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61566
  • 作      者:
    金雅主编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是2008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选集。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论学会、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杭州师大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承办。作为国内梁启超美学、文论研究领域的首次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活动,会议得到了各方的热情支持。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是梁启超美学、文论领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论文选集,也是梁启超美学、文论领域第一次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的成果。<br>    在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在这个民族将醒而未醒的时代出现的思想巨子和伟大学者。<br>    梁启超的著作显示了一个民族渴望进入现代的青春活力。他的“新民”与“美术人”或“审美的人”,给以改造,对于我们今天的审美教育来说实在需要。<br>    梁启超美学思想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对“趣味”范畴的建构、趣味美思想的阐释及其与之相关的“生活的艺术化”思想的论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启蒙现代性所表现的自我反思与文化批判,早在明代中期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失落的文艺复兴”时期与清代社会、学术思想发展的几个时期,针对政治制度的腐朽、文化的颓唐、国运的衰落,已经发动起来,流行开来。随后针对封建王朝体制所引发的各种弊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作的犀利的揭发与批判和所发动的改良主义运动,达到了启蒙思想发展的高潮,也可以说是启蒙现代性的高度体现。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流亡中进行了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体验了迎面扑来的西方世界各种新思潮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新经验的思想激荡,接受了了日本的各种来自西方的启蒙学说,如民权、自由、司法等,并宣传“破坏主义”。他说:“历视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此一定之阶级,无可逃避者也。有所顾恋,有所爱惜,终不能成。”在谈及卢梭的《民约论》时,当时梁启超情绪激昂,想象着卢梭的民约思想一旦传到东方,老大中国就能变成自由乐土,因而用诗一般的语言祷告:“大旗觥觥,大鼓咚咚;大潮汹涌,大风莲蓬……《民约论》兮,尚其来东!大同大同兮,时汝之功!”与此同时,梁启超大体上接受了日本的启蒙家中村正直的“新民”学说,而促使其思想为之一变。中村正直师法西方,认为西方列国的强盛,在于人民具有优良的国民素质,他与其同时期的日本启蒙学者一样,认为维新的真正意义在于“人民之一新”,而不是“政体之一新”。梁启超在(自助论)(1899)一文中介绍了这位日本大儒的学说,并在其影响下提出了要从道德教育人手,来改造国民的性质。正是这一目的,引起了梁启超对我国“国民性”的探讨,转入对“新民说”的呼吁。<br>    19世纪末,国民性的反思,以严复、梁启超等人为发端,成为我国社会启蒙思想现代性发展中的一个极其深刻的论题。国民性不同于民族性,它是正在进入现代社会的我国国人,在近代封建极权社会、政治、文化高压影响下形成的相当普遍的习性,奴隶性是其最为突出之点。
展开
目录
序一<br>序二<br>序三<br>第一部分  总论<br>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br>梁启超的美学贡献<br>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br>梁启超的“美文”研究及其开创意义<br>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br>梁启超:中国现代文艺学的起点<br>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br>梁启超“趣味教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br><br>第二部分  “趣味”研究<br>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情感教育<br>“仁者不忧”:梁启超的“趣味”境界修养观<br>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br>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第三条道路<br>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br>梁启超美学:审美至上的“趣味主义”<br>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br>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br>梁启超“趣味说”的双重品格<br><br>第三部分  “情感”研究<br>论梁任公的古典情怀<br>梁启超艺术情感论之特色<br>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br>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br>梁启超的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观<br>梁启超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情感论构造<br><br>第四部分文  论研究<br>梁启超的文体革命与中国现代美学模式的确立<br>梁启超的“活态”史学与“三界革命”<br>梁启超的《诗经》研究<br>梁启超“三界革命”与现代汉语语境文学观念的发生<br>论梁启超“文界革命”与汉语书面语体系变革<br>梁启超小说功用观内在理路与困境解读<br>围绕国民和读者的梁启超<br>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br>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价值取向<br><br>第五部分  比较研究<br>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br>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br>梁启超与王国维、蔡元培社会功利观比较研究<br>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br>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br>梁启超对柏格森“绵延——直觉”说的接受与发展<br>现代性视野内梁启超的“社会美学”——兼与齐美尔的“社会美学”比较<br>再论胡适与梁启超之间的科玄之争<br><br>第六部分  现代性及其他<br>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意义<br>梁启超的“新民”与文学现代性的缘起和谱系<br>从与薛绍徽女学观的比较看梁启超的女性主义意识<br>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br>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br>从梁启超《烟士披里纯》说开去<br>梁启超宗教思想改变的现代性困境<br>梁启超的审美人生及其启迪意义<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