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川思想小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091006
  • 作      者:
    (日)源了圆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日本思想文化丛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日本大平财团共同合作项目。
展开
作者简介
    源了圆,著名日本思想史学权威,曾担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现为日本学士院院士。1920年出生于熊本县,1948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曾担任日本女子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的教授,还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英国牛津大学的客座教授。
    主要个人著作:《义理与人情》(中央公论社,1969年。已有中文版)《实学与虚学》(富山县教育委员会,1971年)、《德川合理思想的系谱》(中央公论社,1972年)、《德川思想小史》(中央公论社,1975年)、《日本的禅语录·铁眼》(讲谈社,1979年)、《近世初期实学思想研究》(创文社,1980年)、《文化与人的形成》(第一法规,1982年。已有中文版:《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形成》)、《实学思想的系谱》(讲谈社学术文库,1986年)、《江户的如儒学——《大学》受容的历史》(思文阁出版,1988年)《型》(创文社,1989年)、《佐久间象山》(PHP研究所,1990年)、《日本人的心》(国际基督教的大学)、《莲如》(讲谈社,1993年)、《一语词典——义理》(三省堂,1 996年)、《精读·佛教的语言——莲如》(大法轮阁,1999年)等。
    主要编着作品:《日本人关于生与死的思想——日本人精神史入门》(有斐阁选书,1977年)、《日中实学史研究》(思文阁出版,1991年)、《国家与宗教——日本思想史论集》(思文阁出版,1992年)、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第3卷《思想》(大修馆书店,1995年)、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第4卷《宗教》(大修馆书店,1996年)、《横井小楠大全》(新人物往来社,1998年)、《古典大系——日本的指导理念》(全20卷,第一法规出版、1983~1984年)、《山片蟠桃·海保青陵》(日本的名著23,中央公论社,1971年)、《江户后期比较文化研究》(鹈鹕社,1990年)、《型与日本文化》(创文社,1992年)、《先哲丛谈》(平凡社,东洋文库,1994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为推进面向中国国内的文化与教育活动、充实与日本相关的教材、促进这些教材得到有效利用而于本年度与财团法人大平正芳纪念财团共同实施的《日本学术名著翻译·出版事业》中的一部。
展开
精彩书摘
    最早察觉到是什么原因导致武士阶级在经济上贫困——这一点不久便成为剥夺武士权力的基础——的人是富有洞察力的荻生徂徕。他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让武士们各自回到自己的领地,亲自成为一个生产者,并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摆脱商业资本的羁绊。由于这在当时是一个太过大胆的建议,为政者们终究没有勇气原封不动地予以采纳。享保、宽政、天保三大改革的实施者们所能想到的顶多就是通过施行勤俭节约来减少来自商业资本的压力。而现实中,为顺应商业资本的发展,幕府实行了针对武士的社会经济政策,以致强烈主张这条路线的海保青陵也通过买卖关系来解释武士的主从关系,认为如不祛除武士的存在是超越商业行为的偏见,就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海保青陵的想法就能了解德川时代的商业发展已经到了如果不允许其发展武士社会就难以存续的地步。有了这种思想,明治维新也就指日可待了。
    与上述政治和经济开始走向近代一道值得关注的是教育对近代化所做的准备。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它与接受和鼓励儒学之间的关联上来分析。
    德川时代的儒学,作为奠定身份制度的一种伦理确实发挥了作用,但还有一个毫不逊色于此的重要作用,那就是它作为世俗社会的伦理对日本人的认识层面发挥了启蒙作用。受到过儒家合理主义思想洗礼的日本人不再相信迷信和中世的世界观。同时在漫长的战乱社会中被迫成为文盲的日本人,通过学习儒学认识了文字,理解了来自于中国的高度的知识文化,并开始享用这些。
展开
目录
序章 重新探讨德川时代
1.“被推迟了的近代”
2.德川时代中潜在的近代性
3.研究日本近代化的一个视角
第一章 朱子学及其接受
1.德川时代的政治与宗教
2.接受儒教
3.何谓朱子学?
4.接受朱子学
5.朱子学派的人们

第二章 阳明学及其接受
1.王阳明其人及其思想
2.对阳明学的接受

第三章 古学思想的形成及展开
1.古学运动的内在动力
2.富有人类爱的仁斋学
3.徂徕学及其在政治上的发现

第四章 武士的道德
1.武士性格的变化.
2.山鹿素行与士道的建立
3.《叶隐》武士道
4.士道与忠诚心的问题
5.武士道与日本人的道德信念
6.中期以后武士的道德
7.武士道与近代化

第五章 町人与重商思想
1.德川时代町人的性格
2.江户的町人和大阪的町人
3.町人与“家”的意识
4.肯定商业的思想和宗教意识
5.石田梅岩与心学运动

第六章 十八世纪的开明思想
1.第一次启蒙时代——十八世纪
2.三个开明思想家——仲基、梅园、蟠桃
(1)富永仲基与传统思想的相对化
(2)三浦梅园与条理的哲学
(3)山片蟠桃与否定灵魂不灭

第七章 经世思想与民众思想
1.徂徕以后的经世观
2.经济合理主义者海保青陵
3.重商主义者本多利明
4.安藤昌益与乌托邦思想
5.民众的思想
(1)二宫尊德思想中的天道与人道
(2)民众运动的思想

第八章 国学运动的人们
1.宣长以前的国学运动
2.国学的集大成者本居宣长
3.神学家平田笃胤及其影响

第九章 幕末志士的悲愿
1.幕末思想的特征与志士的登场
2.后期水户学派的思想
3.幕末改革思想与清末改革思想的比较
4.希律主义者佐久间象山
5.横井小楠的儒教改革思想
6.吉田松阴与“一君万民”思想
7.现实主义志士的登场

终章 从幕末到明治
1.新知识分子的形成
2.幕末向明治的思想转变
3.明治的近代化与传统
作者后记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