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6331
  • 作      者:
    岳友熙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将现代性与审美教育相联系,并与美学的现代转型相联系,立足于宇宙观的高度,扩大人类的视野,认清人类目前所处的现状和位置,阐明审美教育对消除异化、懈放人性、实现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启发人们早日冲破蒙昧,走向真正的人类高度文明对代:也从而达到现代文明要求我们试图寻找知识的结合与统一之目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岳友熙(1967.6——),南京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中华美学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山东万杰医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专业英语、文艺美学、美学概论、文学概论、西方文论、中西美学比较研究等课程。主持、参与校级社科项目3项,国家特大重点社科项目1项,国家一般社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2部,合著3部。
展开
内容介绍
    《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在透过“现代性”和“审美教育”这一视角,采用文化学、心理学和美学相结合的方法,透过有关现代性和审美教育言说的复杂性和矛盾,审时度势,既以现代性和审美教育的言说为基础,又要跳出已有的言说:既体会西方现代性论者和审美教育论者的言内言外之意,又超越西方学者用以进行表述的西文的局限,力图从丰富、复杂、矛盾的现代性言说和审美教育言说的迷宫里清理出其内在意识中所欲表达的东西。
展开
精彩书摘
    毫无疑问,波德莱尔的“现代性”观念与其美学观有着密切关系。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开始时所提出的那个古代论者与现代论者之间展开的著名论战,曾在席勒的名作《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得到概念化的表述,其后在施莱格尔以及浪漫派对古典派的论战中作为一个恒常的主题出现。但是,波德莱尔以一种独到的方式,在古典主义所崇尚的绝对美与浪漫主义宣扬的相对美之间进行了重心转移。他说:“构成美的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其多少极难加以确定,另一种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可以说它是时代、风尚、道德、情欲,或是其中一种,或是兼容并蓄,它像是神糕有趣的、引人的、开胃的表皮,没有它,第一种成分将是不能消化和不能品评的,将不为人性所接受和吸收。”①可见,艺术创作,关键是要抓住相对的、暂时的瞬间,并且表现出它的永恒的和不变的特质;否则,艺术美会因无所依傍而两头落空,从而跌入抽象的、不可确定的美的虚无的深渊。一言以蔽之,艺术创作就是为了使任何“现代性”都值得变成“古典性”,必须把人类生活无意间置于其中的神秘美提炼出来。
    虽然“现代性”一词首次出现是在审美判断领域的意识中,但在此之前,它早已渗透到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与社会等各个领域,它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莫衷一是的概念。笔者认为,学人对现代性之所以难以达成共识,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从某一个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了界定。要说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要讲同,如庄子所言,天地与一匹马无差别,万物与一手指相同一。关键看你怎么界定,为什么目的去界定。我们赞同,“现代性”就是与分散世界史中的传统文化相对的导向统一世界史的现代文化的特性。世界学界,表述“现代性”的名人名言的确已经数不胜数。除了波德莱尔对“现代性”作了经典性的界定:“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
展开
目录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对现代性文化根源的探讨
第一节 有案可稽的“身世
一、现代性的切入
二、现代性的概念
三、现代性的基石
四、现代性的特征
第二节 有条不紊的“分歧
一、现代性的分期
二、现代性的张力

第二章 对后现代性文化根源的探讨
第一节 有板有眼的成长
一、后现代性的背景
二、后现代性的特征
三、后现代性的基石
第二节 思想激流的超越

第三章 异化的悲剧变奏曲
第一节 现代性的悲剧节奏
一、“异化”概念的探讨
二、历时向度异化的巡礼
三、共时向度异化的剖析
第二节 后现代性的悲剧和弦
一、无法抗拒的物役
二、面目全非的道德
三、生活方式的扭曲
四、心理宇宙的失衡
五、雪上加霜的困扰
六、精神大厦的坍塌

第四章 审美教育——实现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完美人格与审美教育
一、“完美人格”的要义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中西方英雄所见略同
一、西方学者的远见
二、中国方家的卓识
第三节 审美教育心理的探秘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艺术与情感的“同态双向交感
三、举足轻重的审美意志

第五章 完美人格的实现与异化现象的消除
第一节 完美人格的实现
第二节 对现代性造成的异化现象的消除
一、消除个人主义带来的异化
二、消除现代化所带来的异化
三、消除实利主义带来的异化
第三节 对后现代性造成的异化现象的消除
一、消除物役
二、消除异化的道德
三、消除异化的生活方式
四、消除生活的碎片化与平面化
五、消除人生的其他困扰
六、消除心灵的异化

第六章 批判理论的重建与美学的现代性转型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困境
一、批判理论的核心:合理化
二、批判理论的基石:主体哲学
三、现代性批判理论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重建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
二、交往行为理论的要义
三、超越主体意识的哲学
第三节 走向“文化修辞学美学
一、“修辞学”的“谱系
二、构建“文化修辞学美学

第七章 超越异化的人生
第一节 审美——自由的需要,生命的升华
一、“自由”概念的探讨
二、生命的超越与升华
第二节 人类真正高度文明的实现
一、追寻诗意的栖居
二、奔向人类真正的高度文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