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适者生存:一定要看的26本心理学经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59108
  • 作      者:
    曲小月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现在的“适者生存”表现在人类社会,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适者生存。也就是说,谁的心理素质越强,谁的心理状态就越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谁就更有可能出人头地,获取幸福与成功。
    在心理学面前,一切变得直白透明,以至于我们可以直视无碍。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使我们在生活中轻松自在,在工作中圆融通达,在交际中如鱼得水。
展开
内容介绍
    《适者生存:一定要看的26本心理学经典》选取了26本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了观点的提炼和内容的简要陈述。通过《适者生存:一定要看的26本心理学经典》,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使读者花最少的时间,能读最多的心理学经典力作,以通晓各派心理学的要旨,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应用心理学的知识领悟人生真谛,提升生命质量。
展开
精彩书评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时代,等待别人的帮助或是祈求神灵的恩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切靠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比尔·盖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本《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威廉·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
    成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近代西方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内容心理学创始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作者介绍】
    冯特出生在德国的巴登地区,求学于杜宾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主修医学,后改行研究生理学。1855年,冯特获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57一1864年,冯特一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864年,冯特升任副教授,开设了生理心理学讲座,并产生了以实验生理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的想法。1874年,冯特担任苏黎士大学哲学教授。1875年,冯特转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出现,使心理学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标志着新心理科学的诞生。随着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莱比锡大学也成了心理学的圣地。1881年,冯特创办心理学实验的第一个刊物《哲学研究》。1905年,冯特创办《心理研究》刊物。1889年,冯特被任命为莱比锡大学校长,并继承了赫尔巴特和费希纳的哲学讲座。1920年8月31日,冯特在莱比锡去世,享年88岁。
    冯特知识渊博,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著作的范围包括哲学、逻辑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他出版的专著多达500余部(篇),其中最主要的有:《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对于感官知觉的理论的贡献》、《生理心理学原理》、《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演讲录》、《心理学大纲》、《经验与认识》等。
    【作品解读】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研究个体意识过程的实验心理学,另一部分是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社会心理学。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如G.墨菲(G.Murphy)所评述的那样:“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第二,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实验心理学。第三,作为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国家,使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的前身是冯特在施佩耶尔博物学会和他在海德堡的讲稿,于1863年整理后刊行。这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它记录了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变,并被称为“生理学家的朴素心理学”。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论述的是实验心理学多年来重点讨论的问题,例如,反应实验、知觉的地位、心理物理法,还有许多系统的材料,成为冯特后来著述《生理心理学》的基础。《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出版后,不断再版,且每次再版均有修订,直到1920年冯特去世后还见重印发行。
    在冯特看来,心理的基本规律是心理的因果规律,一切有关意识活动的交互作用的法则都受这一规律的支配。冯特指出,心理因果与物理因果的不同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物理的因果涉及那些发生交互作用的实体的性质,而心理的实体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心理的活动,所以不能用心理的因果来说明个别的、实体的、永久的心理方面的交互作用。
    第二,物理的因果在因力和果力的数量上相等,两者不仅为相互关联的事件,即因在前果在后,而且两者的相关更可还原为能量的定量转移,即化因为果。然而,并不存在心理的能量,也不存在可将一切心理的东西进行还原的概念。因此,说到心理因果的时候,并不意指两者的相等。
    心理的因果只是心理生长或发展的原则,其规律的变化是一个活动着的心理的自然历程。由于心理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心理的因果仅指变化先后的法则,也即从“此”到“彼”的历程,而非固定的实体。心理因果律的核心是联想律。联想是心理要素之间进行联合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原始的方式是同时的,但也很容易变为相继的。
    联想主要有混合、同化、复合、记忆联想等形式。混合,可以是各个乐音或各个情感的强度的混合,也可以是视觉广度或触觉广度的混合。同化,主要意指由当前的感觉联想到先前的因素。复合,意指不同的感觉部分之间的联想。记忆联想,包括认识和再认识的问题。
    在以联想律为因果律核心的基础上,冯特又提出了几条副律,主要有心理关系律和心理对比律。
