学讲座。1920年8月31日,冯特在莱比锡去世,享年88岁。
冯特知识渊博,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著作的范围包括哲学、逻辑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他出版的专著多达500余部(篇),其中最主要的有:《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对于感官知觉的理论的贡献》、《生理心理学原理》、《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演讲录》、《心理学大纲》、《经验与认识》等。
【作品解读】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研究个体意识过程的实验心理学,另一部分是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社会心理学。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如G.墨菲(G.Murphy)所评述的那样:“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第二,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实验心理学。第三,作为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使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的前身是冯特在施佩耶尔博物学会和他在海德堡的讲稿,于1863年整理后刊行。这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它记录了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变,并被称为“生理学家的朴素心理学”。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论述的是实验心理学多年来重点讨论的问题,例如,反应实验、知觉的地位、心理物理法,还有许多系统的材料,成为冯特后来著述《生理心理学》的基础。《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出版后,不断再版,且每次再版均有修订,直到1920年冯特去世后还见重印发行。
在冯特看来,心理的基本规律是心理的因果规律,一切有关意识活动的交互作用的法则都受这一规律的支配。冯特指出,心理因果与物理因果的不同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物理的因果涉及那些发生交互作用的实体的性质,而心理的实体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心理的活动,所以不能用心理的因果来说明个别的、实体的、永久的心理方面的交互作用。
第二,物理的因果在因力和果力的数量上相等,两者不仅为相互关联的事件,即因在前果在后,而且两者的相关更可还原为能量的定量转移,即化因为果。然而,并不存在心理的能量,也不存在可将一切心理的东西进行还原的概念。因此,说到心理因果的时候,并不意指两者的相等。
心理的因果只是心理生长或发展的原则,其规律的变化是一个活动着的心理的自然历程。由于心理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心理的因果仅指变化先后的法则,也即从“此”到“彼”的历程,而非固定的实体。心理因果律的核心是联想律。联想是心理要素之间进行联合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原始的方式是同时的,但也很容易变为相继的。
联想主要有混合、同化、复合、记忆联想等形式。混合,可以是各个乐音或各个情感的强度的混合,也可以是视觉广度或触觉广度的混合。同化,主要意指由当前的感觉联想到先前的因素。复合,意指不同的感觉部分之间的联想。记忆联想,包括认识和再认识的问题。
在以联想律为因果律核心的基础上,冯特又提出了几条副律,主要有心理关系律和心理对比律。
心理关系律,是指一个心理要素的意义是由与之相关的另一种要素而得到的。费希纳认为,这一关系律是心理物理的,用以表示心理历程和生理历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些学者认为,这一关系律纯粹是生理的,用以揭示某些外围神经历程和某些中枢神经历程的关系。冯特则认为,这一关系律是纯属心理的。感觉、刺激、神经兴奋都在强度上互成比例,然而对于两种感觉的差异量值的判断则与这些感觉的大小成比例。也就是说,判断的差异直接与被判断的感觉大小的对数成比例。
心理对比律,源于情感对比的事实。冯特创立的情感三度说认为,每一种心理要素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质量和强度。据此,情感可以分成愉快一不快、紧张一松弛、兴奋一沉静这三个纬度。每一种个别的情感既可能表现出其中的两个方向,也可能只属于其中的一个方向。
这种情感三度说源于一组内省观察实验:用一个节拍器,在一组有节律的嘀嗒声结束时,一些节奏型比另一些节奏型听起来好像更愉快、更悦耳。
于是,构成这种经验第一部分的便是愉快一不快的主观情感。
第二类情感也是在听到嘀嗒声时发现的。当等待每一相继的嘀嗒声时,出现紧张的情感,而在所期待的嘀嗒声发生后就产生松弛感。
第三类情感是,当嘀嗒的速率增加时会引起适度的兴奋情感,而在速率减少时则引起较沉静的情感。
由于心理学是对直接经验的科学研究,因此只要把心理理解为某一特定时刻经验的总和,那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意识或心理。至于心理在某一特定时刻能够拥有多少观念,冯特认为,传统的哲学内省不能提供可靠的答案。因为没有实验的控制,试图内省出某个人心理中的观念数目是徒劳的。为此,需要运用一种实验,用以弥补传统内省的不足,使之完备,并产生数量结果。鉴于这一理由,冯特将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传统哲学心理学的内省法结合起来,创立了内省实验法,即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内省,并以此作为研究直接经验的特殊的实验方法。
冯特做了一个实验。
让被试者坐在一个暗室里,面对一个投影屏幕,在大约0.09秒的一瞬间内,屏幕上闪现一个刺激镜头。刺激物是按四列四行排列的随机选择的字母。被试者的任务是尽量回忆出字母。回忆出的数目提供了一瞬间内可以把握多少简单观念的指标,因而也就回答了上述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未经训练的被试者大约能够回忆出4个字母,训练之后的被试者最多能够回忆出6个字母。这些数字与现代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验结果相符合。
从这个实验中,冯特进一步观察到两个重要现象。
第一,在实验中,设在每行的4个字母构成一个单词,例如:wolk,mang,room,idea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回忆出全部4个单词的16个字母。
在实验中,假设每个字母都是孤立的,构不成一个单词,那么孤立的字母很快填满了意识,所以被试者在一瞬间只能记住4-6个字母。但是,如果把这些字母组织起来,就可以把握更多的数目。用冯特的话来说,这些字母要素被“综合”为一个更大的整体,被理解为一个单独的复合观念,并被当作一个新的要素来掌握。
第二,在实验中,被试者对有些字母记忆清晰,而对另外一些字母只能模糊地知觉到。意识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场,其中分布着观念要素,场的一个区域处于“注意”的中心,那里的观念能够清楚地被感知,而处于中心区域之外的要素只能让人模糊地感到其存在,不能被辨认。
在解释上述现象时,冯特运用了“统觉”的概念。冯特指出,心理元素是通过联想与统觉两种形式的结合,而成为各种复杂的意识状态的。联想是一种被动、消极的过程,是一种低水平的心理组合方式。统觉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过程,它不仅担负着把要素积极地综合为整体的重任,而且还被用来解释更为高级的心理分析活动和判断活动。统觉是所有高级思维形式的基础,也是意志的随意活动,通过这种随意活动,人们控制自己的心灵,并赋予它以综合的统一性。
关于统觉学说,冯特从现象的统觉、认知的统觉和活动的统觉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第一,现象的统觉。以冯特的观点,统觉虽然不是要素,也不是要素的集合,但有其现象的意义。就现象而言,意识有两种不同的程度。凡在意识范围之内的历程都存在于意识域之内,但在这些历程之中,只有少数历程被引入意识的焦点之上。只有焦点内的历程才引起统觉。焦点的范围就是注意的范围,往往小于意识的全域,因此可用以测量统觉。
展开
——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