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70252
  • 作      者:
    杨国荣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内容主要包括:导论,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二、多向度的探索,三、龙场悟道,四、事与思,五、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等等。《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初版于199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印行。出版后不久,便发现了若干讹误,虽然其中的部分讹误在不久以后出版于海外的繁体字版中得到校改,但简体字版却一直未能订正。此次再版,给了作者补正原书中讹误、脱漏的机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
  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王阳明的祖先常被追溯到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这种谱系是否可靠,现在已不易考定。王阳明的六世祖为王纲。王纲(1302—1372)在明代初年曾由刘伯温的推荐,出任兵部郎中,后升为广东参议,1372年因苗民起事死于增城,明廷特建祠加以表彰。这位先祖无疑使其后代引以自豪,而其忠烈节义则对他们产生了绵绵不断的影响。一百多年后,王阳明受命安抚广西,在归途中特意绕道增城,拜谒了其先祖的祠庙,并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历史仿佛有意安排王阳明去继续其先祖的未竟之业,而二者的归宿似乎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里既有对先祖的缅怀,又有未负先祖之志的自慰。时光虽然逝去了一个多世纪,但先祖的精神感召却依然可见。
  相对于六世祖,祖父王伦的影响无疑更为切近。王伦(?-1490)字天叙,早年便熟读经史,对《仪礼》、《左传》、《史记》等工夫尤深。其学识德行颇闻于浙东、浙西,往往被争聘以教授子弟。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
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龙场悟道
四、事与思
五、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

第二章 心体与性体
一、历史的前导
二、心体的重建
三、心与理
四、心体与内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辩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与物:意义世界的建构
三、天人之际:存在与境界

第四章 良知与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为德行
三、德性与规范

第五章 人我之间:成己与无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万物一体:个体间的沟通
三、无我的二重意蕴

第六章 本体与工夫
一、作为本体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
三、本体与工夫之辩
四、意见的悬置与解构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一、知行秩序与过程
二、知行互动与人伦的理性化
三、销知入行与销行人知

第八章 言说与存在
一、心体与言说
二、名言与道
三、“说”与“在”

第九章 心学的内在张力
一、无善无恶与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开
三、二重趋向与内在的紧张

第十章 心学的分化与演变
一、心体的展开与性体的回归
二、致良知说的衍化
三、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附录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
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