    心理关系律,是指一个心理要素的意义是由与之相关的另一种要素而得到的。费希纳认为,这一关系律是心理物理的,用以表示心理历程和生理历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些学者认为,这一关系律纯粹是生理的,用以揭示某些外围神经历程和某些中枢神经历程的关系。冯特则认为,这一关系律是纯属心理的。感觉、刺激、神经兴奋都在强度上互成比例,然而对于两种感觉的差异量值的判断则与这些感觉的大小成比例。也就是说,判断的差异直接与被判断的感觉大小的对数成比例。
    心理对比律,源于情感对比的事实。冯特创立的情感三度说认为,每一种心理要素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质量和强度。据此,情感可以分成愉快一不快、紧张一松弛、兴奋一沉静这三个纬度。每一种个别的情感既可能表现出其中的两个方向,也可能只属于其中的一个方向。
    这种情感三度说源于一组内省观察实验:用一个节拍器,在一组有节律的嘀嗒声结束时,一些节奏型比另一些节奏型听起来好像更愉快、更悦耳。
    于是,构成这种经验第一部分的便是愉快一不快的主观情感。
    第二类情感也是在听到嘀嗒声时发现的。当等待每一相继的嘀嗒声时,出现紧张的情感,而在所期待的嘀嗒声发生后就产生松弛感。
    第三类情感是,当嘀嗒的速率增加时会引起适度的兴奋情感,而在速率减少时则引起较沉静的情感。
    由于心理学是对直接经验的科学研究,因此只要把心理理解为某一特定时刻经验的总和,那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意识或心理。至于心理在某一特定时刻能够拥有多少观念,冯特认为,传统的哲学内省不能提供可靠的答案。因为没有实验的控制,试图内省出某个人心理中的观念数目是徒劳的。为此,需要运用一种实验,用以弥补传统内省的不足,使之完备,并产生数量结果。鉴于这一理由,冯特将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传统哲学心理学的内省法结合起来,创立了内省实验法,即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内省,并以此作为研究直接经验的特殊的实验方法。
    冯特做了一个实验。
    让被试者坐在一个暗室里,面对一个投影屏幕,在大约0.09秒的一瞬间内,屏幕上闪现一个刺激镜头。刺激物是按四列四行排列的随机选择的字母。被试者的任务是尽量回忆出字母。回忆出的数目提供了一瞬间内可以把握多少简单观念的指标,因而也就回答了上述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未经训练的被试者大约能够回忆出4个字母,训练之后的被试者最多能够回忆出6个字母。这些数字与现代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验结果相符合。
    从这个实验中,冯特进一步观察到两个重要现象。
    第一,在实验中,设在每行的4个字母构成一个单词,例如:wolk,mang,room,idea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回忆出全部4个单词的16个字母。
    在实验中,假设每个字母都是孤立的,构不成一个单词,那么孤立的字母很快填满了意识,所以被试者在一瞬间只能记住4-6个字母。但是,如果把这些字母组织起来,就可以把握更多的数目。用冯特的话来说,这些字母要素被“综合”为一个更大的整体,被理解为一个单独的复合观念,并被当作一个新的要素来掌握。
    第二,在实验中,被试者对有些字母记忆清晰,而对另外一些字母只能模糊地知觉到。意识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场,其中分布着观念要素,场的一个区域处于“注意”的中心,那里的观念能够清楚地被感知,而处于中心区域之外的要素只能让人模糊地感到其存在,不能被辨认。
    在解释上述现象时,冯特运用了“统觉”的概念。冯特指出,心理元素是通过联想与统觉两种形式的结合,而成为各种复杂的意识状态的。联想是一种被动、消极的过程,是一种低水平的心理组合方式。统觉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过程,它不仅担负着把要素积极地综合为整体的重任,而且还被用来解释更为高级的心理分析活动和判断活动。统觉是所有高级思维形式的基础,也是意志的随意活动,通过这种随意活动,人们控制自己的心灵,并赋予它以综合的统一性。
    关于统觉学说,冯特从现象的统觉、认知的统觉和活动的统觉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第一,现象的统觉。以冯特的观点,统觉虽然不是要素,也不是要素的集合,但有其现象的意义。就现象而言,意识有两种不同的程度。凡在意识范围之内的历程都存在于意识域之内,但在这些历程之中,只有少数历程被引入意识的焦点之上。只有焦点内的历程才引起统觉。焦点的范围就是注意的范围,往往小于意识的全域,因此可用以测量统觉。
展开
目录
第1本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威廉·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
第2本 《心理学原理》威廉·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行者
第3本 《梦的解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第4本 《性学三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第5本 《理解人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第6本 《行为主义》 约翰·毕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第7本 《心灵、自我与府》乔治·哈伯德·米德——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第8本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第9本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第10本 《发生认识论原理》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第11本 《智慧心理学》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第12本 《机体论》科特·戈尔德斯坦——人本主义心理学巨匠
第13本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凯伦·霍妮——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
第14本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第15本 《人猿的智慧》沃尔夫冈·苛勒——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第16本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第17本 《爱欲与文明》赫伯特·马尔库塞——新左派哲学家
第18本 《拓扑心理学原理》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
第19本 《逃避自由》埃利希·弗罗姆——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第20本 《成为一个人》卡尔·罗杰斯——非指导式咨询的创始人
第21本 《童年与社会》埃里克·洪伯格尔·埃里克森——精神分析理论巨匠
第22本 《科学与人类行为》伯尔霍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第23本 《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第24本 《存在心理学探索》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第25本 《存在心理学》罗洛·黎斯·梅——存在心理治疗的开拓者
第26本 《分裂的自我》莱恩——生存论心理学巨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